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我把心留給了唐古拉”
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領隊、安多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齊鑫在幫扶對象——安多縣幫愛鄉(xiang) 卓如村宗卓拉姆家走訪慰問。
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深入安多縣“萬(wan) 畝(mu) 千隻”養(yang) 殖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副領隊、安多縣常務副縣長裴德本來到資助的貧困中學生古紮多吉家中家訪。
“三年前我離開家鄉(xiang) 來到了這裏
遠隔萬(wan) 裏的距離 稀薄的空氣
追尋前人走過的足跡 在這片大地
……
安多呀 我的家
……”
最近,走在安多大街小巷,總能聽到一首歌的旋律。這首歌就是《安多,我的家》,由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領隊、安多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齊鑫和援藏醫生孫赫非聯合作詞,孫赫非作曲、主唱,藏族幹部羅布拉姆和聲。
“這首歌裏有我的故事,也有援藏隊的故事,更有援藏幹部與(yu) 安多人民深度交融的故事。” 孫赫非說。
這首歌的故事,還要從(cong) 2019年說起。
2019年7月,齊鑫帶領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來到安多,開始了為(wei) 期三年的援藏工作。盛夏的羌塘,已是安多最好的季節了,但是高海拔、低氣壓、稀薄的氧氣還是給初來乍到的援藏隊員們(men) 來了一個(ge) 下馬威。
副領隊裴德本在援藏出發前,剛剛做完膽囊摘除手術;有的隊員拋下了家中才20個(ge) 月的孩子……但是,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沒有因為(wei) 任何個(ge) 人原因而停下工作的腳步,麵對嚴(yan) 重的高原反應,大家在到達安多的第二天就全體(ti) 奔赴崗位,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三年來,他們(men) 紮根雪域高原、踐行初心使命,全方位多維度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圓滿完成了援藏工作任務,為(wei) 實現安多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沈陽力量。
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致富門路
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到安多的第一年,正是脫貧攻堅決(jue) 勝之年,如何建立長效機製,進一步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是擺在援藏隊麵前的第一道難題和“心頭大事”。
安多是純牧業(ye) 大縣,經濟類型單一,但也有自己的優(you) 勢,“多瑪綿羊”就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品種。遺憾的是,受多種因素製約,“多瑪綿羊”的經營一直沒有形成品牌走出去。
為(wei) 推動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援藏工作組先後兩(liang) 次組織安多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品赴沈陽參加遼寧省農(nong) 博會(hui) 和遼洽會(hui) ,“多瑪綿羊肉”更是兩(liang) 度榮獲展會(hui) 最高獎項——食品類金獎和最受歡迎農(nong) 產(chan) 品獎,進一步擦亮了“多瑪綿羊肉”的“金字招牌”。
同時,援藏工作組整合資源,更新招商理念,立足受援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際和資源稟賦,建立重點招商項目庫,紮實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三年間,先後開展商務洽談和招商推介11次,成功引進4個(ge) 項目,總投資達1.15億(yi) 元。在2021西藏那曲·遼寧招商引資推介會(hui) 上,通過對安多縣的全麵推介,促成與(yu) 沈陽企業(ye) 簽訂投資額1000萬(wan) 元的藏醫藥保健品研發項目投資意向書(shu) 。
就這樣,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在不斷探索嚐試下,幫助安多縣逐漸理清了經濟發展脈絡,明晰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和產(chan) 品市場定位,大大提升了安多區域影響力和特色產(chan) 品品牌知名度,有力推動了安多和沈陽兩(liang) 地經濟文化交流向縱深發展,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更多便利。
促進教育均衡 夯實民生之基
推進義(yi) 務教育均衡,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來到安多後,麵對全縣教育基礎薄弱、設施落後、資金匱乏等現狀,主動擔當作為(wei) ,多次星夜翻越唐古拉山,深入鄉(xiang) 鎮學校調研論證,對照國家義(yi) 務教育均衡8項指標,研究調整全縣教育發展規劃和學校布局,多渠道籌措資金3190萬(wan) 元,用於(yu) 義(yi) 務教育均衡查缺補漏,實施了安多縣教職工周轉房、中小學“空中課堂”、鄉(xiang) 鎮學校供暖提升工程等一批援藏項目。其中,投資2168萬(wan) 元的教職工周轉房項目更是以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竣工入住的“沈陽速度”,創造了“藏北奇跡”。
安多縣中學校長頓珠告訴記者:“過去,安多教育係統職工住房緊張,很多青年教師都是在外租房或幾個(ge) 人擠在一間宿舍,給老師們(men) 的備課造成很大不便,為(wei) 此不少教師提出調轉申請。2021年底,沈陽援藏建設的教職工周轉房——園丁馨園投入使用,這裏每一間房都是精裝修的拎包入住標準,一下子幫縣城近100名教師改善了居住環境。真正實現了靠感情留人的同時,靠待遇留人。教育係統人心穩了,幹勁也就更足了。”
在沈陽援藏的傾(qing) 力支持下,2021年5月,安多縣義(yi) 務教育均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提升醫療能力 守護群眾(zhong) 健康
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安多縣醫療服務能力,沈陽援藏投入資金2130萬(wan) 元,為(wei) 安多各級醫療機構配備了西門子CT、負壓救護車等先進醫療設備,極大提升了安多醫療保障服務水平。在安多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乙等醫院過程中,援藏醫生們(men) 主動擔負起醫院核心科室負責人職責,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並充分發揮援藏人才技術價(jia) 值,加大對當地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為(wei) 安多縣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安多,我的家》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孫赫非就是一名援藏醫生。2021年初,孫赫非等3名醫生作為(wei) 中期輪換技術人才來到安多,開啟了援藏生涯。
