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經年相援 傾情建設西藏——對口援藏工作助力雪域高原各項事業全麵進步
近日,西藏召開第九批、十批援藏幹部人才迎送大會(hui) 。新一批援藏幹部人才接過接力棒,把西藏作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開始續寫(xie) 壯麗(li) 援藏新篇章。
和平解放70多年來,西藏的建設和發展始終牽動著黨(dang) 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心。中央多次召開會(hui) 議,安排部署對口援藏工作。
錚錚報國誌,濃濃家國情。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跨越千山萬(wan) 水,奔赴雪域高原,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貢獻智慧與(yu) 力量,與(yu) 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一起共同奮鬥,推動西藏各項事業(ye) 取得長足發展和全麵進步。
社會(hui) 主義(yi) 優(you) 越性的生動體(ti) 現
拉薩河南岸,夜晚燈光璀璨,歌舞飛揚。在這裏上演的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不僅(jin) 成為(wei) 西藏旅遊文化的一張名片,還帶動數百名當地農(nong) 牧民參演增收。
這場發揮著多重效益的實景劇,離不開北京援藏的力量。
2012年,西藏自治區提出,拉薩作為(wei) 國際旅遊城市,要打造一台高水平的旅遊演出節目。時任北京援藏幹部馬新明,和團隊一起確定選題、組織創作、組建公司、尋找融資、招募演員、建設場館,讓《文成公主》演出從(cong) 構想變為(wei) 現實。
受限於(yu) 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生產(chan) 要素難以集聚等因素,和平解放後的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與(yu) 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較為(wei) 落後,並且單靠自身力量短時間內(nei) 難以跟上全國的發展步伐。
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的方針政策應運而生,援藏機製和援藏模式不斷完善——
1994年召開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作出了全國支援西藏的重大決(jue) 策,確定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針。
2001年召開的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決(jue) 定增加部分省市和國有骨幹企業(ye) 承擔對口支援工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對口援藏頂層設計不斷豐(feng) 富完善,對口援藏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麵,廣大援藏幹部人才奮力拚搏,為(wei)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2020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
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長期研究援藏機製的雲(yun) 南大學教授楊明洪說,開展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是黨(dang) 中央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出發作出的戰略部署,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大舉(ju) 措,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實踐,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充分體(ti) 現。
讓雪域高原群眾(zhong) 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3年,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援藏幹部付曉宇,依然對初到尼瑪縣完全小學時所看到的簡陋場景記憶猶新。
當時,看見那些望著泥濘的操場不能盡情嬉戲玩耍的孩子,付曉宇心裏不是滋味:“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定要讓學校變個(ge) 樣子。”
通過立項申報,包括維修改造校舍、提升教學設施配置條件的綜合改造項目獲得中國海油援藏資金的支持。
如今,有了幹淨整潔的宿舍、彩色簇新的地磚、筆直平整的道路、設施齊全的操場,尼瑪縣完全小學以嶄新的麵貌呈現在廣大師生麵前。“學校變漂亮了,我們(men) 有了新的籃球場。”六年級一班的次仁多吉同學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援藏工作更加規範化。對口援藏省市按本地上年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的千分之一安排援藏資金。援藏項目、資金在使用時嚴(yan) 格落實“兩(liang) 個(ge) 傾(qing) 斜”“兩(liang) 個(ge) 80%”的政策,向農(nong) 牧區和基層傾(qing) 斜,向民生傾(qing) 斜,確保“80%以上的援藏資金用於(yu) 民生領域,用於(yu) 基層和農(nong) 牧區”。
