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添彩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

發布時間:2023-03-29 16:37:00來源: 甘孜日報


圖為(wei) 演出劇照。

  3月26日晚,大型沉浸式紅色實景劇《牛圈邊上的支委會(hui) 》在得榮縣瓦卡鎮情舞花海景區首演,這是得榮縣“五個(ge) 一”工程中的“一劇”,也是甘孜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推進會(hui) ”的重要一環。

  有中國“西部太陽穀”和“情舞之鄉(xiang) ”美譽的得榮縣,作為(wei)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南大門”,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1936年5月,紅2軍(jun) 團由雲(yun) 南經得榮縣到達甘孜,開啟了經甘孜北上的長征之旅,在得榮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和輝映曆史的紅色遺址,這為(wei) 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南大門”,提供了堅實的曆史依據和資源基礎。

  《牛圈邊上的支委會(hui) 》講述了一段發生在1936年,“紅二軍(jun) 團先鋒四師部隊打響紮納亞(ya) 山口戰鬥”和“紅二軍(jun) 團後衛連麵臨(lin) 嚴(yan) 重缺糧危機,在牛圈邊發現一大缸青稞而緊急召開支委會(hui) ”的真實故事,通過場景營造、表演互動、動靜觀照等虛實結合的形式帶領現場觀眾(zhong) 一起追尋這些紅色記憶,使每一位參與(yu) 者都能感受到黨(dang) 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與(yu) 共的精神在新時代的傳(chuan) 承與(yu) 弘揚,感受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磅礴力量。

  整場劇目演出時長約85分鍾,由《向著勝利的方向》、《行軍(jun) 》、《戰役》、《信仰》、《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五幕故事情節組成,來自州、縣的60名新生代實力歌舞演職人員聯袂得榮本地280名農(nong) 牧民本色登台,生動呈現了甘孜兒(er) 女的家國情懷,也展示出得榮本地濃鬱的風土人情。同時,實景劇采用了沉浸式表演,讓觀眾(zhong) 也成為(wei) 整場演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劇中唐福林的扮演者王勝強告訴記者,“作為(wei) 一名演員,能夠有機會(hui) 參演這樣高質量高水準的情景劇感到十分榮幸。這是一段發生在得榮本地的真實故事,能夠用舞台情景劇這樣的形式再現曆史,讓更多的人或者說讓下一代了解這段曆史。這樣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的演出我覺得十分有意義(yi) 。”

  演出時,演員們(men) 真情流露、全心投入,聲、光、電及影畫等特效與(yu) 多媒體(ti) 組成視覺陣列,展現出長征時期四川省西南隅的曆史舊貌與(yu) 時代圖景,將當年無懼無畏、守望相助的軍(jun) 民魚水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zhong) 澤仁誌瑪說:“第一次在當地看到這種實景劇,我感覺好像穿越到了那段崢嶸歲月,演出非常棒。”

  “這個(ge) 情景劇很精彩,情節緊湊,超出預期,也夠接地氣。”觀看整場演出後,觀眾(zhong) 楊玉林如是說。

  “《牛圈邊上的支委會(hui) 》的上演,不僅(jin) 為(wei) 紅色精神的講述、傳(chuan) 承搭建了一個(ge) 有效載體(ti) ,還為(wei) 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得榮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周權介紹說。

  他告訴記者,“我們(men) 就是要以此次首演為(wei) 契機,充分整合自然風光、地理特色、民俗文化、非遺資源和紅色文化,以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南大門’為(wei) 抓手,結合全州‘怎麽(me) 說、怎麽(me) 辦、怎麽(me) 看’活動,打造集‘紅色+觀光+休閑+體(ti) 驗+旅居+研學+教育’於(yu) 一體(ti) 的長征文旅新地標。推進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傳(chuan) 統文化旅遊等相融合,推動形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南大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在雷鳴般的掌聲中,首演落下帷幕。直至演員退場,掌聲依舊不絕,久久縈繞在瓦卡鎮上空。據了解,《牛圈邊上的支委會(hui) 》在此次首演後,將作為(wei) 常態化演出項目“紮根”得榮。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