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守正創新 活力湧流

發布時間:2022-02-08 14: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這段時間,因疫情原因,大連話劇團演出暫停,但團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監於(yu) 偉(wei) 和同事們(men) 一點也沒閑著。完善公司管理製度、理順運營機製、細化績效考核……於(yu) 偉(wei) 的記錄本上一條一條,密密麻麻。作為(wei) 曾經的團長、《雷雨》裏的“四鳳”,於(yu) 偉(wei) 如今多了不少新角色——管家、會(hui) 計、經紀人。

  與(yu) 剛接手時相比,於(yu) 偉(wei) 的情緒明顯沒那麽(me) 焦慮了。她說:“2021年是收獲之年,原創劇目拿了大獎,公司賬麵也有了盈餘(yu) ,是改革帶來了生機。”

  從(cong) “事轉企”到2018年並入大連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經受了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兩(liang) 次洗禮,大連話劇團、大連雜技團、大連歌舞團三家市屬國有文藝院團紛紛交出亮眼的成績單,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雙豐(feng) 收。

   守正氣,提升藝術生產(chan) 力

  在開始“接盤”三家院團時,大連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延生直犯愁——人心迷茫,運營混亂(luan) ……各種難題一籮筐。

  “無論怎麽(me) 改,導向不能變,陣地不能丟(diu) ”,這是大連市委、市政府反複強調的,也為(wei) 王延生撥開了迷霧,理出了頭緒。隻有堅持將國有文藝院團的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藝創作生產(chan) 體(ti) 製機製,多出精品,才能最終立得住。

  升級改造大連人民文化俱樂(le) 部,提供演出場地;打通“團場合作”,協助上報材料、拍攝演出照、製作海報……一個(ge) 又一個(ge) 為(wei) 文藝院團提供的專(zhuan) 業(ye) “保姆式服務”,讓各院團上下心無旁騖地潛心創作,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帶來的直接效應是,一部又一部既有“意義(yi) ”又有“意思”、叫好又叫座的藝術精品不斷上新,並屢獲大獎。

  2019年,雜技節目《流星》摘下法國明日世界雜技節金獎;原創話劇《大碼頭》榮獲遼寧省“五個(ge) 一工程”優(you) 秀作品獎。2021年,原創話劇《無風地帶》獲遼寧省文華獎,榮登國家大劇院舞台,同時也是遼寧省唯一一部同時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部”工程和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話劇《把一切獻給黨(dang) 》、情景歌舞劇《搖籃》、雜技主題晚會(hui) 《旗幟》等6部原創劇目,參加遼寧省建黨(dang) 百年優(you) 秀舞台劇展演。大連,成為(wei) 遼寧省入選作品最多、新創作品最多的城市。

  創排不僅(jin) 僅(jin) 為(wei) 了評獎,搬上舞台後不能束之高閣。以演出為(wei) 中心環節的思維轉變,也是改革的重要成果。《流星》至今還在外巡演,《無風地帶》多地轉場,曾一票難求。回憶起《無風地帶》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高光”時刻,於(yu) 偉(wei) 至今還激動萬(wan) 分:“票都賣光了,但還有不少觀眾(zhong) 有需求,最後不得不開了一些原本不公開售賣的票,樂(le) 池裏的座位都打開了。”在北京的這兩(liang) 場演出,都實現了疫情防控要求下的“滿場”上座率,當於(yu) 偉(wei) 走進劇場,看到上上下下滿滿的人,她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鼓勇氣,激活市場創新力

  要完成慶祝建黨(dang) 百年創排、演出任務,有兩(liang) 部“大戲”要求無縫銜接,還要穿插跑山西、江西、浙江等地演出“小戲”……於(yu) 偉(wei) 把自己活成了“糙人兒(er) ”,能和演員討論劇本到天亮,也能為(wei) 了談成一個(ge) 演出項目,隨時隨地出發,常常是直接把行李拖到劇場,演出完來不及卸妝就要直奔機場,劇目合成那幾天,舞台就是床。

  “不能‘等、靠、要’,要學會(hui) ‘自我造血’,這是改革的關(guan) 鍵!”於(yu) 偉(wei) 和她的團隊深耕戲劇市場,探索、創新出了一係列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現代都市情感戲劇《過客》淺吟低唱,深受年輕觀眾(zhong) 喜愛;兒(er) 童音樂(le) 劇《星·王子》演出30餘(yu) 場,給許多孩子帶去歡樂(le) 時光;家風家教題材情景劇《風從(cong) 家園來》與(yu) 時代貼近,被多地邀請,已演出百餘(yu) 場;再現吳運鐸事跡的慶祝建黨(dang) 百年創排劇目《把一切獻給黨(dang) 》得到陝西有關(guan) 方麵高度認可,赴西安演出被寫(xie) 進了2022年計劃。

