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黃橋燒餅歌》為何被陳毅“點讚”?
“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燒餅要用熱火烤,軍(jun) 隊要靠老百姓幫……同誌們(men) 呀加油幹,一直打到東(dong) 海邊。”這首創作於(yu) 上世紀40年代黃橋決(jue) 戰炮火中的《黃橋燒餅歌》,曾獲陳毅“點讚”,至今仍廣為(wei) 傳(chuan) 唱。這首歌的詞作者是新四軍(jun) 文藝工作者李增援烈士,曲作者是“新四軍(jun) 的藝術家”、著名作曲家章枚。近日,揚子晚報記者奔赴上海、江蘇泰興(xing) 黃橋鎮和江蘇鹽城大豐(feng) 區,揭秘歌曲背後的傳(chuan) 奇故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春寧 馬燕 徐兢 王燦
視頻 王濤 於(yu) 房浩 唐嘉鈺
溯源
六段歌詞讚美支前燒餅
詞作者李增援為(wei) 掩護傷(shang) 員犧牲
在位於(yu) 泰興(xing) 市黃橋鎮的新四軍(jun) 黃橋戰役紀念館新館,有一幅《黃橋燒餅歌》詞曲圖。館長周希洪介紹,1940年秋,黃橋決(jue) 戰期間,新四軍(jun) 蘇北指揮部戰地服務團的李增援、章枚等同誌,受群眾(zhong) 如火如荼的擁軍(jun) 支前熱潮感染,創作了膾炙人口的《黃橋燒餅歌》。
據《蘇中戰地文化》記載,當時黃橋古鎮形成一道曠世奇觀,一邊是炮火紛飛、天崩地裂,一邊卻是滿街燒餅飄香,一輛輛滿載著剛出爐的黃橋燒餅的獨輪小車從(cong) 石板街上“嘎吱嘎吱”碾過,向激戰中的東(dong) 門送去。
《黃橋燒餅歌》為(wei) 分節歌形式,六段歌詞通過讚美燒餅的色、形、香、味,表達了人民群眾(zhong) 對子弟兵的深情厚誼與(yu) 新四軍(jun) 堅決(jue) 抗戰的決(jue) 心,一層深似一層地揭示了新四軍(jun) 取得勝利的根源。令人惋惜的是,詞作者李增援年僅(jin) 28歲就犧牲了。
近日,揚子晚報記者來到李增援烈士長眠的鹽城大豐(feng) 區烈士陵園。冬日的陵園鬆柏正茂,莊嚴(yan) 肅穆。
在李增援烈士的塑像前,陵園講解員徐鳳佳講述道,“李增援的老家在山東(dong) ,這裏是他的犧牲地。”李增援出生於(yu) 1913年,1928年入黨(dang) ,1938年參加新四軍(jun) ,代表作品除了《黃橋燒餅歌》外,還有《放下你的鞭子》《一家人》《勇敢隊》《大紅燈》等。
1941年2月18日,新四軍(jun) 一師向公開投敵的國民黨(dang) 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部發起討逆戰役。一師決(jue) 定將醫院等後勤單位緊急撤離。李增援任新四軍(jun) 戰地服務團戲劇組組長,因罹患肺結核,與(yu) 輕傷(shang) 病員一起住在了大豐(feng) 西團醫院。
“2月21日清晨,李增援聽到一陣陣槍聲。執勤同誌大喊‘鬼子偷襲,離西團不到十裏地了,同誌們(men) 快撤!’李增援掩護重傷(shang) 戰友安全撤離,自己卻英勇犧牲。”徐鳳佳說。
戰後,當地群眾(zhong) 找到了英雄遺骨。由於(yu) 不知道姓名,便將他們(men) 作為(wei) 無名抗日烈士安葬在了西團。1988年,大豐(feng) 縣一名叫陳海雲(yun) 的黨(dang) 史工作者,曆經六年堅持不懈追查,最終查清了李增援烈士的事跡。1994年12月31日,李增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wei) 革命烈士。
曲作者章枚精通英語
這首歌卻融入江蘇民歌風格
曲作者章枚的獨子蘇東(dong) 生現居上海。他是原上海電影製片廠擬音師。近日,揚子晚報記者在上海采訪到他。
蘇東(dong) 生介紹說,父親(qin) 本姓蘇,1912年出生,是廣東(dong) 新會(hui) 人。章枚是父親(qin) 的筆名,據英文名“James”翻譯而來。蘇家的家境非常好,衣食無憂。但在二姐的影響下,章枚堅定了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蘇東(dong) 生回憶說,“二姑姑非常疼愛我父親(qin) ,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不僅(jin) 指引父親(qin) 走上革命道路,而且養(yang) 育我到13歲。她是一位偉(wei) 大的女性。”
蘇東(dong) 生介紹,章枚在教會(hui) 學校接受西式教育,精通英語。他後來考到海關(guan) 學校,分配在海關(guan) 工作,之後做到高管,月收入有280塊大洋。“1940年,二姑姑鼓勵父親(qin) 參加新四軍(jun) ,父親(qin) 毅然辭職,幾經輾轉,來到蘇北解放區。”
在郭村、黃橋時,章枚在新四軍(jun) 戰地服務團的音樂(le) 隊裏任教員。“盡管沒有受過專(zhuan) 業(ye) 音樂(le) 教育,但是父親(qin) 從(cong) 小受到了音樂(le) 的熏陶。”在蘇北期間,自學成才的章枚共創作了20多首歌曲。
“戰友寫(xie) 歌詞,父親(qin) 譜曲,父親(qin) 結合西方音樂(le) 的和聲、混聲特點,讓歌曲分很多聲部。”蘇東(dong) 生評價(jia) 道。“但是《黃橋燒餅歌》,是父親(qin) 作品中難得的民歌曲風,有很多‘滑音’‘帶拐彎的前綴’。”
