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回應時代召喚 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敘事新空間
桫欏
站在新的曆史方位,2021年的網絡文學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是當代文學中最為(wei) 活躍的板塊。作為(wei) 流行文化的“晴雨表”,無論是以文本形式回應時代召喚、呈現時代風貌、闡揚時代精神,還是為(wei) 泛娛樂(le) 產(chan) 業(ye) 提供優(you) 質故事內(nei) 容,都凸顯了在建設文化強國過程中的文化承載。今年網絡文學海外用戶超過1.5億(yi) 人,並且吸引大量讀者轉身成為(wei) 作者,以當地語言創作作品。網絡文學已成外國人了解中國故事,學習(xi) 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抗擊新冠疫情、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科技強國等重大時代命題在網絡文學中有著生動的呈現,一批優(you) 秀現實題材作品上線,曆史、都市、言情、玄幻、懸疑等類型齊頭並進,名家新作和其他大流量的頭部作品發揮了帶動作用,優(you) 質內(nei) 容增加。
2021年的網絡文學以讀者、作者和作品的絕對數量優(you) 勢保持了在文學閱讀市場上的最大占比,繼續在互聯網應用中占有較大份額。回望年度發展情況,在網絡文學場域內(nei) ,文學網站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企業(ye) 、讀者和作者、管理部門以及理論評論等諸方麵力量的共識度進一步增加,寫(xie) 作機製和生態結構持續優(you) 化,通過優(you) 質內(nei) 容生成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主流化、精品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在價(jia) 值引領、題材和類型發展、IP開發和海外傳(chuan) 播、Z世代作者和讀者崛起、健全產(chan) 業(ye) 機製等方麵亮點紛呈,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yu) 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奮進的重大曆史節點上凸顯出積極意義(yi) 和廣闊前景。
反映時代生活創造文化價(jia) 值成為(wei) 網文新使命
為(wei) 實現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作為(wei) 大眾(zhong)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學要在這一曆史進程中承擔應有的責任。網絡文學不僅(jin) 僅(jin) 是供大眾(zhong) 消遣娛樂(le) ,我們(men) 對網絡文學文化價(jia) 值的探討早已開始,在今年更為(wei) 迫切。
伴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互聯網發展而誕生的網絡文學,廣泛的社會(hui) 影響力,使之成為(wei) 時代表達的有力形式。盡管網民流量已接近“天花板”,但今年網絡文學讀者數量仍有增長,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上半年用戶總規模達到4.61億(yi) ,占網民總數的45.6%,增長率0.2%,讀者數量達到了史上最高水平。為(wei) 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ti) 提供精神食糧,網絡文學的價(jia) 值承載極為(wei) 重要。繼去年年底136位網絡作家簽署發布《提升網絡文學質量倡議書(shu) 》後,今年4月中國作協組織45家網站聯合發布《提升網絡文學編審質量倡議書(shu) 》,在創作和編審源頭加強思想導向和價(jia) 值引領,注重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並明確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為(wei) 目標。此外,在今年部署的加強文藝評論和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等工作,都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時代風尚作為(wei) 對文藝領域的基本要求,賦予了網絡文學更為(wei) 具體(ti) 的社會(hui) 責任。
