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西藏山南:植綠,在雅魯藏布江北岸

發布時間:2022-11-26 09:31:00來源: 經濟日報

  在雅魯藏布江北岸的西藏山南段,一棟棟智能溫室裏,紅彤彤的草莓、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別看現在這樣,5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沙荒地。”西藏江平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的次旺仁增說道。

  如他所說,雅魯藏布江北岸是山南市嚴(yan) 重沙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區。上世紀80年代,山南市開始建設雅江防護林,治理風沙,建設百裏生態走廊。“十三五”時期以來,在防沙治沙的基礎上,山南市因地製宜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等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打造百億(yi) 產(chan) 業(ye) 長廊。如今,山南市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態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一幅環境優(you) 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高原沙地變綠洲

  冬日暖陽裏,在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後山上,一棵棵鬆樹挺拔蒼翠。2020年起,中交上航局水利公司承建了該區域的生態修複及沙化土地治理工程。當年就完成綠化造林2.8萬(wan) 畝(mu) 。

  本著“生態優(you) 先、因地製宜”的治理原則,項目團隊按照不同地貌和特點,根據土地沙化及草原退化嚴(yan) 重程度選用了14種抗旱耐寒的喬(qiao) 、灌木及6種草種分區域進行治理。項目管理人員陳科科說,項目種植各類苗木164萬(wan) 株,播撒草種114噸,安裝噴灌係統1.2萬(wan) 套,鋪設各類養(yang) 護管線超過5360公裏,建成了綿延10.6公裏的樹林。

  “看,江灘上還有群黑頸鶴。”陳科科邊指邊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赤麻鴨、斑頭雁等野生動物,高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這隻是雅魯藏布江北岸生態治理成效的一個(ge) 縮影。上世紀80年代,飽受風沙之苦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開始建設防護林,采取修築“丁字壩”、大苗深栽等方法,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的沙灘上試驗性造林成功,打破了雅江沙灘造林根本不會(hui) 成功的“斷言”。如今,一條長160公裏、平均寬度1.8公裏的“綠色長城”蜿蜒在沿江兩(liang) 岸。

  “以前,風沙一起,路都看不清。”貢嘎縣昌果鄉(xiang) 甘旦村村民格桑說道,因此他在國家造林綠化好政策的支持下組建了營林隊,帶領村民積極植樹造林。從(cong) 2008年開始,營林隊每年平均造林上千畝(mu) 。

  現在,沙塵天氣逐年遞減,雅江防護林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山南市還在貢嘎縣、紮囊縣、乃東(dong) 區雅魯藏布江以北區域成立幸福家園建設管理局,引進企業(ye) 大力開展生態修複和治理,創建了西藏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

  在紮囊縣阿紮鄉(xiang) 章達村,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的育苗室裏,小藍雪花、喜馬拉雅紫茉莉、毛蕊花等10餘(yu) 種鄉(xiang) 土植物鬱鬱蔥蔥。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針對不同地貌篩選長勢較好、附加值較高的植物品種作為(wei) 生態修複主要品種進行育種,目前在1800米至5300米的海拔範圍內(nei) 采集了植物種子與(yu) 土壤樣本等野生種質資源約600種、植物標本近4萬(wan) 份,並對其中近30種鄉(xiang) 土植物開展引種馴化工作。

  同時,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大數據平台整體(ti) 硬件設施已配套完成。自2017年成立以來,通過鄉(xiang) 土植物引種馴化、苗木繁育生產(chan) 、生態大數據平台建設、生態修複標準構建等搭建生態修複體(ti) 係,加大生物多樣性及種質資源保護力度。

  西藏藏草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隋濤說,未來公司準備將“生態大數據智慧指揮係統+鄉(xiang) 土植物馴化繁育體(ti) 係+種質資源儲(chu) 備+各類生態修複技術標準+定製化生態產(chan) 品研發”的模式推廣到整個(ge) 西藏。

  “以大數據為(wei) 依托,公司將製訂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讓小草紮根西藏,往深紮、往穩紮。”隋濤說。

  興(xing) 起生態產(chan) 業(ye) 帶

  在生態治理和修複的同時,一批綠色產(chan) 業(ye) 在雅魯藏布江北岸悄然興(xing) 起。

  走進西藏江平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100畝(mu) 的土地上彌漫著豐(feng) 收的喜悅,工人們(men) 正小心翼翼采挖人參果。經過3年試驗,西藏特色的野生人參果被人工種植出來。

  “人參果畝(mu) 產(chan) 能達到700千克左右,我們(men) 已和客戶達成協議,他們(men) 將以每噸10萬(wan) 元的價(jia) 格進行收購。”西藏江平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謝樂(le) 奎說,人參果種植將成為(wei) 公司未來最大的發展方向,種植麵積將達到300畝(mu) 到500畝(mu) 。

  自2016年在紮囊縣投資以來,西藏江平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已建成現代化高標準連棟溫室大棚50畝(mu) ,果蔬、牧草繁育基地溫室大棚120畝(mu) ,高原生物醫藥種植基地100畝(mu) ,牧草種植基地2000畝(mu) 。今年,光果蔬預計銷售額就能達400萬(wan) 元。

  西藏戈壁田園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廠一期項目裏,一排排2米多高的聖女果植株上掛滿了果實,行走其中仿佛置身“聖女果森林”。

