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出版 闡釋詩意生命美學
“春雷響,萬(wan) 物長”。時下正值立春節氣。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給全球億(yi) 萬(wan) 觀眾(zhong) 送上了一份飽含中國文化意蘊的“春之曲”。創作、打磨達十年之久,由徐立京、徐冬冬兩(liang) 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書(shu) ,近日由中信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shu) 圖文並重,以140餘(yu) 幅精美的中國抽象繪畫作品、近80篇優(you) 美細膩的文字,從(cong) 生命觀的角度,創新性地描繪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宏大而又精微的奇妙體(ti) 係,闡釋了這一體(ti) 係背後的天地之道和對萬(wan) 物生命的熱愛,充分表達了對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新感悟新思考。古老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成為(wei) 作者探求宇宙世界與(yu) 文化演變的載體(ti) ,也成為(wei) 其體(ti) 悟自然與(yu) 生命的切入點。
品味四季,感悟中國人獨有的詩意生命美學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髓和經典之一,被國際氣象學界譽為(wei)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目錄。
在該書(shu) 作者看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不僅(jin) 是一套關(guan) 於(yu) 時令、氣候、物候變化規律的知識體(ti) 係,也是屬於(yu) 中國人的時間哲學,更是中國人獨有的生命哲學、生命美學。
全書(shu) 旨在突破傳(chuan) 統的認識角度,而將對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認知,進入到生命觀的層麵,展現中國人的詩意生命美學,體(ti) 悟中國人生命能量的源頭,講述中國古老智慧、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與(yu) 世界意義(yi) 。
據了解,該書(shu) 的文字與(yu) 繪畫均為(wei) 原創。兩(liang) 位作者以畫問道,品畫寫(xie) 文,用心追尋四季更迭的腳步,對每一個(ge) 節氣和物候進行解讀,不僅(jin) 從(cong) 知識層麵予以解釋,更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曆與(yu) 生命體(ti) 驗,精研細悟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天地之變和瑰麗(li) 的生命意象,挖掘其中飽含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能量,賦予其生命美學的新闡釋。對自然的感悟,對藝術的品悟,對生命的思悟,交融在一起。
文字作者、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本書(shu) 自序中寫(xie) 道:“走在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裏,便也走在了無比豐(feng) 富、華美而厚重的文化時空中。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與(yu) 詩意,經曆了千年歲月而依舊生動鮮活,並在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帶給我們(men) 新的啟迪,展現出新的價(jia) 值。”“每個(ge) 生命都擁有自己的四季。今天的我,對四季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心懷敬畏與(yu) 珍惜。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每個(ge) 時節,承載著我對天地對生命的思悟,篇篇文字無不是靈魂之語的真誠流露。”
首次用中國抽象繪畫詮釋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以國際化藝術語言創新展現中國文化
十分珍貴的是,當代中國抽象繪畫大師徐冬冬曆時八年創作完成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係列組畫,在本書(shu) 中是第一次集結麵世,凝結著藝術家生命的畫紙以最本真的狀態,和讀者首次見麵。
這是第一套用中國抽象繪畫語言完整描畫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係列藝術創作,以宣紙、毛筆為(wei) 載體(ti) ,色彩濃烈、肌理獨特,用創新的國際化繪畫語言親(qin) 近中國文化與(yu) 中國智慧,使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老樹”發出了時代文化的“新枝”。
對這些畫作的品讀,成為(wei) 感悟四季、感悟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重要源泉。
徐冬冬經由近50年藝術創作生涯的探索,創建了獨具風度的中國抽象繪畫流派,其繪畫語言融匯中國傳(chuan) 統意象繪畫和西方印象繪畫、抽象繪畫,在《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係列組畫而達一個(ge) 高峰。他堅持從(cong) 東(dong) 西方文化會(hui) 通的大變局中,站在全球視野來前瞻性思考、闡釋中國優(you) 秀文化在中國走向世界的曆史進程中的規律性作用。他坦承自己的創作意圖是,以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為(wei) 載體(ti) ,中國抽象繪畫先行一步,以新的思考維度和抽象繪畫語言的中國化,探討建立融匯東(dong) 西方優(you) 秀文化的中國式抽象邏輯思維,由此產(chan) 生的中國新型文化,將推動中國現代化科學體(ti) 係和工業(ye) 化、城市化的建設,為(wei) 引領未來全球發展變革和文化價(jia) 值觀的認同提供支持。
本書(shu) 對四季的觀察,筆墨不管落在哪個(ge) 季節,都貫穿著兩(liang) 條主線,一是天地陰陽二氣的變化,二是天地對萬(wan) 物生命的仁愛。徐冬冬在創作談中寫(xie) 道:“創作《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八年間,真是時光如梭,卻又一分一刻也沒有蹉跎,不錯過每個(ge) 節氣帶來的時光福分,不錯過每一候帶來的瞬間感動,不錯過四季氣韻之變帶來的對宇宙生命觀的哲思,更不錯過哲思頓悟中對生命真、善、美的追求。”
名家對談,多維度解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曆史和現實意義(yi)
該書(shu) 匯聚了不同領域的多位名家,從(cong) 文化、藝術、科學、哲學等多維度闡述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曆史和現實意義(yi) ,幫助人們(men) 深入認識這一古老體(ti) 係的當代價(jia) 值。
作家、學者王蒙在本書(shu) 推薦序中講到,中華文化的精華是通達天地境界的,講究天人合一、師法造化、和而不同、美美與(yu) 共,在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中,我們(men) 古人的目光看到了宇宙萬(wan) 物,每一個(ge) 物候的生命都是可貴的,都和宇宙世界是一個(ge) 整體(ti) 、一個(ge) 係統。所以,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它所蘊含的宇宙觀、生命觀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具有現代性乃至後現代性的,放在今天以及未來,放在全球,都是很有意義(yi) 的。
王蒙談到,“正如新書(shu) 所言,七十二候,是天文觀,是以黃河流域為(wei) 依據的地理觀,是季節與(yu) 氣候的時間觀,又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業(ye) 文明觀,更是中國人的生命觀,是自然觀,是世界觀,是宇宙觀,是自古彌留的鄉(xiang) 愁鄉(xiang) 情,是對於(yu) 神州大地的讚美與(yu) 親(qin) 近,是對各種生命現象的關(guan) 注、興(xing) 味、好奇、想象與(yu) 富有好生之德的價(jia) 值觀。”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陳來,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都參與(yu) 了本書(shu) 的對話,從(cong) 氣象學、哲學、量子物理科學等不同維度,闡發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現實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