在建黨(dang) 一百周年之際,網絡文學界通過主題活動和作品創作反映時代生活、表達人民心聲。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組織了“獻禮建黨(dang) 百年,網絡文學‘百年百部’”係列活動,舉(ju) 辦了主題作品聯展,向網站征集564部作品線上免費開放;並與(yu) 上海作協聯辦了“紅旗頌——獻禮建黨(dang) 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評選活動發布會(hui) 和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網絡文學研討會(hui) ,在網絡文學界唱響時代主旋律。齊橙的《大國重工》、何常在的《浩蕩》、瘋丟(diu) 子的《百年家書(shu) 》等一批頭部作品受到讀者喜愛。平台方麵也積極引導主題創作,現實題材征文大賽作為(wei) 閱文集團的品牌活動,今年揭曉的第五屆共有19256人參賽,參賽作品共計21075部,同比增長都超過了40%,參賽作者和作品數量都創曆史新高。七貓中文網的首屆現實題材大賽也在今年舉(ju) 辦,在“講好中國故事謳歌偉(wei) 大時代”主題下設定“百年華誕”“強國之誌”“民族故事”和“最美家鄉(xiang) ”四大題材方向,挖掘更多體(ti) 現時代精神、抒發家國情懷的優(you) 秀作品,有33部優(you) 質作品獲獎。
今年上線的《廊橋夢密碼》(陳釀)、《舞獅者》(玉帛)、《鐵路繁星》(易陽)等以傳(chuan) 統文化、“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主題的一批作品,彰顯了在建設文化強國中的主動擔當,在網絡空間創造出獨特的文化價(jia) 值。
現實題材崛起和主幹類型佳作形成新熱度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社會(hui) 力量的持續引導和激勵下,現實題材創作崛起,改變了過去玄幻小說一家獨大的局麵,促進了題材和類型的均衡發展,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全年新增簽約作品約200萬(wan) 部,現實題材占到了60%。今年引導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受到社會(hui) 閱讀需求的鼓舞,現實題材熱度繼續走高,一批優(you) 秀作品上線;同時,在市場機製作用下,曆史、都市、言情、玄幻、懸疑等主幹類型齊頭並進,名家新作和其他大流量、高IP價(jia) 值的頭部作品發揮了強烈帶動作用,優(you) 質內(nei) 容增加。
現實題材成為(wei) 中堅類型,優(you) 秀佳作樹立新標杆。近兩(liang) 年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科技強國等重大社會(hui) 命題及其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在網絡文學中有著生動的呈現,今年有一批風向標式的作品以鮮明的主題、飽滿的情感和紮實的敘事受到社會(hui) 關(guan) 注。《北鬥星辰》(匪迦)正麵切入我國導航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推廣事業(ye) ,主線描寫(xie) 四個(ge) 年輕人在這個(ge) 領域的工作經曆,對不同科技方向和創業(ye) 路線的選擇,折射出民族振興(xing) 和科技報國的大情懷,作者以科技工作者的專(zhuan) 業(ye) 身份加持創作,新穎的題材和詳實的表達所提供的知識使小說別具魅力。《三萬(wan) 裏河東(dong) 入海》(何常在)延展了《浩蕩》的敘事時空並深化了主題,通過三個(ge) 年輕人的經曆,既表現上海青年一代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又展現出新時代上海發展的勃勃生機和無限希望,飽含鮮活的時代元素與(yu) 奮鬥激情。聚焦改革開放後青年群體(ti) 成長奮鬥的《奔騰年代——向南向北》(眉師娘),講述中國科技出海故事的《與(yu) 沙共舞》(令狐與(yu) 無忌)等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書(shu) 寫(xie) 現實的作品從(cong) 火熱的生活現場選材和立意,在情感和價(jia) 值表達上錨定與(yu) 現實之間的審美關(guan) 係,回應了時代的呼聲。
玄幻、都市、曆史、仙俠(xia) 等傳(chuan) 統類型中的名家“爆款”迭出,顯示出粉絲(si) 閱讀的強大力量。《長樂(le) 裏:盛世如我所願》(驍騎校)融革命史和改革開放史於(yu) 一體(ti) ,以一個(ge) “諜影重重、百年戀愛”的曲折故事反映“九一八”事變到今天上海的變化,通過“穿越”手法連通新舊時空,在聆聽曆史回響的同時,探尋民族綿延不絕的生命動力,讓讀者領略到了網絡文學在主題立意和敘事藝術中的特殊魅力,堪稱年度創作最重要的收獲之一。
《大醫淩然》(誌鳥村)和《萬(wan) 族之劫》(老鷹吃小雞)兩(liang) 部備受讀者矚目的作品都在今年連載完結,前者作為(wei) “職業(ye) 流”的代表作講述一位優(you) 秀醫生的成長過程,超能力與(yu) 現實相結合的寫(xie) 法增強了對主題的表現力;後者以“扮豬吃虎”的策略塑造了在異族入侵時,身負異能、振興(xing) 人族的主角形象,自成邏輯的練功體(ti) 係構成的複雜幻想世界昭示出豐(feng) 沛的想象力。
