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藝術 書寫時代新篇
在香格裏拉市三壩鄉(xiang) 哈巴村,采摘花椒的時節,也是村民們(men) 唱山歌的好時光。在那裏我曾聽過這樣的山歌對唱。女的唱:“花椒樹上小刺多,戳出手上血珠珠,花椒麻了手不疼,哪個(ge) 曉得山鄉(xiang) 苦?”這本是勞動生活場景的一種訴說。然而有男的接著唱道:“花椒樹上小刺多,戳出手上血珠珠,阿妹紮手哥心疼,想過來親(qin) 親(qin) 阿妹手。”對歌其實是農(nong) 村的一種戀愛方式,也是一門民間的文學藝術。若要用成語來描述對歌,恐怕用“聲情並茂”“委婉動聽”“情真意切”再合適不過。然而若沒有勞動的場景、沒有美妙的曲調、沒有生動的語言,恐怕就沒有民歌藝術的空間,也就沒有活色生香的相戀鄉(xiang) 愁。
因此,藝術不可忽略,更不可缺失。它還是文學文藝工作者始終不渝地追求與(yu) 踐行的目標。但受現代快節奏生活的衝(chong) 擊和影響,我們(men) 有的文學文藝工作者對藝術產(chan) 生了困惑,覺得有藝術描述不如“口直心快”。於(yu) 是讓“炊煙嫋嫋”“山路彎彎”“水聲潺潺”的鄉(xiang) 土文章,失去了它們(men) 賴以生存的藝術家園,變成了沒有抒情、沒有意境的“說明文字”。還真像省去了春暖花開到秋日飄香的瓜果,直接走出了鄉(xiang) 村田園,走向了商品市場。由此可見,沒有藝術的作品是多麽(me) 可悲和沒有意義(yi) 。它如同沒有烹飪技巧之人所做的菜肴,隻會(hui) 讓人生厭或感覺沒有滋味。
凡樹有根,方能生發;凡水有源,方能奔湧。藝術作為(wei) 情感的外在表現,需要我們(men) 遵循和發揮它的信息效果;作為(wei) 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更需要我們(men) 傳(chuan) 承和弘揚它的血脈精神。而作為(wei) 文學藝術工作者的我們(men) ,在今天異彩紛呈的偉(wei) 大新時代裏,更需要以自覺的文化自信,接受傳(chuan) 統的民族民間藝術的熏陶,用藝術精華撫育我們(men) 的成長。同時要在“守正”基礎上進行“創新”,更多創作出思想觀念正確、藝術水準較高的優(you) 秀作品,為(wei) 推動迪慶州民族文藝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日一播報】和美鄉村新畫卷
初夏時節,走進香格裏拉市金江鎮吾竹村堆滿一組,映入眼簾的是遠山青黛、碧水田園,房前屋後古樹紅花相映,鄉間小道兩側果樹成蔭,一幅幅包含該村文化曆史的彩繪躍然牆上,漫步其間好不愜意。[詳細] -
【清廉迪慶】維西縣各鄉鎮紀委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
連日來,維西縣各鄉鎮紀委從思想建設、製度機製、崗位職責等方麵,緊盯各鄉鎮重點崗位、重點工作,梳理剖析潛在風險,認真排查廉政風險點,逐項製定防控措施,有力增強了幹部職工廉政風險防控意識。[詳細] -
楊寧到迪慶州開展巡林及調研時強調:進一步壓實林長責任 守護好迪慶綠水青山
當天,楊寧一行先後到香格裏拉市建塘鎮、格咱鄉進行了實地調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