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可可西裏“生態之窗”看美麗中國
“萬(wan) 山之祖、千湖之地、動物王國、人間淨土”——可可西裏,人類文明史上一處熠熠生輝的生態坐標,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劃歸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2017年位列世界自然遺產(chan) ,全球矚目。
從(cong) 盜獵橫行到自覺守護,從(cong) 滿目瘡痍到綠水青山,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li) ,在這裏,中國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美麗(li) 中國的“生態之窗”。
1月19日,在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附近,可可西裏森林公安局巡山車輛在巡查途中。(張宏祥 攝)
藏羚羊曾引來血腥殺戮
海拔4768米的昆侖(lun) 山口是進入可可西裏的“大門”,高山戈壁,黃土白雪,傑桑·索南達傑的紀念雕像矗立在這裏,就在他生前巡山必經的路口。雕像背後,廣袤的可可西裏荒原畫卷逐漸展開。
據統計,可可西裏超過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為(wei) 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以此為(wei) 食的食草哺乳動物全部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而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動物占可可西裏所有哺乳動物種數的比例高達60%。
獨特而珍貴的生態價(jia) 值,曾為(wei) 可可西裏引來一場殘酷而血腥的殺戮。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裏管理處主任布周坦言:“那時的可可西裏不是‘無人區’,而是‘無法區’。”
“金農(nong) ”來了,河穀“麵目全非”;撈鹵蟲的人來了,鹽湖不再平靜。而這僅(jin) 僅(jin) 是對自然資源粗暴掠奪的開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種用藏羚羊絨製成的“沙圖什”披肩風靡歐美市場。
“一隻藏羚羊在可可西裏鄰近市區的黑市交易價(jia) 為(wei) 500元。”媒體(ti) 報道顯示,一隻藏羚羊大約產(chan) 絨150克,用350克左右藏羚羊絨織成的“沙圖什”披肩,在歐洲市場的售價(jia) 竟然高達3萬(wan) 美元。
“血色披肩”成了盜獵分子眼中的“軟黃金”。可可西裏藏羚羊種群數量在80年代末一度銳減到不足兩(liang) 萬(wan) 隻。
“我曾在1991年、1993年、1994年來到可可西裏拍攝照片,那時候看到的藏羚羊數量一年比一年少。可能你剛發現遠處有一隻藏羚羊,轉眼間它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索南達傑保護站創建者之一、四川省綠色江河環保促進會(hui) 會(hui) 長楊欣說。
藏羚羊數量銳減的背後,是一條跨越國境的盜獵、加工、銷售黑色鏈條。有專(zhuan) 家測算,高峰期,每年需要獵殺兩(liang) 萬(wan) 隻藏羚羊才能滿足“沙圖什”市場的原料供應。
可可西裏卓乃湖,被譽為(wei) “藏羚羊大產(chan) 房”。每年,上萬(wan) 隻雌性藏羚羊跋涉近千裏,到這裏孕育新生命。貪婪的盜獵分子,將獵槍集中瞄準卓乃湖。彼時,盜獵分子組成車隊,進入無人區貪婪獵殺,他們(men) 專(zhuan) 挑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深入卓乃湖,車燈如幽靈般射向前方。強光照射下,藏羚羊群驚恐地圍成一圈。它們(men) 被盜獵分子集中掃射後當場剝皮,一些被剝皮的雌性藏羚羊腹中,甚至還留有待產(chan) 的幼崽。
為(wei) 了挽救可可西裏,時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委副書(shu) 記索南達傑組織反盜獵隊伍,抓獲多個(ge) 非法持槍盜獵團夥(huo) 。然而1994年1月18日,索南達傑和四名隊員在押送盜獵分子的途中遭遇襲擊。人們(men) 發現他的時候,他匍匐於(yu) 地,右手持槍,左手拉槍栓,怒目圓睜,已被風雪塑成一尊冰雕。
2023年7月28日,可可西裏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隊員才仁多傑在給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喂奶。(張宏祥 攝)
