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緣何出台中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
“鑒於(yu) 我國尚未有暗夜星空保護方麵的法律法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為(wei) 中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堅持了小切口立法、精細立法、特色立法,屬於(yu) 新興(xing) 領域立法。”9日,青海省人大常委會(hui) 教科委辦公室副主任趙磊對中新社記者說。
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但觀測宇宙光有射電望遠鏡還不夠,宇宙中更多的東(dong) 西需要光學望遠鏡的凝視。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台長常進此前介紹,“射電波段是無線電低頻波段,隻能解決(jue) 一些問題,不能解決(jue) 所有的天體(ti) 物理問題。有的問題必須要靠地麵的光學天文去解決(jue) 。光學受台址影響很大,光學天文望遠鏡也耗資龐大。”
資料圖為(wei) 青海省海西州冷湖俄博梁星空。 中新社發 冷湖工業(ye) 園管委會(hui) 供圖
優(you) 質光學天文觀測台址是極其寶貴的國家戰略性稀缺資源,目前國際公認的最佳台址隻有智利北部山區、美國夏威夷莫那卡亞(ya) 峰以及南極內(nei) 陸冰穹地區。
自2018年1月起,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團隊對青海省海西州冷湖地區經過三年連續檢測分析發現,該地海拔高、地域遼闊、大氣透明度高、雲(yun) 量覆蓋和溫濕度偏低,光學觀測條件比肩國際一流大型天文台,布局天文大科學裝置的優(you) 勢明顯。
青海冷湖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台址的發現,打破了長期製約中國光學天文觀測發展的瓶頸,不僅(jin) 為(wei) 中國光學天文發展創造了重大機遇,也填補了東(dong) 半球國際級優(you) 質天文台址的空白。
趙磊說:“為(wei) 更好地保護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推進建設冷湖賽什騰山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製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有現實需要且勢在必行。”
據悉,該《條例》共22條,將於(yu) 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條例》將冷湖天文觀測環境區域劃分為(wei) 暗夜保護核心區和暗夜保護緩衝(chong) 區。並規定,冷湖天文觀測環境暗夜保護核心區內(nei) 禁止規劃建設對當地大氣環境產(chan) 生影響的項目,禁止開展影響天文觀測環境的活動。
趙磊說,《條例》規定的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重點是夜間光學觀測環境,主要是對“光”的照射要求,並沒有“一刀切”地限製保護區域內(nei) 的正常生產(chan) 生活活動。
目前,青海冷湖台址已有27個(ge) 光學望遠鏡正在建設當中,到2022年底會(hui) 有32個(ge) 望遠鏡建成運行,將成為(wei) 亞(ya) 洲最大的天文觀測基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登上賽什騰山——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堅守記
“十一”期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副研究員包星明和同事每日都要趕在封路施工前登上賽什騰山,調試山上的望遠鏡設備,直到晚上7點半施工結束後才能下山。[詳細] -
冷湖天文基地簽約落地 7家科研單位35個望遠鏡
目前,青海省州兩級在基地要素保障方麵累計落實資金2.8億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已簽約落地7家科研單位9個望遠鏡項目共35個望遠鏡,總投資近20億元……[詳細] -
青海茫崖完成賽什騰山天文台址GPS高空探測
記者27日從青海省茫崖市氣象局獲悉,該局日前順利完成賽什騰山天文台址第六次GPS高空探測及自動氣象觀測設備巡查、維護工作,獲取冷湖賽什騰山地區高空垂直方向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氣象要素資料及變化趨勢。[詳細] -
全球首次臨近空間空基平台火箭在青海冷湖成功發射
24日9時許,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與北京星箭天航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全球首次基於高空氣球的全係統探空火箭發射試驗在青海冷湖火星營地成功舉行,標誌著全球首次臨近空間空基平台火箭成功發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