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躺平”的養蜂人?他帶著“蜜蜂戰士”守衛邊疆甜蜜生活

發布時間:2022-06-09 09:05:00來源: 人民網

  初夏時節,草長鶯飛,雅礱大地,生機勃勃。進入六月,西藏山南市錯那縣覺拉鄉(xiang) 的村民們(men) 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200箱鄉(xiang) 村振興(xing) 蜜蜂。

  “去年亮富給我送了幾箱蜜蜂,兩(liang) 個(ge) 月就賺了8000元。今年我們(men) 大家都想養(yang) ,其他村的也想養(yang) 。”山南市錯那縣覺拉鄉(xiang) 紮洞村村民普巴占堆告訴記者。


張亮富在取蜜。路家興(xing) 攝

  普巴占堆口裏的亮富是來自貴州的養(yang) 蜂人張亮富。2015年他帶著自己的蜜蜂大軍(jun) 第一次進藏,幾乎跑遍了西藏所有開花的地方,最終選擇在山南安營紮寨。“無汙染的水質、幹淨的空氣、大片天然的蜜源,沒有比這裏更適合的了。”張亮富說。

  起初,鮮有人看好他規劃的蜜蜂事業(ye) 。“以前這裏沒有養(yang) 蜜蜂的,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但這沒能阻擋他前進的腳步。從(cong) 最初20箱蜜蜂拓展到如今的2000箱,從(cong) 一頂簡陋的帳篷到現在初具規模的蜜蜂文化主題生態體(ti) 驗園,張亮富用了7年時間,讓當地百姓看到了這項“甜蜜”事業(ye) 帶來的希望。

  普巴占堆是在2021年與(yu) 張亮富相識的。“當時我還不信,這小小的一箱蜜蜂能幹啥。”但是擋不住亮富免費送的熱情,他半信半疑把20箱蜜蜂搬回了村裏。

  “沒想到養(yang) 蜜蜂比外出打工賺錢。”普巴占堆滿臉笑容,“今年我們(men) 主動來找亮富,鄉(xiang) 裏準備成立合作社,拿到了700箱蜜蜂,到年底差不多能有60萬(wan) 的收入。”

  不僅(jin) 是普巴占堆,很多周邊縣的百姓聽說了這個(ge) 事後也都蠢蠢欲動。其實,山南市政府早就看到蜜蜂產(chan) 業(ye) 大有前景,所以,積極搭建橋梁,探索建立“企業(ye) +農(nong) 戶”模式,引導百姓都參與(yu) 進來。

  “今年,我們(men) 和山南市的7個(ge) 縣展開了蜜蜂養(yang) 殖合作,投放蜜蜂2000箱,建成 64個(ge) 養(yang) 蜂點,預計產(chan) 值3200萬(wan) 元。到年底,村民分紅預計能達到200餘(yu) 萬(wan) 元,可帶動村民800—1000戶。”張亮富信心滿滿,“以後會(hui) 更多!”


張亮富在觀察蜜蜂。 路家興(xing) 攝

  提起養(yang) 蜂人,總會(hui) 將其與(yu) “追花逐蜜”這樣浪漫的詞匯聯係起來。“但其實傳(chuan) 統養(yang) 蜂人很苦,苦在追著花期到處跑,不能照顧家裏。”奔波多年,張亮富對這份艱辛深有體(ti) 會(hui) 。

  “傳(chuan) 統的蜜蜂養(yang) 殖,如果需要學會(hui) ,最短需要2—3年,學徒跟著師傅到處跑,按照這個(ge) 模式,西藏縱然有獨特的環境,老百姓幾乎不可能參與(yu) 進來。”張亮富說。所以,如何在西藏實現“躺平”養(yang) 殖,讓百姓輕鬆致富,成了過去幾年他一直琢磨的大事兒(er) 。 為(wei) 此,他把養(yang) 蜂全過程分解為(wei) 20多個(ge) 步驟。“拆解中發現,其實,傳(chuan) 統養(yang) 蜂的核心是疾病控製、越冬、蜜蜂繁育以及生產(chan) 等步驟,其餘(yu) 時候,隻是在養(yang) 蜂場進行日常照顧,不需要耗費太多心血。”