《天聖令》(蔣勝男)、《再少年》(瘋丟(diu) 子)、《澹春山》(意千重)等作品也有著上佳的表現。這些作品與(yu) 現實題材互相補充,滿足讀者不同的情感期待和心理願望,為(wei) 讀者提供虛擬生存體(ti) 驗,所建構的敘事世界成為(wei) 放逐想象、寓寄心靈的新空間。
海外傳(chuan) 播的特點和IP開發激活新動能
“出海”也是2021年網絡文學界大熱的流行詞。國際互聯網大會(hui) 期間,首屆“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在烏(wu) 鎮舉(ju) 辦,中國作協發布了《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chuan) 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餘(yu) 部,其中,實體(ti) 書(shu) 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餘(yu) 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yi) 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從(cong) 線下實體(ti) 書(shu) 出版到作為(wei) IP衍生多媒體(ti) 產(chan) 品的多語種傳(chuan) 播,再到如今仍被津津樂(le) 道的《盤龍》翻譯文本在海外網站上的完整連載,直至形成全渠道分發機製,“出海”成為(wei) 網絡文學行業(ye) 的新增長極。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時代背景下,今年網文出海無論從(cong) 規模還是業(ye) 態都達到了新的峰值,與(yu) 傳(chuan) 統IP開發一道擴大了全行業(ye) 的影響力。
今年的海外傳(chuan) 播呈現三個(ge) 特點。首先“雙線並行”策略成效顯著,既加快了成熟內(nei) 容的輸出步伐,又促使網文生產(chan) 機製在海外“本土化”,具有原創意義(yi) 的中國網絡文學“生產(chan) 線”不斷在海外延伸,國際化水平得到提升。海外營收模式仍然以收費閱讀為(wei) 主,同時探索廣告解鎖變現等模式,據艾瑞谘詢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市場規模翻倍增長突破30億(yi) 元人民幣。
閱文集團、掌閱科技、晉江文學城等頭部網文企業(ye) 海外傳(chuan) 播業(ye) 務激增,“出海”力量呈現集團化趨勢。去年啟動的“中國網文聯合出海計劃”今年啟動了2.0版,有近百家企業(ye) 加入這一計劃,並開放了全球首個(ge) 文學領域AI翻譯生產(chan) 出版網絡,科技賦能網文出海有了實質性進展。掌閱科技上半年出海業(ye) 務新增付費用戶數超過百萬(wan) ,收入達到1.48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幅超過100%。晉江文學城今年與(yu) 俄羅斯加深合作,並拓展了歐洲和美國市場。
海外用戶規模創下新高並快速增加。今年海外用戶超過1.5億(yi) 人,並且吸引一批讀者轉身為(wei) 作者以當地語言創作作品,僅(jin) 閱文旗下的起點國際今年海外作者就會(hui) 突破20萬(wan) 人。在海外用戶中,每天閱讀中文作品的人數占比高達83.4%,每次閱讀時長大於(yu) 2小時的用戶占比超過57%,網絡文學已成外國人了解和學習(xi) 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
原作翻譯和改編翻譯作品輸出由於(yu) 牽涉語言的轉譯,實際上是網絡文學跨媒介傳(chuan) 播的一種形式,而傳(chuan) 統的IP改編仍然是內(nei) 容增值的重頭,去年超過20%的文化產(chan) 業(ye) IP開發項目取自網絡小說,網絡文學拉動下遊產(chan) 業(ye) 超過萬(wan) 億(yi) 產(chan) 值。
今年文娛生態治理使泛娛樂(le) 產(chan) 業(ye) 的投資更加審慎,但網文的IP開發熱度不減,一批項目贏得受眾(zhong) 青睞。影視劇方麵,改編自憤怒的香蕉同名作品的《贅婿》、尾魚同名小說《司藤》、沐清雨的同名作品《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以及由匪我思存的《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改編的《海上繁花》、改編自Priest作品《天涯客》的《山河令》、由墨寶非寶的網絡小說《一生一世美人骨》改編的《一生一世》等都成為(wei) 熱播劇。此外網文改編短劇也成為(wei) 今年的市場亮點,動漫方麵則有唐家三少的《鬥羅大陸》、天蠶土豆的《鬥破蒼穹》第四季、我吃西紅柿的《吞噬星空》等上市。在出版、影視、遊戲、動漫等傳(chuan) 統領域之外,沉浸式“劇本殺”的異軍(jun) 突起則為(wei) 網文IP市場拓展了新路,蔡駿的《地獄的第十九層》、貓膩的《慶餘(yu) 年》等改編後給玩家提供了新的審美體(ti) 驗。