  “我們(men) 給客戶寄了樣品,反響很好,他們(men) 希望這個(ge) 冬天就能采購我們(men) 的聖女果。”西藏戈壁田園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曉君說,聖女果年產(chan) 量可達2000噸左右。自去年起,公司開始搭建銷售渠道,目前已簽訂廣州、上海、長沙等地總經銷協議,與(yu) 百果園等達成戰略性合作框架。

  “西藏的生態環境好,日照強,溫差大,出產(chan) 的聖女果特別甜。”郭曉君說,二期150畝(mu) 的植物工廠擴建完成後,可以實現全季節在全國範圍內(nei) 供應果蔬,彌補市場反季空缺,更具市場競爭(zheng) 力。據測算,通過工業(ye) 化種植,植物工廠每年每畝(mu) 可實現產(chan) 值20萬(wan) 元。此外,廢棄的營養(yang) 液及瓜藤有機物可改善牧草生長,在保護和改善當地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的同時帶動畜牧業(ye) 發展。

  在中國煙草幫扶建設的森布日現代牧場裏,傳(chuan) 來陣陣奶牛哞哞的叫聲。西藏煙草專(zhuan) 賣局(公司)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辦負責人王曉勇說,按照“種養(yang) 加一體(ti) 化、生態循環”生產(chan) 模式,采用散欄式工業(ye) 化養(yang) 殖方式,牧場實現了全自動喂養(yang) 、清糞、擠奶、處汙。目前,牧場存欄奶牛上千頭,日產(chan) 鮮奶13.5噸。

  “十三五”時期以來,在生態有效治理的基礎上,雅魯藏布江北岸成為(wei) 投資沃土。山南市發改委副主任熊淼說,不但“生態+”設施農(nong) 牧業(ye) 蔚然成風,山南市還著力打造雅江中遊百裏經果林產(chan) 業(ye) 帶,矮化蘋果、葡萄、核桃等產(chan) 業(ye) 初具規模。目前,山南全市種植矮化蘋果近3.5萬(wan) 畝(mu) 、葡萄8000餘(yu) 畝(mu) 、核桃3.4萬(wan) 畝(mu) 。

  科技助力動能足

  “輕輕一點,灌溉係統就啟動了,想什麽(me) 時候澆水、澆多少,隻要設定好就行了。”在西藏江平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的辦公室裏,次旺仁增熟練地操作著。畢業(ye) 於(yu)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的次旺仁增是土生土長的紮囊人,現在他不僅(jin) 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ye) ,每個(ge) 月有8000元工資,還能不斷學習(xi) 先進技術,開闊視野。

  “隻要不懂的,都可以打電話向總部的技術人員請教。”次旺仁增對現在的工作十分滿意。一有空,他就愛鑽進溫室學習(xi) ,計劃著學好種植技術後也在家裏建大棚,教會(hui) 父母先進的種植技術。

  通過在現代化的農(nong) 牧業(ye) 企業(ye) 工作,當地農(nong) 牧民不僅(jin) 開闊了眼界,也學到了技術。紮囊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牧服務中心副主任土旦次仁認為(wei) ,他們(men) 將會(hui) 成為(wei) 紮囊發展現代智慧農(nong) 牧業(ye) 的中堅力量,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奠定紮實基礎。

  “以後我們(men) 的發展動能會(hui) 更足!”土旦次仁說。

  無土栽培、智能溫控、“物聯網+農(nong) 業(ye) 工業(ye) 化”讓在西藏戈壁田園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貢桑拉姆大開眼界。

  “公司的智能農(nong) 業(ye) 係統能隨時監測當前農(nong) 作物的生長情況,並實現自動控製和調節,使農(nong) 作物生長在最優(you) 的環境中。”貢桑拉姆說,公司針對西藏沙漠、戈壁灘等特點研發了富硒蔬果種植技術,現已經進入成果應用階段。

  立足高原實際,深耕農(nong) 業(ye) 科技,西藏戈壁田園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適用於(yu) 高原環境的種植用循環水過濾裝置、生態農(nong) 業(ye) 大棚種植係統等7項技術獲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zhuan) 利證書(shu) 。目前,公司還與(yu)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機電學院等達成合作和意向性合作,積極搭建產(chan) 學研平台。

  科技賦能農(nong) 牧業(ye) 增強了紮囊縣在“十四五”時期申報國家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的信心。“未來,園區力爭(zheng) 實現年產(chan) 值30億(yi) 元。”土旦次仁說。

  在科技助力下,現代農(nong) 牧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也不斷完善。走進西藏江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可處理有機固廢10萬(wan) 噸、年產(chan) 生物基質10萬(wan) 立方米、生物有機肥5萬(wan) 噸的一期項目已經建成投用快5年了。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有機肥和基質生產(chan) 基地,將為(wei) 山南發展現代農(nong) 牧業(ye) 提供有力支撐。

  人才、科技、產(chan) 業(ye) 鏈、資金也源源不斷湧入雅魯藏布江北岸。在招商引資、政府投資外,煙草係統也大力開展產(chan) 業(ye) 援藏,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將累計投入近11億(yi) 元開展生態治理和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

  “根據《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雅江兩(liang) 岸麵山造林綠化工程規劃(2020—2035年)》,山南將雅江北岸貢嘎縣至乃東(dong) 區段規劃為(wei) 幸福家園綜合生態治理區、乃東(dong) 區至桑日縣段規劃為(wei) 桑日縣特色經濟林與(yu) 生態環境旅遊區。”熊淼說,未來這一片將成為(wei) 引領山南綠色發展的產(chan) 業(ye) 高地。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