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畫卷】戈壁灘上的光伏產業
光伏產(chan) 業(ye) 園建設初期,戈壁灘一片荒蕪。
如今,光伏板下,綠草如茵。
光伏產(chan) 業(ye) 帶動“牧光互補”,昔日塔拉荒灘變成今天綠草茵茵的新牧場。
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工人在清洗光伏板。
青海裝機容量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龍羊峽水電站。
牧民索南卓瑪在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放牧。
西電東(dong) 送青豫直流特高壓線路。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綿延數百平方公裏的塔拉灘生態光伏發電園區裏,深藍色的“光伏海洋”蔚為(wei) 壯觀,光伏板下牧草茂盛,綠意盎然。
落日餘(yu) 暉中,牧民索南卓瑪騎著一輛摩托車,沿著歸家的方向,緩緩跟在羊群後麵。“自從(cong) 裝了光伏板,生態治理同步發力,一些戈壁灘變成了綠地,我們(men) 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對眼前土地發生的變化,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索南卓瑪深有感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海南州探索出了光伏治沙新模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現“雙下降”趨勢。“光伏+生態治理+生態牧業(ye) ”的建設模式,發揮出生態修複功能,助力草場牧場恢複,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放羊,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牧民增收。
青海有充足的太陽能光照資源、豐(feng) 富的荒漠化土地資源。近年來,青海省依托自然資源優(you) 勢,加快發展清潔能源、不斷壯大光伏產(chan) 業(ye) 。其中,海南州地處高海拔地區,光照時間長、輻射強,年平均日照時間2719小時,擁有大麵積戈壁荒灘,發展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今,光伏產(chan) 業(ye) 在這裏茁壯成長。
海南州充分利用大麵積荒漠化土地和太陽能資源優(you) 勢,集中連片實施千萬(wan) 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落地,並探索建設多能互補模式。
一根根高壓線路,將光電從(cong) 光伏園區輸出,直連50多公裏外的龍羊峽水電站,組成了青海裝機容量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
截至目前,海南州已建成和在建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2794萬(wan) 千瓦,其中光伏裝機容量1573萬(wan) 千瓦。通過專(zhuan) 為(wei) 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西電東(dong) 送青豫直流特高壓,當地的綠色電力輸送至河南,流向企業(ye) 、工廠和千家萬(wan) 戶。
“十四五”期間,海南州以國家建設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為(wei) 契機,在州內(nei) 共和、同德、貴南、興(xing) 海等戈壁地區建設光伏發電基地,計劃建設4213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當地以打造清潔能源高地為(wei) 突破口,正向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光伏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和生態改善
“通過養羊我們家每年有近11萬元的收入。”談起如今放羊的不同,葉多說:“現在我的羊群數量從200多隻增加到300多隻,羊成活率也高,個個吃得膘肥體壯,日子過得攢勁得很。”[詳細] -
青海:清潔能源助力綠色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依托土地資源和太陽能資源優勢,著力推進新能源發電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在位於共和縣的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光伏、風電、光熱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詳細] -
航拍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
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最大裝機容量為8430兆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