工作中,他們(men) 需要適應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多與(yu) 沈陽看病方式的不同。在這裏,由於(yu) 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除了在醫院裏坐診外,他們(men) 還需要經常深入各鄉(xiang) 鎮、村(居)、學校巡回義(yi) 診,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建立完善健康檔案,贈送愛心藥品等,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把更便捷的醫療服務送到牧民家中,把黨(dang) 的關(guan) 懷厚愛融入群眾(zhong) 心裏。
在服務群眾(zhong) 的同時,援藏醫生們(men) 也收獲了許多感動。“我曾接診過一個(ge) 8歲的藏族小女孩,印象特別深。這裏的孩子們(men) 很淳樸也很堅強。我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父親(qin) ,看到孩子覺得特別親(qin) 切。” 孫赫非說,“這個(ge) 女孩腳跟腱受損,此前做過手術,但術後康複不理想,需要二次手術。這次是我做的,這個(ge) 手術很特別不能用麻藥,很疼,但小女孩一直沒哭,我特別感動。手術後,女孩的父親(qin) 送給我哈達,這是我到西藏收到的第一條哈達。”正是這樣的一個(ge) 個(ge) 故事,把藏漢群眾(zhong) 的心越拉越近,也激勵著援藏醫生紮根雪域高原,誓做藏北群眾(zhong) 健康的“守護神”。
貼近百姓心窩 補齊民生短板
做好援藏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準群眾(zhong) 脈搏、貼近百姓心窩,真正了解群眾(zhong) 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三年來,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堅持群眾(zhong) 需求在哪裏,援藏工作組就在哪裏,把對口支援項目和工作重心向牧民基礎生活保障領域傾(qing) 斜,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極大改善了安多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
——根據安多受援需求,製定了《沈陽市對口支援那曲市安多縣“十四五”規劃綱要》,規劃援藏項目20項,涉及資金3.4億(yi) 元;
——投入援藏資金6000萬(wan) 元,實施安多縣小康示範村建設項目;
——創新開展沈陽13個(ge) 區縣與(yu) 安多13個(ge) 鄉(xiang) 鎮“一對一結對,點對點精準幫扶”工程,累計到位對口援建項目資金、物資407萬(wan) 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建檔立卡貧困戶“結親(qin) 戚”,為(wei) 他們(men) 增收致富出謀獻計,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就業(ye) 、子女就學難題,助力貧困學生實現赴沈遊學的夢想;
——組織村幹部赴沈參加培訓,促進兩(liang) 地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基層“兩(liang) 委”服務能力,助力安多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動員遼沈企業(ye) 和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構建前後方互動的“大援藏”工作格局。為(wei) 教育係統捐贈價(jia) 值30萬(wan) 元的“數智圖書(shu) 館”;投資33.8萬(wan) 元為(wei) 加傲小學捐建陽光洗衣房;為(wei) 縣完全小學、紮曲鄉(xiang) 小學和環衛工人捐贈價(jia) 值31萬(wan) 元的防寒棉服;為(wei) 縣養(yang) 老院、各鄉(xiang) 鎮和寺管會(hui) 捐贈價(jia) 值40餘(yu) 萬(wan) 元的愛心藥品;
……
援藏三年,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全體(ti) 隊員舍小家顧大家,領隊齊鑫父母先後在一年內(nei) 確診癌症和腦瘤,卻不能在身邊盡孝,有的隊員麵對親(qin) 人去世卻沒有耽誤一天工作……
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在三年的融入與(yu) 付出中,援藏隊員們(men) 也與(yu) 安多幹部群眾(zhong) 結下深厚的友誼。
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副領隊、安多縣常務副縣長裴德本告訴記者:“援藏三年,他鄉(xiang) 已成故鄉(xiang) ,安多成為(wei) 鐫刻在我們(men) 生命中最珍貴的印記。三年裏,我們(men) 與(yu) 安多人民成為(wei) 藏漢兄弟,共同唱響了《安多,我的家》,這首見證了援藏情、團結情的動人歌曲。”
時光飛逝,帶著感動與(yu) 不舍,沈陽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即將離開這片他們(men) 奉獻了三年的熱土。
離別在即,大家再次唱起《安多,我的家》:
“……
如今要離開這裏 回到家鄉(xiang) 去
我的藏家兄弟 何時能再見你
這段難忘的經曆 我會(hui) 珍惜
我把心留給了唐古拉
我用汗水澆灌著 那美麗(li) 的格桑花
安多呀 我的家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溫暖援藏路 濃厚關愛情 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迎來完美收官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級城市。2019年7月,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以下簡稱“援藏工作組”)入駐那曲市色尼區,接過了對口支援的接力棒。[詳細] -
江蘇第九批援藏工作收官 新時代“山海情”更濃
從豐饒秀麗的揚子江畔,到高聳綿延的念青唐古拉山腳,江蘇與拉薩,遠隔3800公裏漫漫旅途,相距3800米海拔落差,卻因對口支援而緊緊相依。 [詳細] -
廣東援藏醫療隊助推林芝衛生事業發展:萬裏支援路 濃濃山海情
來自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劉旺副主任醫師進藏第一天即與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人民醫院內科主任確立了幫扶目標,為林芝市人民醫院從無到有迅速建立了支氣管鏡檢查室及肺功能檢查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