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春節】年俗日記②:貼年畫 貼門神
講述人:王傑,中共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教授
貼年畫,是中國老百姓過年時一個(ge) 比較普遍的習(xi) 俗。每到除夕這天,家中的長輩會(hui) 把早已準備好的送子觀音、八仙過海,大胖小子等形象各異、花花綠綠的年畫貼在自己家的屋門及院門之上。每當這時,都是小孩子們(men) 特別興(xing) 奮快樂(le) 的時候。大紅色的對聯,配上花花綠綠的年畫,頓時讓整個(ge) 房屋、院落都充滿了過年的氣氛。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今天,很多老百姓都搬進了樓房,但是很多人還保留著買(mai) 上兩(liang) 張好看的年畫,配合春聯貼在自家門口的習(xi) 慣。
貼門神的習(xi) 俗由來已久
說起年畫,就要先說一說“門神”,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wei) ,年畫是由“門神”像逐漸演變而來的,據記載,早在漢代,民間就已有人在門上貼門神像,早期的題材大部分是神像或佛像,後來隨著民間的不斷效仿演變,形成了如今各種各樣、風格各異的年畫題材。門神是老百姓信仰的能夠驅邪避鬼、保衛家宅的保護神。中國民間信奉門神的曆史由來已久。自先秦以來,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門神。王安石那首描寫(xie) 老百姓過春節的詩《元日》寫(xie) 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wan) 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詩中提到的“新桃舊符”,就是門神的前身。
那麽(me) 這“門神”到底是何方神聖?為(wei) 什麽(me) 中國古人要崇奉門神?據《山海經》記載,東(dong) 海的神山有一棵盤曲三千裏的大桃樹,在枝幹延伸出去的最東(dong) 北處,有一座“鬼門”,是眾(zhong) 鬼出入的門戶,由鬱壘守衛。西南方的門叫“神門”,由神荼守衛,防止邪神入山偷桃。兩(liang) 位門神以桃木作武器,戰無不勝,威名遠揚,任何邪神惡鬼見了他們(men) 都隻有逃跑。於(yu) 是,人們(men) 為(wei) 祈求平安,就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畫像懸掛在門首,以驅鬼辟邪,這就是我們(men) 前麵提到的“桃符”。當然,這“門神”的形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自唐末起,人們(men) 觀念中的神荼、鬱壘的形象,慢慢在發生著變化。這兩(liang) 位神仙逐漸由先秦時期麵目猙獰、執鬼食虎的神怪形象,演變成為(wei) 披甲執鉞的武士形象。到了宋元明時期,武將門神逐漸盛行起來。
今天,在中國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門神形象大致有三類:武門神、文官門神、祈福門神。
武門神即武官形象,通常貼在臨(lin) 街的大門上,以神荼、鬱壘、張飛、關(guan) 羽、秦瓊、尉遲恭等武將為(wei) 代表。一般貼在大門上,東(dong) 邊為(wei) 上,貼秦瓊的像,西邊為(wei) 下,貼尉遲恭的像。文官門神有魏征、包公、文天祥等人,一般貼在正堂屋及廂房門上。祈福門神與(yu) 多子多福、福壽延年有關(guan) ,與(yu) 文官門神合稱“文門神”。當然,貼門神還有諸多的講究,首先,門神不能貼反,左右兩(liang) 邊分貼兩(liang) 扇門上,臉要相對,兵器相對門中間,寓意同心協力。其次,門神不能貼串,秦瓊就是和尉遲恭相對,如果左邊貼神荼,右邊貼尉遲恭就會(hui) 鬧出笑話。最後,換下來的舊門神像是不可以隨意丟(diu) 棄的。按照習(xi) 俗來講,最好應當是在幹淨處燒掉,而不是丟(diu) 在垃圾桶裏。
除夕夜 貼門神
貼門神的時間一般來講是在除夕夜,最佳時間是在日落後,年夜飯之前貼上去,而且是全家人到齊之後貼。貼門神的民俗是老百姓希望能夠鎮守自家大門,保佑家人平安的一種樸素的表達形式。
說完了門神,下麵就該說年畫了。隨著木板雕刻技術的發展,唐宋以後的門神畫逐漸演變成木版年畫,木板年畫已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演變成為(wei) 了一類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內(nei) 涵的裝飾藝術。木版年畫也被稱為(wei) “紙畫”,可以大批量的生產(chan) 。作為(wei) 一種可以消費的商品,為(wei) 了更多地吸引消費者,年畫的內(nei) 容也開始逐漸豐(feng) 富起來。兩(liang) 宋時期的年畫,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福祿壽三星圖》、《迎春接福》、《天官賜福》、《五穀豐(feng) 登》、《六畜興(xing) 旺》等彩色年畫。木板年畫多以“表吉祥、誌喜慶”一類題材為(wei) 主。到了近代,年畫題材更加廣泛,最常見的有:一個(ge) 胖娃娃抱著一條大鯉魚,象征著吉慶有餘(yu) ;一個(ge) 聚寶盆和一棵搖錢樹,象征著招財進寶等。
如今的年畫題材豐(feng) 富多彩
如今,我們(men) 能見到的年畫種類則包括門神類、吉慶類、風情類、戲出類、符像類、雜畫類等題材,很多題材都與(yu) 人們(men) 的生活密切相關(guan) ,且地區特色顯著。比如民間流傳(chuan) 比較廣泛的一種年畫題材“老鼠嫁女”,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麵,從(cong) 年畫的場景中,我們(men) 能夠看出古人由於(yu) 鼠患難平,希望能“送鼠出嫁”,離開家門,趨利避害的樸素願望。
明末清初出現了三個(ge) 重要的年畫產(chan) 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dong) 濰坊的楊家埠,它們(men) 各具特色,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在今天,很多老百姓在過年時,仍保留著貼年畫的習(xi) 慣,依舊散發著我們(men) 中國人過春節的“年”味 。這一張張年畫,傳(chuan) 承的是我們(men) 祖先千百年以來的精神寄托和美好心願,這些飽含了深厚傳(chuan) 統文化底蘊的習(xi) 俗,我們(men) 今天的中國人應該去深入地了解、傳(chuan) 承和發揚光大。
製作:李方舟、張悅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