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送“科技” 科技特派員下鄉忙
在廣袤的田野上,活躍著一支支科技特派員隊伍,他們(men) 走村入戶,指導春耕、提供幫助;他們(men) 不僅(jin) 有“泥土氣”,還有“科技範”,為(wei) 農(nong) 民帶去新技術、新品種,教會(hui) 農(nong) 民種植養(yang) 殖的新方法,更鼓起了農(nong) 民的錢袋子,成為(wei) 農(nong) 民致富奔小康征程中傳(chuan) 經送寶的“功臣”。
“泥腿教授”的“莓”好時光
臘月時分,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草莓產(chan) 業(ye) 發展基地裏的大棚草莓到了成熟季。科技特派員、阜陽師範大學研究員蘭(lan) 偉(wei) 便奔波於(yu) 一個(ge) 又一個(ge) 大棚,被農(nong) 民兄弟親(qin) 切地稱為(wei) “泥腿教授”。
1月21日,已近中午,蘭(lan) 偉(wei) 顧不上吃飯,又趕去潁泉區,一個(ge) 農(nong) 戶種植的近百畝(mu) 草莓植株很旺盛,坐果卻很少,還出現了病蟲害,他心急如焚。
“阜陽市潁泉區草莓種植麵積從(cong) 不足2000畝(mu) 發展到現在的26000畝(mu) ,平均畝(mu) 產(chan) 效益從(cong) 當初的0.8萬(wan) 元提升到3.0萬(wan) 餘(yu) 元,種植技術從(cong) 隔年不能重茬到五年不換棚,從(cong) 建造草莓小鎮到打造‘地方品牌’……這都與(yu) 蘭(lan) 偉(wei) 老師的幫助密不可分,他是我們(men) 聞集草莓的大功臣。”阜陽市潁泉區草莓協會(hui) 副會(hui) 長、阜陽市鴻福農(nong) 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福感激地說。
13年來,蘭(lan) 偉(wei) 帶領團隊圍繞“小草莓,大產(chan) 業(ye) ”開展技術攻關(guan) ,係統開展了草莓“早、密、簡”優(you) 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和應用推廣,使本地草莓品種由1個(ge) 提高到10個(ge) ,春節前產(chan) 量提高20%—30%,研究成果累計推廣9.16萬(wan) 畝(mu) ,農(nong) 民累計增收2.1億(yi) 元。
田間地頭釀出“甜蜜的事業(ye) ”
淩晨五點,天剛蒙蒙亮,從(cong) 杭州家中出發,經由出租車、首班高鐵、大巴、小三輪、中巴,一路輾轉,下午兩(liang) 三點抵達溫州市文成縣桂山鄉(xiang) 。這是科技特派員,浙江大學教授王友明最熟悉的一條路線,像這樣去一趟就是9個(ge) 多小時的路程,他來回走了300多次,總行程超過32萬(wan) 公裏。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2022年伊始,浙江大學派駐文成縣的4位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已經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了實際難題10個(ge) 。
1月23日,王友明再次來到文成,走訪了10餘(yu) 家養(yang) 殖戶及企業(ye) 。夜裏,他連夜又修改《關(guan) 於(yu) 加強頂層設計,助力文成中蜂產(chan) 業(ye) 提升與(yu) 發展的建議》等5個(ge) 建議。
2006年,37歲的王友明以省級科技特派員的身份來到文成縣。在這裏,一幹就是16年。
逐花而居,追香逐蜜。“我現在幹出味道來了,我希望能一直為(wei) 文成農(nong) 業(ye) 發展服務……”16年,王友明早已把文成當成了自己的家。
“‘七葉一枝花’就像我的第三個(ge) 孩子”
1月22日,在福建省光澤縣寨裏鎮桃州村的承天農(nong) 林發展有限公司七葉一枝花種苗繁育種植基地,一位幹練清秀的女性正在地裏忙得不亦樂(le) 乎。她就是科技特派員、福建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高級農(nong) 藝師蘇海蘭(lan) 。
“這些年我們(men) 一直在研究和指導林下種植‘七葉一枝花’,它就像我的第三個(ge) 孩子一樣。”蘇海蘭(lan) 說。2014年,福建省農(nong) 科院選派她到南平市光澤縣做科技幫扶,成了一名“紮”在田間地頭的科技特派員。這一幹就是8年。
龍岩市武平縣一直有種植仙草和林下靈芝的傳(chuan) 統,但以前產(chan) 量低、效益差。蘇海蘭(lan) 和同事走進武平縣下壩鄉(xiang) 露冕村邱福平的家,以他的基地為(wei) 實驗田,培育了仙草和靈芝的新品種。“現在,我已經成為(wei) 了福建省優(you) 秀農(nong) 村實用人才,我創辦的合作社也成為(wei) 了福建省科技企業(ye) ,不但自己過上了好日子,還幫助全縣2萬(wan) 戶農(nong) 民走上了幸福路。”邱福平高興(xing) 地說。
“2022年,我會(hui) 繼續紮根鄉(xiang) 野,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挑上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這根‘金扁擔’,在希望的田野上、青翠的山林裏收獲幸福花、富裕果。”蘇海蘭(lan) 說。
記者 馬愛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