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係已基本成型

發布時間:2022-07-15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已基本成型
圖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資料圖)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 供圖

  “目前,青海省109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you) 化到79處,自然保護地總麵積約占全省國土麵積的35%,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已基本成型。”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常紅安13日在2022年“自然保護地與(yu) 生態旅遊(自然遊憩)”高峰研討會(hui) 上表示。

  當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主辦的第四屆高原科學與(yu) 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分論壇·2022年“自然保護地與(yu) 生態旅遊(自然遊憩)”高峰研討會(hui) 在青海西寧舉(ju) 行。來自國內(nei) 外生態旅遊領域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共同圍繞論壇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對促進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的生態旅遊研究、實踐、應用具有重要意義(yi) 。


圖為(wei) 茶卡鹽湖夜晚星空璀璨。海西州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常紅安介紹,青海省作為(wei) 中國生態資源分布最為(wei) 集中的區域之一,目前不僅(jin) 建有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三處國家公園,還有可可西裏、青海湖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候選地。在“十三五”期間,青海全省共接待遊客19億(yi) 人次,旅遊總收入達2100億(yi) 元,旅遊人次和收入均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旅遊業(ye) 已成長為(wei) 全省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具有強勁的開發潛力和發展動力。

  但客觀而言,青海省旅遊資源優(you) 勢目前尚未完全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生態旅遊產(chan) 品的供給和需求也不完全匹配。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如何從(cong) 青海的實際省情出發把握好生態保護與(yu) 旅遊開發的關(guan) 係,如何在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和生態旅遊開發的同時保障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是青海省發展生態旅遊的首要問題。


圖為(wei) 柴達木盆地境內(nei) 的鹽湖日出。海西州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國內(nei) 外相關(guan) 實踐表明,協調旅遊資源保護與(yu) 利用的衝(chong) 突是當前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亟待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之一。從(cong) 現實來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既麵臨(lin) 著以‘保護優(you) 先’名義(yi) 抵製旅遊的衝(chong) 突,又麵臨(lin) ‘合理利用’難以‘合理測度’的壓力。而從(cong) 我們(men) 文旅廳的角度看,我們(men) 認為(wei) 對國家公園的管理並不代表完全封閉,未來生態旅遊也一定會(hui) 在以國家公園為(wei) 代表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中發展起來,而且會(hui) 在‘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基礎上把責任的邊界、保護的價(jia) 值、開發的潛力緊密協同起來。”常紅安說。

  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遊研究與(yu) 規劃中心主任、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吳必虎表示,“自然保護地不是不能搞旅遊,而是應該做到‘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做好預約調控、環境監測、流量疏導,將旅遊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也就是說,可以搞旅遊,但是要把旅遊產(chan) 生的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