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海南州科創活力競相迸發

發布時間:2023-11-03 11:27:00來源: 青海日報


海南州共和縣城北新區的地熱供暖改造示範項目車間。宋翠茹 攝


青海雪峰犛牛乳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在產(chan) 品展示廳做產(chan) 品講解。宋翠茹 攝


青海雪峰犛牛乳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對流水線產(chan) 品做抽檢複稱。宋翠茹 攝


海南州“千瓦千萬(wan) 級生態光伏發電項目”。宋翠茹 攝


海南州共和縣城北新區的地熱供暖改造示範項目車間。宋翠茹 攝

  2022年7月10日,國務院批複同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海南州成為(wei) 青海首個(ge) 獲批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更是我國目前唯一獲批該示範區的民族自治州,足以說明,該州在創新驅動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邁出嶄新一步。

  作為(wei) 青藏高原東(dong) 門戶,海南州是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組成部分,對維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以創新示範區建設為(wei) 契機,海南州將如何落實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chan) 業(ye) “四地”重大要求?如何融入發展新格局、展現發展新優(you) 勢?

  帶著這些疑惑,記者前往海南州尋覓答案並深切感受到,今日之海南州正在為(wei) 青藏高原乃至世界同類地區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逐步構建起多點支撐、多業(ye) 發展的新格局,交出一份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海南答卷”。

  瞄準趨勢,謀劃頂層設計

  建設好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一項重大政治責任,也是重要發展機遇。而科技創新,正是創新示範區發展的“關(guan) 鍵增量”。基於(yu) 這樣的戰略高度,海南州以科技為(wei) 支撐,全力推進創新示範區建設。

  隻有抓緊提升科技創新發展能級、布局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才能在激烈比拚中脫穎而出,贏得一席之地,更為(wei) 提升區域競爭(zheng) 力。為(wei) 此,在創建國家創新示範區過程中,海南州以創新驅動為(wei) 引擎,以項目建設為(wei) 牽引,積極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新機製、新模式、新路徑,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這是青海省以科技創新主動融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裏程碑,對海南州來說,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men) 一定要以科技創新為(wei) 支撐,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推動能源結構優(you) 化,加快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以重大產(chan) 業(ye) 和項目為(wei) 突破口,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大步邁進……”海南州科學技術局局長謝康勇告訴記者。

  共識在凝聚,信心在提升。

  建好“國家創新示範區”本身就是創新之舉(ju) ,為(wei) 更好實現這一目標,海南州加強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從(cong)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到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打造農(nong) 牧業(ye) 集群到推進文化旅遊發展,一個(ge) 個(ge) 創新舉(ju) 措不斷出台落地。

  更多元——不斷優(you) 化科技服務創新機製。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製定出台相關(guan) 辦法和方案,充分利用省內(nei) 外科技資源、高層次專(zhuan) 家的戰略谘詢和智力支撐,全力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著力解決(jue) 製約海南州產(chan) 業(ye) 發展的技術難題。與(yu)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等7家科研院所和企業(ye) 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科技合作機製。

  更優(you) 化——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重點打造多能互補綠色儲(chu) 能全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藏語智能信息處理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雲(yun) 藏”基地、三江源生態係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驗室,以及生態智慧畜牧業(ye) 實驗基地、優(you) 良牧草繁育基地、智慧旅遊等平台。確定“青海共和幹熱岩勘查與(yu) 試采科研基地”等7家企業(ye) (合作社)為(wei) 2023年海南州科技示範基地。

  更智慧——持續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力度。成立由60名“兩(liang) 院”院士和省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組成的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參與(yu) 海南州科技創新重大決(jue) 策谘詢、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科技合作與(yu) 交流等,助推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麵強化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兩(liang) 年內(nei) 累計選派涵蓋農(nong) 林牧草漁等專(zhuan) 業(ye) 的科技特派員342人,落實工作經費684萬(wan) 元,組建“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6個(ge) ,通過采取“1+3+30+N”模式開展技術服務,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鄉(xiang) 鎮、行政村、“三型”企業(ye) 、州級科技示範基地及州級以上示範社(家庭農(nong) 牧場)和區域優(you) 勢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五個(ge) 全覆蓋。

  更高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科技賦能創新示範區建設,圍繞創新示範區重點領域和產(chan) 業(ye) 科技需求,依托青海大學等科研院所謀劃申報多項國家重點科技專(zhuan) 項;爭(zheng) 取省級專(zhuan) 項2項、省級科技特派員專(zhuan) 項14項,落實專(zhuan) 項資金891萬(wan) 元;依托青海省十大科技創新平台培育建設資金1000萬(wan) 元,圍繞科技創新服務、大數據、生態保護與(yu) 生態農(nong) 牧業(ye) 等內(nei) 容實施建設項目7項;州級安排專(zhuan) 項經費434.08萬(wan) 元,實施州級科技計劃項目25項。

  更全麵——全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推動科學普及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同部署、同推進,在服務方式上強舉(ju) 措、求創新,大力弘揚科學精神,著力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依托海南州優(you) 勢資源,用好用足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開展清潔能源關(guan) 鍵技術科技創新、青藏高原典型生態係統維持與(yu) 修複、成果轉化基地建設、碳達峰碳中和等領域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科技創新基礎能力不斷增強。

  用活資源,深化創新應用

  今年8月,記者前往海南州采訪,登上曾經不毛之地的塔拉灘,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光伏板一直蔓延到天際,宛如藍色海洋……這裏是全國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海南州“千瓦千萬(wan) 級生態光伏發電項目”,也是目前全球集中發電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群,榮獲“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憑借優(you) 越的光資源和豐(feng) 富的荒漠化土地資源,黃河公司在海南州創新提出基地式規劃、規模化開發、園區式建設的發展思路,引領打造了世界級光伏產(chan) 業(ye) 園,在塔拉灘建成占地麵積數百平方公裏的藍色光伏海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黃河公司在海南州創造了四個(ge) 世界之最——建成全球最大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最大水光互補電站、最大光伏發電實證基地、最大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如今,已形成水、風、光、儲(chu) “四位一體(ti) ”清潔能源發展新格局。

