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美美與共
隨著中國動畫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優(you) 秀作品不斷湧現。動畫“出海”,正以獨創性的風格和題材向國外觀眾(zhong) 展示中國文化魅力,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麵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出海”創佳績
在走出去這條道路上,國產(chan) 動畫從(cong) 業(ye) 者不斷探索,取得了值得稱道的成績。近年來,一些優(you) 秀國產(chan) 動畫逐漸進入重要國際獎項的視野:2018年以來,係列動畫《伍六七》、動畫電影《新封神:哪吒重生》《羅小黑戰記》《白蛇:緣起》等接連入圍有“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2019年,短片《衝(chong) 破天際》獲得第九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成為(wei) 首部正式提名奧斯卡獎的中國動畫作品。
梳理國產(chan) 動畫走出去的脈絡,我們(men) 發現,風格的變化對作品的接受度影響很大。中國國產(chan) 動畫出口長期集中在少兒(er) 領域,情節設定和美術風格適應兒(er) 童的理解水平和觀看需求,雖然擁有相對穩定的出口數量,但對美、日等動畫產(chan) 業(ye) 發達國家缺乏吸引力。
2015年,以國產(chan) 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為(wei) 標誌,不僅(jin) 麵向兒(er) 童,更以成年人為(wei) 目標觀眾(zhong) 的動畫電影和網絡動畫迅速發展。隨後,這些動畫電影與(yu) 網絡動畫將觸角伸向海外,2015年至2017年,《雛蜂》等一係列作品先後登陸日本電視台。但由於(yu) 這些作品與(yu) 日本動畫在風格上較為(wei) 相似,敘事和製作水平不夠成熟,並未取得太大反響。
2019年後,具有鮮明中國風格、同時適合兒(er) 童與(yu) 成人觀看的動畫作品開始在國外產(chan) 生影響,不論是在電影銀幕、電視屏幕還是移動終端上,國產(chan) 動畫在世界各國留下足跡。例如,流媒體(ti) 服務商網飛購買(mai) 了《伍六七》等國產(chan) 動畫作品的海外播放權,其中三季《伍六七》以4種語言配音和29種文字字幕版本在全球超過190個(ge) 國家和地區播放。係列動畫《靈契》在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多個(ge) 國家的電視台播放,《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等動畫電影在美、日、澳等國公映。這意味著中國動畫產(chan) 業(ye) 開始走向成熟,有能力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講述中國故事、凝聚中國文化,且足以與(yu) 全球優(you) 秀動畫同台競技的好作品。
共享中國風
獨創性的風格與(yu) 題材、不再模仿美國迪士尼或日本動畫,都是國產(chan) 動畫走出去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盤點受到國際關(guan) 注的動畫作品可以發現,它們(men) 中的大多數都擁有中國傳(chuan) 統神話、誌怪題材或武俠(xia) 元素,在美術風格上也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風。
在《羅小黑戰記》所展現的幻想世界中,老君、哪吒等中國古代神話人物紛紛走入現代都市,主人公羅小黑化形自一隻黑貓,如少年般純真善良。電影強調和平共處、不強製所有群體(ti) 遵守相同的文化習(xi) 俗,以非常恰切的方式推演出“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會(hui) 館”這一誕生於(yu) 明清時期的民間同鄉(xiang) 、同業(ye) 組織被借用到動畫中成為(wei) “妖靈會(hui) 館”,用以協調不同種族間的相互衝(chong) 突,求同存異,為(wei) 動畫中的世界提供了實現和平的可能性。
《伍六七》主題鮮明,用愛化解仇恨與(yu) 偏見,同時融合了廣東(dong) 地域特色,用南粵風情、地方美食和功夫元素帶來新鮮感。《白蛇:緣起》則取材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民間故事《白蛇傳(chuan) 》,創作者沒有重述這一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而是講述了白蛇與(yu) 許仙的前世因緣,並將柳宗元古文名篇《捕蛇者說》中的情節融入其中,讓故事更有新意和深度。在精致3D畫風的基礎上,作品還創造性運用中國畫中的水墨元素,大麵積的留白、黑與(yu) 白的極簡對照,以及變動不居的水墨線條帶來的出色畫麵張力,形成令人難忘的視覺表達。
這些動畫作品靈活化用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文化傳(chuan) 統與(yu) 審美偏好,展現了自信善良的國人風貌,中國元素與(yu) 中國精神融入作品肌理,令外國觀眾(zhong) 在敘事與(yu) 視聽的雙重層麵潛移默化地體(ti) 悟中國文化之美,是國產(chan) 動畫走出去的正麵案例。
發展後勁足
國產(chan) 動畫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證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動畫天然擁有豐(feng) 富的“原料”,古典文學、民間傳(chuan) 說、神話故事均可成為(wei) 創作底本,這些中國故事閃耀著東(dong) 方文化的無盡魅力,擁有跨越國界的吸引力。與(yu) 此同時,身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環境中的人,都對公平正義(yi) 有所期盼,對美好生活深深渴望,對親(qin) 情、愛情、友情誠摯呼喚,這些共通性是文藝作品在跨文化傳(chuan) 播中能夠得到欣賞與(yu) 共鳴的前提。因而,講好中國故事並非一味強調中國的與(yu) 眾(zhong) 不同,對中國文化進行奇觀化展示反而會(hui) 陷入西方中心主義(yi) 。創作者應重視這種情感上的共通性,兼以“中國風”作為(wei) 創意源頭,“中國味”作為(wei) 美學追求,講一個(ge) 能夠打通文化壁壘、引發海外觀眾(zhong) 共情的好故事。
2021年10月閉幕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吸引了來自5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客商參加,現場簽約金額達4.8億(yi) 元人民幣。這一平台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地方政府主辦,對促進動畫國際交流、推介優(you) 秀國產(chan) 動畫作品作用積極。
綜合種種利好,我們(men) 仍需意識到,動畫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政策長期向兒(er) 童動畫傾(qing) 斜,對於(yu) 以成年人為(wei) 目標觀眾(zhong) 的動畫生產(chan) 和管理或失之放任,或過於(yu) 保守。扶持、鼓勵這部分動畫創作的發展,令動畫產(chan) 業(ye) 擁有立體(ti) 完整的結構,能夠穩定生產(chan) 麵向各個(ge) 年齡層的作品。此外,設立權威性動畫獎項,進一步探索海外宣發渠道,對具有“走出去”訴求與(yu) 潛質的作品給予政策利好,都將推動國產(chan) 動畫產(chan) 業(ye) 的進步與(yu) 發展。
當前,國產(chan) 動畫的蒸蒸日上吸引了大量人才。據統計,中國動畫從(cong) 業(ye) 者在2012年至2020年間增長較快,從(cong) 18萬(wan) 人增加至30萬(wan) 人,但仍然落後於(yu) 該行業(ye) 的人才需求(2020年行業(ye) 人才需求為(wei) 60萬(wan) 人)。優(you) 秀動畫導演、編劇數量明顯不足,從(cong) 業(ye) 者的專(zhuan) 業(ye) 素質有待增強,這些都令好作品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對此,順應行業(ye) 需求,加強動畫專(zhuan) 業(ye) 建設,培養(yang) 能力強、水平高的動畫策劃、導演和編劇,有助於(yu) 打造高質量的人才隊伍,促進行業(ye) 的可持續發展。(王玉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