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磨西按下重啟鍵 生活正在恢複
古道別院為(wei) 當地居民提供免費熱水澡服務。圖據受訪者
地震後,李佳玲的餐館成為(wei) “免費供餐點”。圖據受訪者
■ 9月15日,瀘定縣磨西鎮,人們(men) 已經平靜下來,重新打理生活。
■ 黃旭鬆看到街上一些商店和餐廳已經開始營業(ye) 。有些居民從(cong) 廢墟裏拔出衣服和被子,在街邊整理晾曬。貢嘎大道中段,磨西鎮首個(ge) 地震過渡安置板房小區正在火熱建設……
■ 9月12日18時起,四川省終止地震一級應急響應,瀘定6.8級地震應急救援階段轉入過渡安置及恢複重建階段。
■ “這是一段艱難的過程,但我們(men) 必須堅強麵對。”9月8日開始,33歲的李佳玲和丈夫就在餐廳門口掛上“免費供餐點”的招牌,她把冰箱裏的菜全部拿了出來,左鄰右舍也把菜拿了出來,一起共渡難關(guan) 。
“綠牌”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夏天,是最近3年來生意最好的季節。李佳玲和丈夫在古鎮上有兩(liang) 個(ge) 門店,分別經營中餐館和小吃店。地震發生的9月5日中午,她和丈夫正在中餐館裏吃午飯,丈夫跑出去了,她在劇烈的搖晃中摔倒在地。
好在房屋結構並未受到損壞。地震發生後,她和丈夫住到了磨西鎮廣場上的帳篷安置點,丈夫負責給安置居民炒菜,她也在安置點幫忙。9月8日以後,中餐館的房屋被貼上“綠牌”,他們(men) 又回到自己的“味之源家常菜館”,開門營業(ye) ,但掛上了“免費供餐點”的牌子。
地震發生後,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對震區房屋進行了安全評估,分別貼上綠牌、黃牌、紅牌。綠牌表示可以使用,黃牌為(wei) 暫停使用,紅牌為(wei) 禁止使用。
磨西天主教堂負責人黃旭鬆告訴記者,地震後,磨西鎮房屋垮塌損毀較為(wei) 嚴(yan) 重,受損房屋包括有100多年曆史的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磨西天主教堂。在這裏,紅軍(jun) 召開了“磨西會(hui) 議”,部署了飛奪瀘定橋的具體(ti) 計劃。
黃旭鬆表示,9月8日開始,鎮上一些“可以使用”的房屋,已經有住戶從(cong) 安置點搬了回去。一些超市開門營業(ye) 了,也有民宿在免費為(wei) 救援人員提供服務。“可能有十來家的樣子,也是震中商氣的回歸,現在各項救災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李佳玲把冰箱裏的存貨全部拿了出來,每天免費供應救援人員用餐。因為(wei) 停水停電,周圍鄰居也把冰箱裏的東(dong) 西拿出來供應餐廳,也在餐廳幫忙,然後一起用餐。“每天中午、晚上都有五六桌人吃飯。”
互助
李佳玲發現,那些重新開業(ye) 的超市、餐館、民宿等商業(ye) 場所,大多都沒有開展商業(ye) 活動,而是免費的“互助”模式。
李佳玲表示,地震後,大部分房屋被貼上了“紅牌”和“黃牌”,“綠牌”隻是少數。災難麵前,八方救援,當地居民也積極開展自救,“綠牌”的資源少,就應該共享出來。古鎮上的民宿“古道別院”也在9月8日貼上了“綠牌”。別院在門口支上了小黑板,寫(xie) 著“別院無恙,為(wei) 救援人員提供免費茶水,熱水澡預約”。
“古道別院”工作人員唐莎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民宿就把客房提供給了救援人員住宿,也提供免費茶水、咖啡,同時給救援人員和當地居民提供洗澡的地方。
唐莎說,最近幾天,救援人員離開了,但前來喝茶、喝咖啡的居民很多。地震前,民宿購進了一批咖啡豆,目前已經差不多用完了。每天有100多人前來洗熱水澡,員工浴室不夠用,有時候也把客房的浴室提供出來。幾名工作人員負責接待,每天都忙到深夜才睡覺,“比旅遊旺季還要忙。”
有很多到李佳玲的餐館用餐的居民表示要付錢,但她都拒絕了。“這些食材有部分是我的,也有左右鄰居‘入夥(huo) ’的,這是大家的一片熱心。”前幾天,幾個(ge) 來自河南的救援人員用餐後,隔了兩(liang) 天,對方抱來幾箱河南產(chan) 的麵條作為(wei) 回饋,她收下了。
李佳玲表示,地震發生後,當地市場關(guan) 閉,蔬菜、糧食都是“配額製”,餐廳需要的時候,就在政府組織的物資供應群提出預約,然後申領。最近幾天,在食材不夠的情況下,她已經申領了兩(liang) 次。