  “光伏產(chan) 業(ye) 是海南州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更是有發展潛力的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對優(you) 化提升產(chan) 業(ye) 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海南州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十分重要。”謝康勇說。

  一股股強勁的發展動能,為(wei) 海南州持續創新帶來生機與(yu) 活力。

  供熱是北方過冬剛需,在青海,供熱期長達半年之久。供熱的質量決(jue) 定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據了解,共和盆地是中國境內(nei) 地熱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wei) “中國熱盆”。經研究人員勘查發現,共和盆地蘊藏著豐(feng) 富的地熱資源,且種類繁多,包括淺層地熱能、地下熱水和幹熱岩三種類型。同時,該盆地具有埋藏淺、溫度高、品質好、易開發的特點。

  記者走進海南州共和縣城北新區的地熱供暖改造示範項目車間,這裏正以“取熱不取水”的方式展示出海南州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地熱資源是如何轉換成熱能的呢?”麵對記者的提問,海南州共和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杜蘇海作出了解答:“這是青海首個(ge) 地熱供暖項目,這個(ge) 項目將深井潛水泵下至井內(nei) 300米深度位置抽取地下熱水,取水溫度90攝氏度左右,再通過水處理設備送至設備機房進行換熱,換熱過程中,通過板式換熱器配合熱泵機組提升熱量,地下熱水經過‘四級取熱’溫度降至16攝氏度後,再通過回灌設備將取熱後的尾水100%回灌至回灌井內(nei) ,實現‘取熱不取水’。”

  “‘地熱供暖’環保水平和供暖能力大大提高,新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操作起來也比以前的燃煤鍋爐省事了許多。”杜蘇海說,現在的供熱站已實現了自動化遠程控製,人力操作的環節大大減少。據介紹,近年來,海南州依托豐(feng) 富的地熱資源,成功建成了供熱麵積22萬(wan) 平方米的地熱清潔供暖工程,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供熱,達到了供熱成本下降、供熱質量提升的良好效果。

  盯緊市場,強化科技引領

  走進位於(yu) 海南州的青海雪峰犛牛乳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an) 車間,機器轟鳴,工人有條不紊地作業(ye) ,生產(chan) 線正滿產(chan) 運行。一袋袋酸奶最後經過質檢、裝箱,陸續進入倉(cang) 儲(chu) 庫房。

  據青海雪峰犛牛乳業(ye) 副總經理馬金秀介紹,企業(ye) 采用天然牧場的優(you) 質奶源,從(cong) 源頭做到綠色無汙染。以青藏高原牛乳為(wei) 原料,通過高新技術和全新配方,研發並推出滅菌乳、發酵乳、含乳飲料和固態犛牛乳粉四大類產(chan) 品50多個(ge) 品種,產(chan) 品發往全國各地。

  采訪中記者看到,青海雪峰犛牛乳業(ye) “科技範”十足。在工廠智控數字中心,依托數字信息等技術,智慧屏幕實時更新著各環節監測、奶源運輸、作業(ye) 效率、累計產(chan) 量、工廠能耗、庫存狀態、運輸物流等各環節信息。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工作人員及時調控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進度。

  讓“青海湖”品牌走出青海,把純正和健康的乳製品帶給消費者,是目標更是使命。近年來,雪峰犛牛乳業(ye) 堅持“以科技引領企業(ye) ,以企業(ye) 帶動基地,以基地推動產(chan) 業(ye) ”的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生產(chan) 加工及產(chan) 業(ye) 鏈基礎設施,持續加大技術創新。通過技術改造,加工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不斷完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同時,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後技術,合理提升產(chan) 能。實施節能環保改造,抓供給側(ce) 改革,轉換發展動能。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平台建設投入,技術轉化成果明顯提升。通過青海省犛牛奶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技術中心開展科技攻關(guan) 、新產(chan) 品研發、技術問題解決(jue) 等,目前企業(ye) 已擁有發明專(zhuan) 利4項、實用新型22項以及19個(ge) 外觀專(zhuan) 利技術,各類注冊(ce) 商標44件。

  在這裏,我們(men) 看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出新的活力,“青海湖”乳製品以其純正口味和綠色有機無汙染的生態標簽,正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創新引領,奏響高質量發展澎湃樂(le) 章。一直以來,為(wei) 支持科技創新發展,青海不遺餘(yu) 力。

  “科技部門是建設創新示範區的科技創新驅動力量。”青海省科技廳副廳長蘇海紅表示,創新示範區建設令青海科技事業(ye) 發展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海南州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7家、小巨人企業(ye) 1家、科技型企業(ye) 23家,眾(zhong) 創空間6家、星創天地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科研科普基地2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5家,州級科技示範基地50家。

  青海省科技廳聚焦“江河源區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建設主題,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支撐、生態保護與(yu) 治理提升等五大行動,加快綠色低碳等技術在創新示範區的集成應用,積極構建“光伏產(chan) 業(ye) —生態保護—生態農(nong) 牧業(ye) ”融合發展、“五位一體(ti) ”清潔能源發展、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價(jia) 值轉化、青藏高原“數字+文旅”融合發展等八個(ge) 創新示範新模式,推進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

  乘大勢而上,行大道致遠。展望未來,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海南州“國家創新示範區”必將為(wei) 全省科技創新帶來更多可能。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