導向鮮明的政策助力西藏民生福祉不斷提升。從(cong) 關(guan) 係百姓生活起居的社區改建、菜蔬供應,到關(guan) 乎西藏現代化發展的交通建設、產(chan) 業(ye) 培育等,一係列援藏項目的實施,無不凝結著黨(dang) 中央和全國人民對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綿綿河山千萬(wan) 裏,同心共築家國夢。10年來,援藏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麵:持續深入推進就業(ye) 援藏、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大力開展智力援藏“傳(chuan) 幫帶”,創新推動政法、產(chan) 業(ye) 等“小組團”援藏,切實把涉及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辦好辦實。
以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為(wei) 例,統計顯示,3年來累計實施627個(ge) 民生項目,發動社會(hui) 各界向西藏捐款捐物4億(yi) 多元,助困助學1.8萬(wan) 餘(yu) 人,結對幫扶群眾(zhong) 3215戶,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好事4200餘(yu) 件,全方位助力西藏民生改善。
新時代援藏工作更加注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黨(dang) 派來的援藏幹部,幫我們(men) 解決(jue) 實際困難。”這是家住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群眾(zhong) 洛鬆旦增對天津援藏幹部的褒獎。
近年來,天津援藏工作隊進一步完善結對認親(qin) 機製,搭建民族團結平台載體(ti) ,確保每名隊員每年深入結親(qin) 戶兩(liang) 次以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說:“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援藏工作在促進西藏民生改善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讓高原人民真切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高原巨變中的援藏印記
行走在雪域高原,援藏的印記隨處可見。
北京路、江蘇路,是拉薩城市東(dong) 西走向的主幹路。由北京市和江蘇省對口支援修建的這兩(liang) 條道路,沿路高樓林立,商鋪繁華,沿途的拉薩飯店和西藏人民會(hui) 堂等援藏工程早已成為(wei) 西藏的地標建築。
被稱為(wei) 高原“鳥巢”的拉薩市群眾(zhong) 文化體(ti) 育中心,種出草莓的阿裏地區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新院區……一個(ge) 個(ge) 開創性的項目,都凝結著援藏幹部人才的智慧和力量。
從(cong) 1994年至今,先後有近12000名援藏幹部人才來到雪域高原。他們(men) 滿懷家國情懷,不斷加強和各對口援藏省市的協調,探索與(yu) 援藏省市協調發展、產(chan) 業(ye) 合作以及援藏工作管理新模式,統籌融合經濟援藏、產(chan) 業(ye) 援藏、科技援藏、扶貧援藏等,實現從(cong) 給資金、建項目的“輸血式”幫扶,逐步向產(chan) 業(ye) 培育、技術支持等“造血式”幫扶轉變。
打贏脫貧攻堅戰,與(yu) 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加快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雪域高原的巨變,處處留下援藏幹部人才和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心手相牽的身影。
2019年5月,時任上海市兒(er) 童醫院心內(nei) 科主治醫師的趙堅,積極響應黨(dang) 組織號召,主動報名參加醫療援藏工作。
進藏第4天,趙堅就接下了第八批援藏幹部留下的線索,為(wei) 治療一名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的藏族小女孩奔波。治療方案最終確定時,趙堅卻不幸因公殉職,年僅(jin) 38歲……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an) 。這樣的奉獻和犧牲,成為(wei) 支撐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10年來,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2012年的710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2080億(yi)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698元提高到16935元;人均預期壽命達72.19歲,公路總裏程由6.52萬(wan) 公裏增至12.07萬(wan) 公裏……
這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的碩果,也凝聚著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的汗水和心血。(參與(yu) 采寫(xie) :陳尚才、李鍵、王澤昊、格桑邊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口援藏工作:高原盛開幸福花
“縷縷清風你來到天邊西藏,朵朵格桑花你開遍極地芳華……”近日,在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聯合舉辦的首次援藏主題晚會上,主題歌曲《故鄉之上》感動了無數人。 [詳細] -
山東援藏接力發展高原蔬菜產業 托穩雪域高原“菜籃子”
時下,日喀則市白朗縣巴紮鄉衝堆村蔬菜種植大戶邊多的8個蔬菜大棚內的黃瓜、西紅柿、青椒等蔬菜都已經成熟了。[詳細] -
山西援藏“電力人”郝逸亮:用心規劃高原電網
“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曆練,為社會多作貢獻。”2021年10月,郝逸亮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東西幫扶”申請表幫扶地點一欄,填下“西藏”二字,誌願作為規劃專項幫扶人員進行支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