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成都夫婦拋家舍業攜手支教康定20餘年 愛灑高原育雛鷹
胡忠、謝曉君與(yu) 孩子們(men) 在一起。
一家三口笑對高原生活。
胡忠正在授課。
謝曉君帶領孩子們(men) 參加文藝演出。
人物名片:
胡忠、謝曉君夫婦原為(wei) 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教師,兩(liang) 人在康定塔公紮根任教20餘(yu) 年。2012年,夫妻二人榮獲央視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稱號,同年胡忠被評為(wei) “全國百名優(you) 秀誌願者”“四川省雷鋒式優(you) 秀誌願者”;2013年,謝曉君被評為(wei) “全國三八紅旗手”;2014年,胡忠獲評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2015年,謝曉君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榮譽稱號;2019年,胡忠、謝曉君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從(cong) 宜人繁華的成都平原,到高寒缺氧的偏遠高原;從(cong) 尖子生如雲(yun) 的省重點中學,到孩子們(men) 不會(hui) 說普通話的福利學校;從(cong) 富足優(you) 渥的小康生活,到住漏風寒冷的板房帳篷……胡忠和謝曉君夫婦20多年如一日甘於(yu) 清貧,用一腔赤子之心溫暖了高原的各族孩子,用滿腹學識澆灌他們(men) 成長成才,用一針一線、一粥一飯、一言一行勾畫出充滿愛的民族團結同心圓。
不留後路,拋家舍業(ye) 攜手高原任教
畢業(ye) 於(yu) 重慶師範大學和四川音樂(le) 學院,曾就職於(yu) 四川省重點中學石室聯中,“印象中從(cong) 沒缺過錢花”的胡忠和謝曉君,卻帶著孩子自願走上了一條大智若愚的坎坷路。
與(yu) 世俗眼中的“成功典範”背道而馳,一切源於(yu) 23年前的一篇新聞。
2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胡忠從(cong) 某晚報的一篇報道了解到康定縣塔公鄉(xiang) (今康定市塔公鎮)緊缺教師,很多孤兒(er) 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這一看激發了胡忠身為(wei) 教師的崇高理想:去支教,去緊缺教師的偏遠窮苦之地支教!
當時的胡忠、謝曉君工作穩定、前途光明,而且家庭幸福,女兒(er) 才幾個(ge) 月大,為(wei) 了一腔熱血便不顧一切拋家舍業(ye) 談何容易。
可孤兒(er) 們(men) 的困境始終牽扯著胡忠、謝曉君的心,2000年初秋,兩(liang) 人到塔公當地學校了解情況。“破舊漏風的校舍、坑窪不平的泥土操場、純真而又頑強生長的孩子們(men) ,和孩子們(men) 圍著圈跳起歡快的鍋莊,太美好了……”胡忠回憶,成都、康定兩(liang) 地學校的強烈對比使他倆(lia) 心痛不已。
到家後,胡忠便告訴謝曉君自己堅決(jue) 想去支教,雖然不舍,但謝曉君心裏同樣放不下那100多個(ge) 可憐的孩子,於(yu) 是支持了丈夫的決(jue) 定。就這樣,胡忠向學校提交了辭呈後,義(yi) 無反顧地來到了海拔近3800米的學校。
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為(wei) 了支持丈夫的理想,身材瘦小的謝曉君每個(ge) 假期都要帶著孩子,扛著大包小包,奔波到塔公,成了教孩子們(men) 唱歌、跳舞、學漢語的謝老師。時間慢慢流逝,謝曉君與(yu) 這些孩子們(men) 的感情也與(yu) 日俱增。
在胡忠支教後的第三年,謝曉君帶著年僅(jin) 3歲的女兒(er) ,追隨丈夫的腳步也來到該學校。
2006年秋季開學,謝曉君應學校要求返回成都。雖置身繁華都市,可她心裏卻內(nei) 疚不已,“我離開石室聯中,會(hui) 有更多優(you) 秀老師來填補我的位置,可是我離開高原的學校,那裏就更缺老師了,那裏的藏族孩子們(men) 更需要我。”
2007年2月,經多方努力,謝曉君將工作關(guan) 係轉入康定,成為(wei) 了塔公當地學校的一名漢語老師。
以心換心,成為(wei) 漢族“阿爸”“阿媽”
初到學校,嚴(yan) 重的高原反應、餐食的不適應、簡陋寒冷的宿舍,這些都壓不垮胡忠,唯獨教學上的困難讓胡忠傷(shang) 透了腦筋:學校的孩子來自全州各地,都是孤兒(er) 和特困生,很多藏、彝、羌的孩子都不會(hui) 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為(wei) 了鼓勵孩子們(men) 用心學習(xi) ,胡忠用自己的微薄工資為(wei) 孩子們(men) 購買(mai) 學習(xi) 獎品……可孩子們(men) 並不領情:“看他細皮嫩肉的,能吃幾天苦嘛。”
胡忠這才明白,真正對一個(ge) 人好,從(cong) 來都不隻是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長久的陪伴和精神的支持。他自學藏語,搬到男生寢室住,和孩子們(men) 一起學習(xi) 、運動,漸漸地,孩子們(men) 認可了這位“細皮嫩肉”的老師。有天早晨,胡忠為(wei) 孩子穿衣服時,突然聽到一聲“阿爸”,接著,耳旁響起無數聲“阿爸”“阿爸”……遇到再多困難都沒有退縮的胡忠怔了一下,看著眼前孩子們(men) 的笑臉,一下哭了出來。
相比丈夫的剛強堅韌,謝曉君則多了一份母親(qin) 的細膩溫柔:在板房教室,謝曉君總是第一個(ge) 點亮燈盞;在帳篷宿舍,她總是照顧好最後一個(ge) 學生才睡下;路遇學生,她總是能敏銳地察覺到他們(men) 的愁苦心事;上課教學,她總是用耐心鼓勵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謝曉君那雙曾彈得一手好琴的藝術之手,時而裹滿粉筆灰,時而縫縫補補,時而撿柴燒水,變得幹枯斑駁。多年後,謝曉君的身體(ti) 亮起了紅燈,患上貧血、胃痛和風濕等病。為(wei) 了控製住風濕痛,她長年揣著灸盒進課堂,身上冒著青煙給孩子上課。潤物無聲,日複一日的縷縷溫情暖化了孩子們(men) 的心,謝曉君成了這群孩子的漢族“阿媽”。
