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遇見藏羚羊守護者

發布時間:2023-08-16 09:03:00來源: 新華社


一隻雌性藏羚羊在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活動(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地。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的雌性藏羚羊會(hui) 遷徙到可可西裏卓乃湖,待產(chan) 仔後再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上最為(wei) 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雌性藏羚羊在遷徙途中不僅(jin) 要應對惡劣的天氣狀況,也要時刻注意躲避野獸(shou) 侵襲,它們(men) 無畏艱險前往卓乃湖誕下這片荒原的幼主,完成生命的偉(wei) 大輪回。而這場生命輪回的背後,是可可西裏巡山隊員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守護,他們(men) 堅守在荒原之上,守護著藏羚羊,捍衛這片土地的安寧與(yu) 祥和。

  可可西裏是中國麵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保存青藏高原典型高寒生態係統及代表性物種最為(wei) 完整的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陸續建立了6個(ge) 保護站。工作人員除了分批倒班駐站,還會(hui) 不定期深入腹地。三天一次小規模巡線、每月至少一次大規模巡護。風雪無阻,全年無休。時至今日,三代隊員接續守護著這片土地,可可西裏已成為(wei)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保護的標誌性區域。目前,可可西裏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已從(cong)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不足2萬(wan) 隻,增長至現在的7萬(wan) 餘(yu) 隻。


這是6月17日拍攝的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巡山隊員更卻羅周、尕瑪成林、郭雪虎、才索加、更鬆多傑、尕瑪紮西(從(cong) 左至右)在前往可可西裏卓乃湖保護站的途中留影(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隊員才仁多傑和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在一起(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隊員才仁多傑在給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喂奶(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隊員才仁多傑在給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喂奶(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在前往卓乃湖保護站的途中,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隊員才索加(左)和隊友在維修出現故障的車輛(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隊員在對受困車輛開展救援(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隊員在查看車輛受困狀況(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副站長郭雪虎在卓乃湖保護站(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隊員在卓乃湖附近騎行巡護(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隊員在前往卓乃湖保護站途中遭遇大雪(6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一群待產(chan) 雌性藏羚羊正在通過青藏公路前往可可西裏卓乃湖產(chan) 仔(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一群待產(chan) 雌性藏羚羊在通過青藏公路前往可可西裏卓乃湖產(chan) 仔(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藏羚羊在卓乃湖附近活動(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一群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前往青海三江源地區(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