“當父親(qin) 看到黃橋戰役前方打得很激烈,百姓傾(qing) 其所有趕製燒餅支援部隊時深受感動。他覺得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做些事情,在燒餅店裏,幾位隊員吃著燒餅喝著豆漿,李增援當場寫(xie) 詞,父親(qin) 當場就和音樂(le) 隊的隊員們(men) 哼唱出了旋律和小調,回去稍作整理後第二天就開始學唱,然後這首歌就在部隊裏和老百姓中間傳(chuan) 開了。”蘇東(dong) 生說,父親(qin) 別出心裁地加入了江蘇當地民歌小調,並告訴戰士們(men) ,演唱時要將“老百姓”的“百”字唱成“bo”(泰興(xing) 方言)。
《蘇中戰地文化》一書(shu) 也有記載:《黃橋燒餅歌》音調具敘事性,婉轉優(you) 美、山歌風格的旋律特別親(qin) 切、感人,充盈著勝利的喜悅。無論是從(cong) 內(nei) 容還是到形式,都達到了堪稱高度完美、爐火純青的程度。
蘇東(dong) 生聽父親(qin) 講起過,陳毅曾寫(xie) 了很多首歌詞,請章枚譜曲。郭莊戰鬥後,陳毅親(qin) 自帶著寫(xie) 好的新詞上門請父親(qin) 譜曲,稱呼他是“新四軍(jun) 的藝術家”。
“新中國成立後,父親(qin) 擔任中國音樂(le) 協會(hui) 上海分會(hui) 主席。”蘇東(dong) 生珍藏著一張1992年北京音樂(le) 廳章枚作品音樂(le) 會(hui) 的節目單。
傳(chuan) 承
《黃橋燒餅歌》傳(chuan) 唱至今
唱出了“人民就是江山”
“上世紀90年代,我發現上海竟然有賣黃橋燒餅的店鋪。我問店主會(hui) 唱《黃橋燒餅歌》嗎?沒想到,店主小夥(huo) 子真的唱了,當年新四軍(jun) 吃著老百姓送來的黃橋燒餅時的那種幸福感被傳(chuan) 承下來了。”蘇東(dong) 生回憶道。
據《蘇中戰地文化》一書(shu) 記載,陳毅曾多次表揚《黃橋燒餅歌》,這首歌唱遍了整個(ge) 蘇中、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新中國成立後,這首歌被載入《抗日戰爭(zheng) 歌曲集》。
在新四軍(jun) 黃橋戰役紀念館的新館,也展示著當年老百姓做黃橋燒餅支援部隊的珍貴曆史資料。“這首歌深刻揭示了一個(ge) 道理:‘隻有人民,才是我們(men) 黨(dang) 和軍(jun) 隊戰無不勝、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一曲《黃橋燒餅歌》唱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內(nei) 涵,極大地鼓舞了軍(jun) 民的鬥誌。”周希洪說。
據黃橋曆史文化研究會(hui) 理事丁正祺介紹,黃橋決(jue) 戰時,新四軍(jun) 守城的工事其實就是土圩子,不太牢固。百姓就砍樹、把棺材卸下來,送去支援前線;還把本該用來抬新娘的花轎送到前線抬傷(shang) 員。去前線送燒餅要穿過敵人的封鎖線,百姓被子彈打傷(shang) 了,燒餅也染上了鮮血。
據泰興(xing) 市委宣傳(chuan) 部介紹,2020年10月10日,140多名新四軍(jun) 老戰士及後代從(cong) 全國各地相聚於(yu) 泰興(xing) 市黃橋鎮,參加新四軍(jun) 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再唱《黃橋燒餅歌》,共敘軍(jun) 民魚水情。
燒餅大師成支前模範
黃橋燒餅入選省級非遺
泰興(xing) 市黃橋曆史文化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何雨生介紹:“黃橋決(jue) 戰勝利後,燒餅大師劉潤寶受到了陳毅、粟裕、陶勇等新四軍(jun) 首長的親(qin) 切接見。首長們(men) 問起劉潤寶的家庭情況和燒餅店的曆史,還仔細詢問了黃橋燒餅的製作工藝,對他做的燒餅大加讚賞,並將他譽為(wei) ‘黃橋火線支前第一人’。”
今年48歲的張天勇,是著名燒餅大師劉潤寶的“關(guan) 門弟子”,也是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黃橋燒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我14歲當學徒時第一課就是學唱《黃橋燒餅歌》,師父還會(hui) 跟我們(men) 講支前的故事。”張天勇告訴記者,師父後來被評為(wei) “支前模範”,還去北京領了獎,拍了一張胸前佩戴大紅花的老照片,被張天勇翻拍珍藏在手機裏。
張天勇介紹道,支前的傳(chuan) 統黃橋燒餅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麻餅、缸片餅和椒鹽燒餅(漲餅),那時候六十幾家燒餅店都在趕製。
2021年12月冬日的清晨,泰興(xing) 老街——米巷小區附近的張天勇黃橋燒餅門店,顧客盈門,幾乎每桌都點了燒餅。
酥又香的黃橋燒餅,見證過當年的勝利,也將繼續見證人們(men) 的幸福生活與(yu) 不懈奮鬥。
《黃橋燒餅歌》(節選)
詞 李增援 曲 章枚
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
燒餅要用熱火烤,軍(jun) 隊要靠老百姓幫。
同誌們(men) 呀吃個(ge) 飽,多打勝仗多繳槍。
黃橋燒餅長又長,長長燒餅有分量。
燒餅一口吃不下,鬼子一下打不光。
同誌們(men) 呀別心急,還要長期來抵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