時光荏苒,兩(liang) 人如春風化雨不僅(jin) 成了孩子們(men) 的“親(qin) 人”,也得到附近村民及學生家長的一致點讚。“你們(men) 兩(liang) 個(ge) 大城市的漢族人,為(wei) 了我們(men) 的娃娃吃盡了苦頭,臉上兩(liang) 坨高原紅跟我們(men) 一模一樣的,感謝你們(men) 給孩子們(men) 帶來了光明的未來。”胡忠笑稱:“高原紅就是我們(men) 的軍(jun) 功章。”
“人的心靈與(yu) 信念的堅持,可以盡力擺脫一些無有意義(yi) 的物欲羈絆,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中留下雋永的意義(yi) 。”謝曉君的一席話道出了大道至簡,大愛無言。語言風俗的差異因愛和包容而消彌,超越地域、民族的團結友愛愈發深厚。
潤物無聲,大愛接續薪火相傳(chuan)
在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有這樣一段對話,主持人敬一丹問謝曉君:“女兒(er) 看見你的時候怎麽(me) 稱呼你?”謝曉君說:“放假她叫我媽媽,開學以後她叫我謝老師。”敬一丹問謝曉君的女兒(er) 胡文吉:“是媽媽要求你這樣的嗎?”胡文吉笑著搖搖頭說:“沒有。”“那為(wei) 什麽(me) 要這樣稱呼?”“因為(wei) 如果我叫媽媽,那些孤兒(er) 就會(hui) 很傷(shang) 心,因為(wei) 他們(men) 沒有父母。”胡文吉靦腆的話語剛落下,會(hui) 場便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幼小的胡文吉跟隨媽媽來到塔公當地學校之後,得了一個(ge) 藏名——曲桑拉(順應天意、善良正直、自然生長的意思)。作為(wei) 倆(lia) 人獻身高原教育事業(ye) 的見證者,從(cong) 小的耳濡目染,使胡文吉早早褪去城市掌上明珠的嬌氣,一如她的藏文名的意義(yi) 一樣,成長為(wei) 一名如格桑花一般心向暖陽、堅韌成長的高原女孩。
2007年,胡文吉上小學一年級了,可謝曉君實在太忙了,學校600個(ge) 藏族學生也是她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因此,胡文吉和藏族同學們(men) 同吃同住,學著自己洗衣服、整理個(ge) 人內(nei) 務,由於(yu) 年齡太小,一到冬天雙手生滿凍瘡,經常凍得瑟瑟發抖。
除了覺得虧(kui) 欠孩子,夫妻二人還有家中的老人需要照料,談及此事,胡忠幾度哽咽。二十多年來,胡忠回家的次數兩(liang) 隻手都數得過來,謝曉君甚至錯過了見父親(qin) 最後一麵。為(wei) 了這群高原的孩子,他倆(lia) 隻能寄希望於(yu) 未來:等未來學校不再需要我的時候,我就回家好好侍奉老人。
愛出者愛返,未來並不遙遠。兩(liang) 所學校的孩子們(men) 逐漸長大了,胡忠夫婦不僅(jin) 給了他們(men) 一個(ge) 家,更是給了他們(men) 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他們(men) 逐漸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成為(wei) 了軍(jun) 人、教師、公務員、醫生、主持人、歌手、空乘……更有孩子選擇回到學校,和曾經的老師並肩工作,悉心培養(yang) 像自己一樣的孩子。
第一位回到家鄉(xiang) 的畢業(ye) 生是江巴汪青,胡忠提到他便十分自豪。“胡爸爸和謝媽媽用大愛滋養(yang) 了我們(men) ,他們(men) 希望我們(men) 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我將追隨著他們(men) 的理想,共同守護甘孜的孩子,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wei) 未來建設高原的有生力量。”孩子成長為(wei) 和自己並肩同行的同誌和戰友,是胡忠夫婦最大的欣慰。
二十餘(yu) 年,胡忠夫婦點燃自己,成為(wei) 照亮甘孜各族學子的明燈。這盞明燈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誌願者匯入他們(men) 的行列,吸引越來越多的當地學子學成歸來,匯聚成建設甘孜的股股暖流,奏響各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時代主旋律。
(本文作者王朝書(shu) 係康定市民族團結進步理論研究中心專(zhuan) 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白玉縣開展節前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在“元旦”佳節來臨之際,白玉縣以節前檢查為契機,組織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深入全縣各大型商超、土特產品經營店、校園周邊食品經營主體等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詳細] -
康定市新都橋鎮 多措並舉抓實安全工作
紮實推進鎮村兩級綜治中心規範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推動科學運行,建立健全指揮調度、風險研判、矛盾化解等機製,有效提升平安建設水平。[詳細] -
甘孜州守牢底線 夯實工業領域安全生產根基
12月26日,記者從州經濟信息化局獲悉,全州經信係統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以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為目標,多措並舉推動工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