重建
段江龍夫婦在磨西古鎮上經營超市和銀器店,地震後超市的房屋經鑒定貼上了“綠牌”,最近幾天已經開門營業(ye) ,但銀器店受損嚴(yan) 重。地震發生後,超市裏的貨架倒下一片,酒水等商品幾乎都被打碎,兩(liang) 個(ge) 店加起來損失10多萬(wan) 元。
段江龍夫妻倆(lia) 17年前從(cong) 大理來磨西古鎮做生意,那時候生意不是很好,但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近幾年雅康高速公路修通後,生意有了起色,卻不想遭遇地震。但他表示生活還要繼續,已經開始的重建工作,讓他相信生活很快就能恢複正常。他看到貢嘎大道中段的地震過渡安置板房小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挖掘機不斷鏟起土石填平地麵,工人們(men) 不停地轉運、堆放建築材料,一車車混凝土被澆築……
據新華社報道,9月11日起,這個(ge) 過渡板房安置點建設正式啟動。據施工方介紹,這處安置點是磨西鎮地震災區啟動建設的安置點小區之一,占地麵積9000平方米,將建設170間各式板房,能為(wei) 約300名群眾(zhong) 提供過渡性住房,將於(yu) 9月30日投入使用。
9月14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6所小學、幼兒(er) 園通過搭建帳篷教室、改造食堂、利用功能室等方式,恢複線下行課。瀘定縣除海螺溝片區外的31所中小學校、幼兒(er) 園及中職學校的1.7萬(wan) 名學生,全部實現複課。海螺溝片區學校正在積極籌備複課工作;雅安市石棉縣3個(ge) 受災鄉(xiang) 鎮學校也正逐步複課。
生活
“等大家生活逐漸正常後,我們(men) 準備回老家住一段時間。”李佳玲老家在四川眉山,丈夫是彭州的。回到彭州,李佳玲還要落實兩(liang) 個(ge) 孩子在彭州上學的問題。李佳玲經營的兩(liang) 個(ge) 店損失不大,總共一萬(wan) 多元,主要是一些比較值錢的酒被打碎,“好的酒都放在最高的位置,所以地震的時候好酒都打碎了。”李佳玲表示,比起鎮上大多數住戶和商家來說,她家的情況要好得多。
據甘孜州政府公布的數據,從(cong) 2017年到2019年,海螺溝的遊客接待量年平均增長保持在25%左右,磨西鎮的民宿、餐飲行業(ye) 也得以大幅增長。但一場地震,毀掉了很多的精心打拚和投資,那些被貼上“紅牌”的房屋,意味著將推倒重建,很多民宿、餐廳等經營者表示損失巨大。
段江龍告訴記者,古鎮上開民宿、餐廳的很多都是外地人,但大家在這裏生活久了,靠著海螺溝景區謀生,對這裏都很有感情。“生活還要繼續,隻有從(cong) 頭開始。”段江龍說,超市目前還可以繼續開下去,等到重建完成後,銀器店也將重新開張。李佳玲也表示,等到古鎮重建完成後,他們(men) 會(hui) 再回到鎮上,然後重新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意。
唐莎在古鎮上生活了將近一年時間,這個(ge) 愛好攝影的女孩在地震前兩(liang) 個(ge) 小時,正好拍下了很多古鎮的街景和海螺溝的雪山。因為(wei) 喜歡古鎮的慢生活、好氣候,她辭掉在成都的工作,來到這裏。
地震發生後,唐莎曾在網上表示“會(hui) 難過很久”。她希望這裏的生活和風景,可以盡快回到從(cong) 前一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瀘定縣磨西鎮穩步推進複商複市 “流動菜市”開進災區
9月1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一家“流動菜市”的老板正沿路吆喝。這家“菜市”是一輛貼有“海螺溝流動菜市”標誌的小型貨車,貨廂內有新鮮的白菜、土豆、四季豆等蔬菜,吸引不少居民排隊購買。[詳細] -
四川瀘定地震安置點的一筐南瓜
根據統計,地震造成災區8萬餘人飲水困難,目前已通過搶修管道設施恢複供水3萬餘人,延伸管道新辟水源解決供水1萬餘人,集中安置點安置解決3.6萬餘人的飲水問題。[詳細] -
四川瀘定地震災區逐步恢複正常生活秩序
受瀘定地震影響,瀘定縣磨西鎮、得妥鎮等地商貿經濟活動一度按下“暫停鍵”。最近幾天,隨著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的推進,災區生活秩序正有序恢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