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的高原情:戰“蟲癌”,帶團隊開創多項先河

發布時間:2023-11-29 15: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我來自班瑪縣,我需不需要去北京做手術?”“我是甘德縣的,我的手術安排在哪天……”

  當患者提起自己位於(yu) 中國西部青海省的家鄉(xiang) 名稱時,作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lin) 床醫學院院長、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的董家鴻,對這些縣名耳熟能詳,甚至很多去過不止一次。


圖為(wei) 董家鴻院士(右一)查房。黃錦匯 供圖

  而董家鴻對於(yu) 這些縣名的耳熟能詳,跟一種叫做包蟲病的地方病有著莫大關(guan) 係。

  日前,董家鴻在位於(yu) 青海省會(hui) 西寧市的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參與(yu) 查房和病例討論,還為(wei) 多名包蟲病患者開展手術。

  作為(wei) 中國肝膽胰外科和肝移植領域領軍(jun) 人物,董家鴻和團隊近年來多次組織國內(nei) 頂尖專(zhuan) 家奔赴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包蟲病最流行、醫療力量最薄弱的地區,解決(jue) 病患問題。

  包蟲病,是一種主要流行於(yu) 我國西部農(nong) 牧區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其潛伏期長,早期不易發現,特別是泡型包蟲病,可以向周圍組織侵蝕,甚至向更遠的器官轉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guan) 資料,未經治療的泡型包蟲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達94%,因其致死率高,又被稱為(wei) “蟲癌”。

  青海省是中國包蟲病流行最為(wei) 嚴(yan) 重的省份之一。根據2012年中國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顯示,包蟲病在青海省39個(ge) 縣(區、市)人群、家畜和野生動物中都有流行,尤以六州牧業(ye) 地區最為(wei) 嚴(yan) 重,該省人群包蟲病患病率為(wei) 0.63%,遠高於(yu) 中國平均水平,嚴(yan) 重危害著青海省農(nong) 牧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


圖為(wei) 董家鴻院士開展手術。黃錦匯 供圖

  2014年至今,在清華大學和中國醫師協會(hui) 的支持下,董家鴻集結全國卓越專(zhuan) 家團隊,圍繞青海省健康幫扶和包蟲病防治任務,從(cong) 多個(ge) 環節入手,組團式連年開展規模化公益手術救治、基層包蟲病救治能力的提升、屬地化醫療技術人才的培養(yang) 、複雜包蟲病外科手術的創新應用、牧區疾病篩查與(yu) 遠程醫療技術的研發、麵向疫區的多種形式健康宣教……

  10年來,董家鴻牽頭的中國包蟲病防治聯盟,在青海省各級政府的組織支持下,充分依托省級診療中心-州(市)級診療基地-縣級診療救治站-鄉(xiang) (鎮)診療管理站的包蟲病“四級”分層診療聯動機製,包蟲病手術患者動態“清零”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們(men) 跟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樊海寧教授團隊合作,主要目的是為(wei) 一些疑難的包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董家鴻說,我們(men) 希望通過幾天的集中手術,解決(jue) 一部分患者的健康問題。

  董家鴻說,而建立分層診療聯動機製,希望一般的包蟲病患者在縣裏邊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療,複雜一些的病患到市州醫院,再複雜的、比較疑難的病患到省級的醫院進行手術,最複雜的就需要轉到北京來進行治療。

  “現在,青海的包蟲病防治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包蟲病的發病率已經顯著降低,其流行的趨勢應該說得到了有效遏製,但是患者仍然存在,有些病患病情相當複雜,這還是需要繼續來進行分級診療。”董家鴻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董家鴻帶領團隊在青海規模化開展義(yi) 診時,行程超過10萬(wan) 公裏、篩查18000餘(yu) 人次、診斷1900人次,開展包蟲病規範化手術580餘(yu) 台次,培養(yang) 醫師千餘(yu) 名。

  2018年6月,青海大學建立董家鴻院士工作站,董家鴻帶領團隊在人才培養(yang) 、團隊梯隊建設、科學研究、技能培訓等方麵給予全麵的支持,開啟了全新的模式幫扶,讓青海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院士級”的醫療服務。

  除了建立院士工作站,近年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還打造了青海省包蟲病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包蟲病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多學科、多專(zhuan) 業(ye) 、深層次的綜合研究平台,在青海率先實施健康扶貧包蟲病攻堅戰計劃項目等係列公益活動,助力脫貧攻堅,整合臨(lin) 床醫學、基礎醫學、流行病學、畜牧獸(shou) 醫學等學科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開展青藏高原包蟲病預防、診斷、免疫機製、藥物開發與(yu) 評估、臨(lin) 床治療轉化醫學等研究。


圖為(wei) 董家鴻院士(左)。黃錦匯 供圖

  樊海寧介紹,在董家鴻院士、著名肝膽外科專(zhuan) 家盧倩及其他專(zhuan) 家的幫助下,該院在國際上率先開展泡型包蟲病的循環遊離DNA的研發,並首次完成了國際泡型包蟲病的遊離DNA的實驗室診斷標準,開創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微波治療早期肝泡型包蟲病新技術,基本形成“平台建設為(wei) 基礎、科研項目為(wei) 支撐、人才智力團隊為(wei) 保障”的格局,不斷提升青海省包蟲等地方病的預防和治療水平。

  截至2022年底,青海全省累計開展人群包蟲病篩查488.83萬(wan) 人,確診患者救治覆蓋率100%,人群包蟲病患病率下降至0.14%,包蟲病嚴(yan) 重流行態勢得到有效控製。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