  就這樣,在2021年,張亮富團隊與(yu) 山南市三個(ge) 縣的34戶老百姓開啟新的合作模式。

  “所有專(zhuan) 業(ye) 技術、營銷部分我們(men) 來負責,老百姓隻需要負責日常照顧,不讓蜜蜂被水淹、被野生動物破壞、被犛牛撞翻,很好上手。”張亮富說。沒想到,這一試點很快就成功了。僅(jin) 在開花的6—8月,戶均增收近2萬(wan) 元。

  “在西藏,我們(men) 不再轉地追求產(chan) 量,而是定地養(yang) 蜂,最大程度生產(chan) 精品蜂蜜,用高品質高附加值來彌補產(chan) 量的不足。因此,老百姓在家裏就可以完成蜜蜂養(yang) 殖,再滲透到每個(ge) 養(yang) 蜂場地。我們(men) 也鼓勵老百姓種植更多的花,為(wei) 蜜蜂提供飼料同時,無形中為(wei) 美麗(li) 西藏建設錦上添花。”張亮富說。


當地百姓學習(xi) 養(yang) 蜂技術。 張慧龍攝

  得到認可後張亮富幹勁更足了。他在考慮下一步如何實現智慧生產(chan) 。“傳(chuan) 統養(yang) 蜂靠經驗、憑感覺,花費的時間長,對不懂蜜蜂的老百姓來說,最終效果可能並不理想。從(cong) 今年開始,我們(men) 計劃逐步試行智慧養(yang) 蜂。在蜂箱中內(nei) 置探頭,這樣一來,可在手機或者管理中心實時查看每箱蜜蜂的溫度、濕度、重量變化、蜜蜂數量變化等參數,一方麵養(yang) 蜂學習(xi) 就能得到更直觀的數據和依據,另一方麵可以讓消費者有更深度的體(ti) 驗,從(cong) 而打消對蜂蜜品質的顧慮。”對於(yu) 這個(ge) 計劃,他信心滿滿。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最終形成一套西藏蜂蜜生產(chan) 的專(zhuan) 業(ye) 標準,更好地指導生產(chan) ,係統化、專(zhuan) 業(ye) 化、標準化打造西藏蜂蜜品牌。


為(wei) 群眾(zhong) 送蜜蜂。 張慧龍攝

  這幾天,普布占堆忙得不亦樂(le) 乎。剛為(wei) 鄉(xiang) 裏爭(zheng) 取到200箱蜜蜂的他,每天早早起來檢查蜂箱是否完好,蜂王有沒有跑出去,還要給村民教技術。“我的技術還不好,要多學。”他告訴記者,“不過,亮富每天都會(hui) 給我通電話,我心裏就有底了。”

  雖然忙,但每天聽著老百姓跟自己分享養(yang) 蜂故事,請教專(zhuan) 業(ye) 技術,張亮富的心裏比蜜甜。他說:“在錯那縣,在山南的其他幾個(ge) 縣,我們(men) 的蜜蜂產(chan) 業(ye) 剛剛落地,如果能幫助老百姓們(men) 在邊境安居樂(le) 業(ye) ,這是我最大的價(jia) 值。小蜜蜂們(men) 的每一次采蜜都是‘巡邊’,每一天釀蜜都是‘站崗’。”

  對於(yu) 未來發展,張亮富也有清晰的定位,以全產(chan) 業(ye) 鏈的模式,通過產(chan) 學研以及農(nong) 文旅融合,把產(chan) 業(ye) 做強做大,從(cong) 而真正造福千家萬(wan) 戶。“在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同時,把西藏蜂蜜打造成世界級品牌,打造成西藏的新名片。”張亮富說。

  花開六月,韶光正好。張亮富和他的“蜜蜂戰士”開啟了守衛邊疆甜蜜生活的新篇章。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