  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從(cong) 虧(kui) 損狀態到僅(jin) 用一年就歸還集團借款,再到去年實現贏利,大連話劇團打了一個(ge) 漂亮的“翻身仗”。

  與(yu) 此同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理順內(nei) 部管理製度、發揮薪酬激勵作用、探索企業(ye) 年金製度……體(ti) 現文化企業(ye) 特點、符合現代企業(ye) 製度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被打開。多演多得、多勞多得,完成規定動作後,還可以有自選動作,有保底卻上不封頂。青年演員李尚霖的月基本工資從(cong) 800元提升到4000元,加上績效、補貼,年收入也有10萬(wan) 元左右。70後演員孫旭明跑市場、拉項目,還做起舞台總監,他告訴記者:“員工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我們(men) 搞專(zhuan) 業(ye) 的,有了自信,也有了尊嚴(yan) 。”

  提士氣,發揮政策引領力

  隻有將政策紅利轉化為(wei) 改革發展的紅利,才能為(wei) 院團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大連市委、市政府領導連續深入院團調研,現場辦公,督辦推進,徹底解決(jue) 多項製約院團發展的曆史遺留問題。

  創新出台《大連市文藝精品扶持獎勵暫行辦法》,財政資金每年拿出1000萬(wan) 元用於(yu) 扶持和獎勵;運營經費提高40%;大型劇目創作資助由160萬(wan) 元/台提高至260萬(wan) 元/台;公益演出由年補貼150場、每場1.7萬(wan) 元提高至年補貼190場、每場2.5萬(wan) 元……這些實實在在的舉(ju) 措突破改革困境,並為(wei) 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礎。

  在慶祝建黨(dang) 百年創排劇目、雜技主題晚會(hui) 《旗幟》中,有這樣一個(ge) 場麵:演員們(men) 於(yu) 高空中再現紅軍(jun) 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這是整個(ge) 晚會(hui) 的最大亮點,關(guan) 乎整台節目的成敗。大連雜技團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監楊劍勝感慨:“原來的排練廳棚頂早已老化,我們(men) 不敢安裝大重量的高空垂吊鋼架。多虧(kui) 了市政府對排練廳修繕,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了排練順利進行。”

  大連藝術劇場的“收回”工作,也是在市領導督辦推進中完成的。“收回”後,有關(guan) 方麵不僅(jin) 將周邊違建拆除,還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把劇場的維修改造納入全市整體(ti) 規劃中。說到這個(ge) ,大連話劇團老演員張曉軍(jun) 有些動容,“那是一個(ge) 特別專(zhuan) 業(ye) 的戲劇廳,表演不需要話筒。一個(ge) 劇團沒有自己的劇場就像沒有家一樣,現在,話劇團就要有專(zhuan) 屬劇場啦,我們(men) 就要有家啦!”

  製度創新、政策保障,帶來的變化遠不止是員工待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滋養(yang) 出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以老帶新”的優(you) 秀傳(chuan) 承、創作氛圍的日漸濃厚,讓年輕人更加熱愛藝術。已和大連話劇團有過4次合作的著名導演王曉鷹說:“年輕人愛琢磨戲,大連鮮活的創作氛圍很棒。”

  在話劇《把一切獻給黨(dang) 》裏有這樣一場戲:吳運鐸的扮演者張曉軍(jun) 深情朗誦“曆史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作為(wei) 群眾(zhong) 演員的年輕人們(men) 配合他背對觀眾(zhong) 走位。觀眾(zhong) 看不到他們(men) 的臉,卻被老藝術家的表演打動,沉浸在戲劇的情境之中。

  疫情期間,話劇團裏的年輕人每天都要開線上會(hui) 議、交流想法。他們(men) 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文藝戰疫,創作出100多部詩朗誦作品和2部廣播劇,還獲得了12項大獎。負責宣傳(chuan) 工作的90後姑娘王曉宇也參與(yu) 了創作,她說:“我們(men) 年輕人對話劇專(zhuan) 業(ye) 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創作勁頭越來越足。”

  遼寧省委副書(shu) 記、大連市委書(shu) 記胡玉亭表示,未來,大連將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以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為(wei) 樣本,不斷優(you) 化資源配置,發揮社會(hui) 力量和市場機製作用,使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湧流,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8日 02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