Z世代帶來全局性影響開啟迭代新紀元
在今年的網文行業(ye) 中,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Z世代都已成為(wei) 主力軍(jun) 。2020年“95後”成為(wei) 寫(xie) 作者中的主力,Z世代讀者超過一半;閱文集團新增作者Z世代占比近八成,而Z世代讀者占比超過了六成。在今年閱文集團發布的作者畫像中,“95後”占比超過36%,增長最快,而新增作家中“95後”占比達80%。Z世代的崛起,給全行業(ye) 帶來了全局性的影響,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由於(yu) Z世代最初的人生經驗中就飽含了網絡虛擬體(ti) 驗,因此對互聯網比前代人更親(qin) 近,“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為(wei) 他們(men) 的生活常態。反映到網絡文學領域,青年群體(ti) 的興(xing) 趣偏好和參與(yu) 熱情催生了新業(ye) 態。在內(nei) 容上,過去一些“小類型”正在變成主流,除玄幻、懸疑和貼近青少年的校園生活題材外,科幻、輕小說、電競、網遊、二次元類型和“係統流”、馬甲文等全麵興(xing) 起,《全職高手》《蜜汁燉魷魚》《當廢柴遇到係統》《輪回樂(le) 園》等的走紅與(yu) 此不無關(guan) 係。
由於(yu) 這類作品中的情節難以通過傳(chuan) 統文學表現手法與(yu) 現實生活對位,讀者在虛擬世界中體(ti) 驗沉浸式情感,其“亞(ya) 文化”特征更加明顯。今年的遊戲小說《虧(kui) 成首富從(cong) 遊戲開始》(青衫取醉),二次元小說《修羅場之王》(阿飛)等都有著很高的市場熱度。閱文集團《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表明,年輕讀者成為(wei) 最主要的科幻閱讀力量,Z世代讀者同比增長超過44%。而在創作中,短篇、輕小說和科幻躋身“95後”作家最愛創作題材之列,《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天瑞說符)、《夜的命名術》(會(hui) 說話的肘子)等作品打破多項平台記錄。
他們(men) 參與(yu) 願望強烈,Z世代讀者更熱衷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以粉絲(si) 身份與(yu) 作者互動後影響到創作,使網絡小說成為(wei) 作者與(yu) 讀者共同完成的作品。閱文全平台中的“本章說”和APP中的書(shu) 友圈功能被帶火。就像視頻中的“彈幕”,讀者在“本章說”中可以就作品本身和所涉及到的知識等進行交流,也可以吐槽戲謔,使安靜的閱讀和孤獨的創作變成了熱鬧的交流現場。有研究者指出:“閱讀App的書(shu) 友圈已經成為(wei) ‘Z世代’文學生活的聚居地,他們(men) 在書(shu) 友圈裏寫(xie) 評論、打分、催更,分享生活、發表原創故事、轉載熱門段子。在社交媒體(ti) 強勢介入文學活動的今天,網絡作家也越來越重視吸納讀者的建議,俗稱‘抄書(shu) 評’。一些比較紅火的作品都大量借鑒網友評論,有的網文作者就經常逛書(shu) 評區,從(cong) 中獲取寫(xie) 作靈感。”Z世代崛起使讀者參與(yu) 網文創作成為(wei) 常態。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今年的網絡文學繼續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除上述整體(ti) 性特征外,今年發生在網文領域內(nei) 的一些有影響力的大事,在優(you) 化行業(ye) 機製和產(chan) 業(ye) 結構的同時給我們(men) 帶來新的啟迪和思考,例如,閱文集團與(yu) 中文在線開展戰略合作,七貓中文網與(yu) 縱橫中文網合並,在互聯網“去中心化”的技術構架中“再中心化”,加劇了網文經營的集約化,改變了市場格局;晉江文學城實施閱讀分級,率先按照年齡向讀者推薦作品,在垂直分發方麵做出了創新型嚐試等。
以讀者數量論,網絡文學已然是主流文學,但在海量的作品中,精品化率不足、經典佳作仍然欠缺是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同時,仍然有些作品存在粗製濫造、格調偏低,有拜金主義(yi) 、曆史虛無主義(yi) 等問題。這既與(yu) 網絡文學的大眾(zhong) 文藝屬性有關(guan) ,更與(yu) 平台和創作者的責任感有關(guan) 。可以預見,隨著社會(hui) 文化治理體(ti) 係進一步完善,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會(hui) 有更豐(feng) 富的可能性,更廣闊的前景。
(作者為(wei)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高級訪問學者,河北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