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從“滿目瘡痍”到“一眼盡綠” 江源玉樹守好“中華水塔”

發布時間:2022-10-20 10: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寧樣(右一)檢查玉樹市樹木生長情況。玉樹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12年前,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7.1級大地震。現如今的玉樹已蛻變為(wei) 三江源頭充滿綠意的現代化高原新城。走在玉樹市街頭,幹淨整潔的街道兩(liang) 旁綠樹成蔭,遠處的草山綠意盎然,犛牛悠哉吃草,市區內(nei) 紮曲河畔不時能看到歐亞(ya) 水獺的身影……

  而這一切,都是玉樹市群眾(zhong) 十年前無法想象的生活環境。

  玉樹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處在三江源核心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這裏維係著中國乃至亞(ya) 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中國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

  “十年前,玉樹的風沙特別大,尤其春秋季節時,出門必須要戴圍巾和口罩,否則臉都會(hui) 被吹傷(shang) 。”今年44歲的寧樣是玉樹市林草局局長,到現在已經在林草係統工作了20餘(yu) 年,說起十年來玉樹生態的變化,寧樣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圖為(wei) 夏日綠意盎然的玉樹市。玉樹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上世紀90年代末,玉樹市的綠化工作相對滯後,因地處高海拔地區,玉樹市的宜林地匱乏,土層瘠薄,種樹不易。哪個(ge) 地方適合種什麽(me) 樹,怎樣才能讓種上的樹活下來,這都需要研究。

  “以前玉樹市周邊都是沙棘、青陽這樣適宜於(yu) 在高海拔地區的樹種,近年來,我們(men) 嚐試引進其他品種增加樹木的多樣性。”寧樣告訴記者,為(wei) 了確保新樹種能夠成活,玉樹市林草局會(hui) 提前一年在單位院內(nei) 進行樹種栽培,通過精心養(yang) 護試驗出栽培方法。

  現如今,玉樹市結古大道兩(liang) 旁種滿了海棠樹。每年春秋季,海棠樹結出累累碩果,紅紅的果實掛滿枝頭,給這個(ge) 高原小城增添了一份浪漫。此外,藏柳、連翹、丁香等樹種也都“落戶”玉樹,綠化城市的同時,也為(wei) 玉樹市民帶來視覺美感。

  “樹多了,風沙就少了,現在的玉樹基本上沒有風沙,氣候都變好了。”寧樣說,甚至還有不少市民家中都種起了桃樹、梨樹等。

  據悉,十年間,玉樹市投資5.07億(yi) 元實施完成12.3萬(wan) 畝(mu) 的造林綠化工程,退耕還林1100畝(mu) ,義(yi) 務植樹12.05萬(wan) 株,森林覆蓋率達17.03%。投資1.38億(yi) 元的人民公園、文化公園、紮西科公園和瓊龍公園先後建成並投入運行,綠地率由27.07%提高到41.5%。玉樹市被授予“省級森林城鎮”“省級森林鄉(xiang) 村”稱號。

  “每年植樹節的時候,我們(men) 都會(hui) 開展全民植樹活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大家都想讓自己的家鄉(xiang) 越來越美。”寧樣說。

  此外,玉樹市周邊的草山也得到不斷治理,曾經威脅草原健康的鼠害和毒雜草都得到有效治理。與(yu) 十年前相比,玉樹市森林覆蓋率由從(cong) 2012年的14.6%增長為(wei) 17.03%。草原植被蓋度從(cong) 2016年的60.76%增長到67.58%。全市境內(nei)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