三代人三十年日夜守護
冬季的可可西裏滴水成冰。巍峨昆侖(lun) 山下,茫茫白雪覆蓋了動物天堂往日的喧囂。在保護區東(dong) 緣、青藏公路邊,一座金色的藏羚羊雕像閃閃發亮,成為(wei) 荒野中唯一的人居地標。
這裏是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距離唐古拉山口300多公裏,既是可可西裏建立的第一個(ge) 保護站,也是中國首個(ge) 為(wei) 保護藏羚羊建立的反盜獵前沿站點。
1997年,為(wei) 保護藏羚羊、守護可可西裏,楊欣利用賣書(shu) 和愛心人士捐助的近60萬(wan) 元善款,在距離進入可可西裏盜獵、盜采主要路口七公裏的地方,建立了無人區第一個(ge) 自然保護站,並以環保衛士索南達傑的名字來命名。
也是在這一年,國務院公布可可西裏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索南達傑保護站為(wei) 起點,隨後的20多年裏,可可西裏陸續建立了六個(ge) 保護站,其中四個(ge) 保護站分布在青藏公路沿線各段,承擔著巡線巡山、宣傳(chuan) 教育、科學研究等不同內(nei) 容。以保護站為(wei) 駐站點,索南達傑犧牲後的30年中,三代人、百餘(yu) 名巡山隊員接續來到可可西裏,日夜守護。
在索南達傑保護站,可可西裏巡山隊員才文多傑告訴記者,除了執行巡護任務外,駐站時他還負責在展示中心向青藏公路來往遊客介紹可可西裏。
如今可可西裏管理部門已經形成了分批倒班駐站、不定期深入腹地巡護的管理機製。在可可西裏,巡山隊員三天一次小規模巡線、每月至少一次大規模巡山,風雪無阻、全年無休。這裏的藏羚羊種群數量已經從(cong) 80年代末的不足兩(liang) 萬(wan) 隻,恢複增長至七萬(wan) 多隻。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可可西裏的保護工作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
2021年,中國麵積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可可西裏劃歸其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估報告中說,可可西裏一望無垠,幾乎沒有受到現代人類活動的衝(chong) 擊,美景“令人讚歎不已”。這裏保存著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裏間完整的遷徙路線,藏羚羊可以不受幹擾地遷徙。
時至今日,可可西裏已經成為(wei)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生態保護的標誌性區域。眾(zhong) 多學者評價(jia) ,這裏不僅(jin) 為(wei) 全球生態保護提供了大量經驗、方法,其蘊含的為(wei) 生態保護而不畏犧牲的精神,也成為(wei) 重要標杆。
可可西裏再無盜獵槍聲
今年1月,記者跟隨可可西裏巡山隊完成新年第一次大規模巡山,曆時七天,行程千裏,從(cong) 索南達傑保護站出發挺進無人區深處。
車輛越是深入無人區,空氣中氧氣含量越稀薄,道路越難走。在顛簸近七個(ge) 小時後,記者和巡山隊員到達了可可西裏中心地帶、重點巡護區域——卓乃湖。
回想初到卓乃湖的場景,可可西裏森林公安局不凍泉派出所所長、首批巡山隊員詹江龍指著湖邊的一處坡地不由得激動起來:“當時卓乃湖是盜獵高發地,盜獵分子將射殺的藏羚羊集中在這裏處理,有些剛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圍著屍骨來回踱步、尋找媽媽。”
卓乃湖是可可西裏巡山隊執行巡護任務的必經之地。為(wei) 在藏羚羊遷徙產(chan) 崽時加強巡護,管理部門還在卓乃湖附近修建了一所季節性保護站,安排巡山隊員駐站值守,全程守護藏羚羊安全產(chan) 崽。
“與(yu) 犯罪分子鬥爭(zheng) 、克服大自然帶來的種種考驗,是巡山工作的挑戰。”詹江龍說,保護好可可西裏是巡山隊員共同的願望,不管再苦再難,20多年來,在可可西裏每月至少一次的大規模巡山,從(cong) 未停止。
在卓乃湖附近巡護,車輛不得不在冰凍的河灘上緩慢行進。汽車軋過冰麵、雪麵留下的車轍印,是巡山隊員冬季在卓乃湖附近巡護的重點內(nei) 容。隊員們(men) 介紹,通過車轍印,他們(men) 不僅(jin) 可以判斷汽車數量,還能推測出車輛到達的時間,所有這些巡山經驗都是“追著盜獵分子積累的”。
2000年7月14日,25歲的詹江龍和同事經過近10小時跋涉,在無人區尋著車轍印追上了一支由四輛吉普車、12名盜獵分子組成的盜獵隊伍。
