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產業協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發布時間:2022-02-23 15:53: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執筆:葉堂林、王雪瑩、劉越山)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精心謀劃、科學布局,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動京津冀地區發展向著更加均衡、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方向邁進。作為(wei)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深刻影響著區域發展的質量和成效,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guan) 鍵領域。

  近年來,麵對發展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京津冀地區緊抓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契機,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速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三地協同創新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呈現出一係列新的特征。

  功能定位不斷強化。京津冀地區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ge) “牛鼻子”,圍繞北京的“四個(ge) 中心”定位、天津的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等定位、河北的全國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等定位,著力調整優(you) 化城市布局和空間布局,有序開展產(chan) 業(ye) 承接轉移和對接協作。目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為(wei) “高精尖”經濟發展創造了空間,科技、信息、文化等領域“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市場主體(ti) 占比從(cong) 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

  結構布局持續優(you) 化。京津冀基於(yu) 各自功能定位,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區域分工格局。三地積極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不斷完善生產(chan) 力布局,以形成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為(wei) 導向,加快形成了分工合理、相互融合的產(chan) 業(ye) 格局。同時,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京津冀三地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北京對津冀地區溢出效應明顯,區域創新驅動能力持續增強。截至2020年,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過1200億(yi) 元,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津冀兩(liang) 地分支機構累計達8300多家,科技創新鏈加快形成。

  基礎保障不斷增強。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京津冀地區持續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ti) 化和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夯實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配套支撐體(ti) 係。同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加快推動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為(wei)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不斷夯實民生基礎。

  現實地看,京津冀地區發展形勢整體(ti) 良好。但也要看到,在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方麵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一方麵,京津冀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密集、人才與(yu) 資金充裕、服務業(ye) 發展繁榮,產(chan) 業(ye) 多處於(yu) 區域產(chan) 業(ye) 鏈中附加值較高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津冀地區產(chan) 業(ye) 則大都處於(yu) 附加值相對較低的製造配套環節。同時,北京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明顯,輻射帶動效應不足,三地產(chan) 業(ye) 發展梯度較大,產(chan) 業(ye) 良性互動有待加強。另一方麵,區域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融合不足。由於(yu) 區域內(nei) 與(yu) 高科技成果對接的產(chan) 業(ye) 化體(ti) 係支撐不足,部分科技創新成果的價(jia) 值實現受阻,存在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難、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不足、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進程相對滯後等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wei) 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作為(wei) 我國區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冀地區需適應新形勢、謀劃新思路,推動產(chan) 業(ye) 協同走深走實,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第一,發揮三地優(you) 勢,做優(you) 做強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三地產(chan) 業(ye) 發展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發揮各自的比較優(you) 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走合理分工、優(you) 化發展的路子。要進一步理順三地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chan) 業(ye) 合理分布和上下遊聯動機製,避免同質化發展。

  第二,加強互聯互通,推進市場一體(ti) 化。要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各類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並向優(you) 勢地區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立足於(yu) 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順暢流動,促進要素市場一體(ti) 化,繼續推動交通一體(ti) 化。

  第三,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科技轉化能力。要大力推動科學技術轉化應用,充分釋放北京的科技創新活力,大力推動津冀地區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還要推動區域內(nei) 重點產(chan) 業(ye) 鏈“補鏈”“強鏈”和“延鏈”,促進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鏈布局,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