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手工盤扣傳承人許東方:小小盤扣傳遞中華文化
中新網福州2月13日電 (葉秋雲(yun) )“每一顆盤扣的背後都有一個(ge) 故事。”近日,在福建福州朱紫坊集賢賓藝文古厝內(nei) ,一根根線在傳(chuan) 統旗袍盤扣手工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許東(dong) 方的指尖跳躍,鉤針在其手中輕快舞動……慢慢地,手中的線條、布料幻化成精致的盤扣。
“你先填充,先找背麵”“彎彎的地方比較難,像這種地方會(hui) 比較簡單”……古厝內(nei) ,幾位手工愛好者跟著許東(dong) 方一同學習(xi) 製作盤扣,間或傳(chuan) 來詢問聲,許東(dong) 方一一解答。
盤扣,也稱為(wei) 盤紐,因其由手工盤製而成而得名,是中國特有的工藝飾品,它經曆了曆朝曆代的演變後,在清朝初期開始真正成型。在中國傳(chuan) 統的旗袍、馬褂上,盤扣被用來起固定衣襟之用,除具備扣子連接衣襟的功能外,更是服裝裝飾的點睛之筆。
在漫長的歲月中,盤扣作為(wei) 女紅的一項重要手藝在民間廣泛流傳(chuan) 。然而,隨著工業(ye) 文明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men) 生活方式和節奏的改變,盤扣同許多其它傳(chuan) 統技藝一樣,慢慢被人們(men) 忽視、遺忘,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盤扣這個(ge) 詞既新鮮又很陌生。
“小時候,我就接觸過盤扣製作。”作為(wei) 一名“80後”年輕人,許東(dong) 方對盤扣製作情有獨鍾。她表示,奶奶會(hui) 繡花、會(hui) 做衣服,其中就包括盤扣製作。10歲左右,她就開始學習(xi) 結繩,做中國結、手繩等掛飾。
2009年,畢業(ye) 於(yu) 閩江學院服裝係紡織品設計專(zhuan) 業(ye) 的許東(dong) 方也曾從(cong) 事平麵設計等工作,但她對盤扣製作的喜愛更甚。2012年,她開始在福州尋訪手工製作盤扣的老師傅,向她們(men) 請教、學習(xi) ;2014年,她在福州市金山區開了間小工作室。
深知自己知識儲(chu) 備不足,需要再“充電”,許東(dong) 方隨後又到江蘇、上海、深圳等地向老師傅們(men) 學習(xi) ,硬盤扣和滾邊的縫製技巧。“每個(ge) 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手法,有時看一看老師的作品都會(hui) 有所收獲。”正因此,許東(dong) 方更加堅定了外出走走看看的決(jue) 心。
在許東(dong) 方位於(yu) 集賢賓藝文古厝的工作室內(nei) ,她製作的琵琶扣、蝴蝶扣、盤香扣、蜜蜂扣(樹葉扣)、雛菊扣、如意扣、傳(chuan) 統紋樣扣等作品琳琅滿目,吸引眾(zhong) 多手工愛好者、市民及遊客駐足觀賞。
“有的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有的看著旗袍樣式自行想象……每一顆盤扣的背後都有一個(ge) 故事。”許東(dong) 方說,盤扣的製作過程相對複雜,有著二十多道工序,特別需要耐心、沉得住氣。
2020年4月,傳(chuan) 統旗袍盤扣手工製作技藝入選鼓樓區第五批非遺項目名錄。“盤扣不僅(jin) 作為(wei) 飾品,也可以做成一幅裝飾畫。”作為(wei) 傳(chuan) 承人,許東(dong) 方一直在嚐試傳(chuan) 統技藝與(yu) 盤扣的跨界融合,目前,她已將刺繡、微鉤、漆藝等傳(chuan) 統技藝融入盤扣製作中。
許東(dong) 方告訴記者,目前,福州專(zhuan) 門從(cong) 事盤扣手工製作的手藝人很少了。現在,她會(hui) 開設一些手工課程,指導手工愛好者們(men) 製作盤扣。“希望中國的傳(chuan) 統藝術能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有更多人掌握盤扣這門手藝。”(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