“他們(men) 手裏有槍,可我們(men) 的槍不在手邊。”詹江龍來不及猶豫,和兩(liang) 名同事疾步來到一輛盜獵車旁。“不要動!我們(men) 是警察!”詹江龍一邊大喊,一邊將右手伸入後腰假裝掏槍,左手順勢奪過盜獵分子手中的步槍。很快將盜獵分子製伏。
在這次行動中,詹江龍和同事收繳藏羚羊皮750張,收繳小口徑步槍四支、子彈5000多發。
可可西裏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對於(yu) 巡山隊員來說,搭一次帳篷、快走幾步路都是巨大的體(ti) 能消耗。苦中作樂(le) ,也是為(wei) 了方便記錄路線,巡山隊員開始給眼前不知名的山山水水琢磨名字。紅水河、藍冰湖、平頂山……一個(ge) 個(ge) 形象生動的名字,是他們(men) 在這片無人區獨享的浪漫。
巡山隊員告訴記者,2009年至今可可西裏再無盜獵槍聲,巡護途中時常有藏羚羊、藏野驢陪伴。野狼飛奔、鷹擊長空,這是他們(men) 眼中可可西裏最好的模樣。
2023年5月29日,在可可西裏,一群雌性待產(chan) 藏羚羊通過青藏公路。(張宏祥 攝)
無人區裏能用上5G
2023年5月31日,地處可可西裏腹地的卓乃湖保護站開通了5G基站,標誌著我國麵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中心區域可通過5G網絡連接全球,上網傳(chuan) 輸速率最高可達860Mbps。
“無人區裏能用上5G,以前想都不敢想。”可可西裏森林公安局巡山隊員趙新錄說,5G遠程視頻巡檢讓巡山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從(cong) 警27年,他見證了可可西裏無人區內(nei) 的巨大變化,從(cong) 油燈到電燈,從(cong) 帳篷到板房,從(cong) 人力巡護到視頻監測。
卓乃湖通過生態環境遠程監管係統實現了附近區域生態類型、自然景觀及野生動物的“遠距離、大範圍、全方位”實時高清視頻觀測。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jun) 說,這是國家公園實現智慧化管理邁出的關(guan) 鍵一步。
從(cong) 凝聚全球生態環保共識、拯救瀕危物種,到麵向世界展示美好,可可西裏生態環境的興(xing) 衰變化,濃縮了幾十年來中國生態文明的發展曆程。
1999年,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shu) 處和原中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的共同倡議下,來自中國、法國、印度、意大利等七個(ge) 國家的代表,發布了《關(guan) 於(yu) 藏羚羊保護及貿易控製的西寧宣言》。這份宣言的發布,標誌著國際合作打擊盜獵藏羚羊、製止藏羚羊絨製品非法國際貿易活動的局麵初步形成。
2008年,藏羚羊“迎迎”成為(wei) 北京奧運會(hui) 吉祥物之一。藏羚羊象征的不屈不撓的高原精神和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名錄時,將藏羚羊的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wei) 近危。
2017年,可可西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成為(wei) 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chan) 。
……
可可西裏的生態保護故事仍在繼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新春走基層丨“生命禁區”的守護——可可西裏巡山記
近30年、數百次巡山,他們常年飲冰臥雪、默默堅守。既要與盜獵分子赤手奪槍,又要麵臨狼、棕熊等野生動物的襲擊,他們在堅守什麽?[詳細] -
可可西裏巡山日記|直麵風雪 守護生靈
“每次看到藏羚羊媽媽為了幼仔不遠千裏遷徙,我都很感動。這是我們堅守在可可西裏看到的最美風景。”巡山隊員尼瑪紮西說。[詳細]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守望可可西裏
可可西裏卓乃湖保護站屬於季節性保護站,每年藏羚羊遷徙產仔時,郭雪虎都會和同事堅守在這裏,一待就是幾個月,但郭雪虎並不覺得這樣的日子枯燥,“每天見證新生命誕生,看著它們活蹦亂跳,這就是我們堅守在這裏的最大樂趣。” [詳細] -
“我們的誌向跟昆侖山一樣高”——可可西裏巡山隊群像掃描
每年5至7月,藏羚羊會在這裏上演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有一群人也會開啟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巡山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