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幼兒園開出“向陽花”
陽光下的“迷你”幼兒(er) 園。
老師帶孩子做戶外活動。
能夠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幼兒(er) 園,享受優(you) 質的學前教育,在城市裏看似簡單的事情,在偏遠牧區卻是一件難事。如何讓大山和草原深處的孩子可以和城裏的孩子一樣幸福地“起跑”,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通過積極探索實踐,最終找到了路徑和答案。
曲麻萊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平均海拔4500米,是黃河源頭藏族聚居的純牧業(ye) 縣。全縣土地總麵積5.24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隻有4.7萬(wan) 人,地廣人稀是對曲麻萊最好的“解釋”。
“5.24萬(wan) 平方公裏相當於(yu) 江蘇省麵積的一半,聽起來沒什麽(me) 感受,但隻要來過這裏的人,都能感受到曲麻萊地域的遼闊。加上遊牧生活的習(xi) 慣,這裏的孩子會(hui) 隨大人遊走在大山深處的各個(ge) 角落,即使到了冬季,他們(men) 居住的草場距離縣城和鄉(xiang) 鎮也是路途遙遠。”分管教育係統的副縣長種運順一語道破偏遠牧區適齡兒(er) 童“入園”難的關(guan) 鍵點。
為(wei) 了破解“難題”,曲麻萊縣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通過“巡回送教”的方式,讓孩子們(men) 享受學前教育。
“巡回送教”,顧名思義(yi) 就是無固定校址,教師們(men) 輪流到各地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這一形式雖然可以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學前教育,但還是存在諸多問題。
曲麻萊縣學前教育負責人桑丁塔葉算了幾筆“賬”:“首先就是送教成本高,我們(men) 每一次送教時間是10到15天,老師們(men) 需要自己帶食物和帳篷,吃住全部在牧區。其次是效率低,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從(cong) 一個(ge) 送教點到另一個(ge) 送教點,短則半天,長則一天,而孩子們(men) 能享受到的學習(xi) 時間僅(jin) 僅(jin) 隻有2天,一年最多組織三次,也就是說一個(ge) 孩子一年最多隻能上6天的課。”
2022年開始,曲麻萊縣為(wei) 了提高適齡兒(er) 童學前教育質量,將“巡回送教”提檔升級,因地製宜探索出了“定點送教”的新模式。
種運順說:“‘定點送教’就是將‘迷你’幼兒(er) 園搬進牧區,讓孩子們(men) 可以就近入園,享受更優(you) 質的學前教育。”
為(wei) 了讓“定點送教”更科學合理,曲麻萊縣教育局通過實地走訪,依托各鄉(xiang) 鎮現有的幾所幼兒(er) 園做基礎,以半個(ge) 小時車程為(wei) 半徑,在全縣劃定了17個(ge) “定點”。2023年,在國家能源集團和縣委縣政府的助力下,15所“迷你”幼兒(er) 園相繼開園。
秋智鄉(xiang) 布甫村的“迷你”幼兒(er) 園是距離曲麻萊縣城最近的一個(ge) “定點”。
10月23日一早,布甫村二社的江永才仁給三歲的兒(er) 子江永才陪穿好衣服就騎著摩托車朝著“定點”駛去,很快就到了“迷你”幼兒(er) 園。一下車,江永才陪就奔向老師才仁措毛的懷抱。
“一直希望孩子可以上幼兒(er) 園,但是放牧是家裏唯一的收入來源,實在沒有辦法放棄。如今,政府把幼兒(er) 園搬進了牧區,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幼兒(er) 園。現在,孩子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上幼兒(er) 園。”江永才仁說。
“迷你”幼兒(er) 園由兩(liang) 個(ge) 集裝箱組成,箱頂裝有太陽能光伏係統,可以滿足供暖、照明等需求。兩(liang) 個(ge) 集裝箱分別是孩子們(men) 的教室和功能室。溫暖的陽光透過一扇大大的落地窗照進教室,孩子們(men) 和老師在裏麵一起看書(shu) 學習(xi) 做遊戲,雖然室外寒風凜冽,但教室內(nei) 卻非常溫暖。
走出教室,蹺蹺板、遛遛梯、牧馬、秋千……這些孩子們(men) 曾經隻能在電視上才能看見的遊樂(le) 設施,如今在“迷你”幼兒(er) 園可以隨時玩。
才仁措毛說:“學前教育真的太重要了!記得江永才陪剛來的時候膽子很小,不敢說話,漢語也聽不懂,這才短短一個(ge) 多月的時間,現在不僅(jin) 可以用漢語和大家溝通,還能和小朋友們(men) 玩到一起了。”
桑丁塔葉繼續算起“賬”:“現在我們(men) 一個(ge) ‘定點’至少可以輻射40個(ge) 適齡兒(er) 童,每天都有十多個(ge) 孩子來上課,一年下來,最少可以保障每一個(ge) 孩子上課達到150天。”
如桑丁塔葉所說,“定點送教”確實讓牧區孩子的學前教育有了質的提升。
時間很快來到了中午,離“定點”近的家長如約而至,來到幼兒(er) 園幫老師一起為(wei) 孩子們(men) 準備午飯,很快四菜一湯便端上了小桌,孩子們(men) 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津津有味,一旁的家長露出燦爛的笑容。
家長永藏說:“孩子能夠在這麽(me) 好的地方上幼兒(er) 園,還有專(zhuan) 業(ye) 的老師教學,是我們(men) 牧區家長夢寐以求的事情。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迷你”幼兒(er) 園的開辦,不僅(jin) 給牧區的孩子帶去了希望和曙光,還為(wei) 孩子們(men) 的未來增添了一份“砝碼”。截至目前,“迷你”幼兒(er) 園已招收超過700名邊遠牧區兒(er) 童。
種運順說:“雖然‘定點送教’解決(jue) 了大部分孩子學前教育的問題,但是還有一部分特別偏遠的孩子根本沒辦法送到‘定點’。所以,我們(men) 實施‘定點送教’和‘巡回送教’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全縣每一個(ge) 適齡的兒(er) 童都可以享受到學前教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秀我中國|黃河源頭的“雲端”幼兒園
為解決距鄉鎮較遠且居住分散的學齡前兒童入園問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教育部門,通過幼兒園設立固定走教點的方式,招收居住在周邊牧場的兒童,讓孩子們在離家不遠處就能接受學前教育。[詳細]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讓邊遠牧區的孩子們享受優質學前教育——青海曲麻萊縣陽光幼兒園見聞
5歲的尕鬆才仁以為,等到家門口的草原漸漸變成金色,他又可以和老師們見麵了。不同以往,尕鬆才仁再也不用待在家裏等著老師上門送教,他可以在新幼兒園、新教室裏度過自己的新學期了。[詳細] -
黃河源頭草原上的“小小幼兒園”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地處黃河源頭腹地,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地廣人稀。曲麻萊的孩子們隨著家人過著遊牧生活,他們居住的草場往往距縣城、鄉鎮路途遙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