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30+的愛情,看見人生更美好的模樣
作者:祖薇薇
“人生半熟,幸福卻半生不熟”。這是騰訊視頻輕熟齡戀愛觀察真人秀《半熟戀人》先導片的開場白。這檔節目中,10位30+的都市熟齡男女入住“半熟公寓”,展開了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戀愛社交體(ti) 驗。麵對愛情,他們(men) 勇敢追求但又進退有度,讓觀眾(zhong) 看到了熟齡男女相處過程中的魅力。
近日,節目迎來大結局,“大哥大嫂”黃瑞恩、羅穎如願牽手,“巴啦啦能量”王能能、羅拉成功發糖,落單的其他人也收獲了溫暖的友誼。
當“30+愛情”駛入戀愛綜藝賽道,棋逢對手的成年人愛情,不僅(jin) 呈現出更為(wei) 多元的婚戀觀,還通過“戀愛這件小事”折射出這個(ge) 時代關(guan) 於(yu) 情感、事業(ye) 、家庭的思考。
成年人的愛情“過招”
自《心動的信號》2018年播出以來,戀愛綜藝已經積累下一批核心用戶並成為(wei) 熱門賽道,每年都有多檔節目麵世展現戀愛的不同階段。不過“半熟”之前,戀愛綜藝嘉賓的年齡多以20到30歲人群為(wei) 主,其中表現的愛情呈現出類偶像劇般的陽光和絢麗(li) 。
但與(yu) 此同時,戀愛、結婚在更高的年齡段有著更為(wei) “迫切”的需求。來自民政部網站的數據顯示,近十年內(nei) 30歲以上年齡段結婚登記占比始終平穩增長,至2020年已達到47%,在城市中,30+才結婚更是一種普遍現象。某結婚交友網站發布的2021-2022年婚戀報告顯示,在30+單身人群中,雖然近八成男性、近九成女性都有過戀愛經曆,但他們(men) 的平均空窗期長達兩(liang) 年。是什麽(me) 讓30+單身人群難以“脫單”?他們(men) 對待婚戀又是怎樣的態度?《半熟戀人》的鏡頭聚焦在30+輕熟齡群體(ti) 身上,試圖通過他們(men) 的戀愛體(ti) 驗解讀這些問題。
相較於(yu) 20+甜寵的愛情模式,30+群體(ti) 擁有更豐(feng) 富的人生閱曆,更穩定的工作狀態以及更成熟的處事方式。如何通過戀愛展現這個(ge) 群體(ti) 的特點,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參考價(jia) 值?
《半熟戀人》首先在選人上就十分考究,男女嘉賓年齡在25-45歲,職業(ye) 覆蓋全麵且具有典型性,男嘉賓的職業(ye) 包括廣告、金融、服裝、醫療,女嘉賓的職業(ye) 涵蓋金融、自媒體(ti) 、藝術、攝影。
同時,已過而立的他們(men) 有著不同的情感經曆。有人因事業(ye) 空窗很久,有人因恐婚曾拒絕求婚者,有人離婚已育。不同的感情經曆造就了他們(men) 不同的愛情觀以及對理想型的要求。有人注重三觀一致性,有人注重精神交流,有人注重愛情平等性,有人注重外在氣質,有人注重內(nei) 在性格……這些形態各異的嘉賓代表了很多同他們(men) 一樣的30+人群,而他們(men) 在節目中勇於(yu) 脫離情感困境、奔向愛情的嚐試,也為(wei) 同齡人提供了有價(jia) 值的參考。
而在社交形式上,節目組也特別設計了網聊、互看朋友圈等環節,讓節目更貼合當下的社交狀態。入駐半熟公寓之前,嘉賓們(men) 進行“不看五官先看三觀”的網聊,通過微信聊天確立第一印象,掀起大量關(guan) 於(yu) 三觀和五官的討論。互看朋友圈環節,則非常符合戀愛中關(guan) 注對方社交平台的大眾(zhong) 心理,在各種暗示、試探、表白中激起了網友巨大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更好地展現和尊重30+人群的特點,節目組還最大限度地給予嘉賓個(ge) 人空間。每位嘉賓都有單獨房間,保證了獨處空間的同時,也利於(yu) 觀眾(zhong) 從(cong) 他們(men) 獨處的狀態中提取人物的不同側(ce) 麵,豐(feng) 富人物性格。
從(cong) 選人到環節設置,再到內(nei) 容表達,《半熟戀人》都從(cong) 現實出發,抓住30+人群在閱曆、情感上的特點,用還原真實社交場景的方式,提供了一場具有現實代表性的成年人“過招”。
“半熟”的愛情有成年人的直接和理智
真正展開追愛之旅後,心有靈犀,如何表達愛意、回應別人?愛而不得,如何辯證看待自己的平凡與(yu) 閃光?麵對競爭(zheng) 者,如何展現自己並且顧全別人?在尚未確定關(guan) 係的時候陷入多角情感,又該如何應對?《半熟戀人》中的嘉賓展現出成年人的坦蕩與(yu) 從(cong) 容。
第一次邀約,羅拉沒有收到邀請,她主動邀請心儀(yi) 的男嘉賓,雖然被拒絕卻依然表現得很灑脫:“我猜到他有約,但我覺得,告訴他我有這個(ge) 心意,也不是壞事。”
周錦舜一開始就喜歡羅穎,但第一次約會(hui) 邀約失敗。他沒有氣餒,依然大方表示自己對羅穎的喜歡,即使後麵羅穎選擇了黃瑞恩,他依然在坦白局送出了自己的禮物,表達了自己的愛意,然後坦蕩地祝福對方幸福。王能能在確定自己喜歡羅拉後,明確拒絕其他人的愛意。同時,他又給羅拉留出了足夠的空間,讓她和其他男嘉賓相處,以便進行比較。節目中,他對羅拉說:“因為(wei) 他(俞悅)對你好,所以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對你的好。”
在這場半熟的戀愛旅途中,不管是對心動的表達、接受,還是遲疑、拒絕,嘉賓們(men) 都能坦然麵對——與(yu) 他人相處中的融洽,與(yu) 自己獨處時的自洽,沒有擰巴和勉強。他們(men) 也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節目的問題——愛情是一場不關(guan) 乎歲月的課題,半熟的戀愛同樣有著愛情帶來的快樂(le) 和激動,隻是更多了一份成年人的穩重。
以愛情為(wei) 原點展開對人生的思考
隨著嘉賓們(men) 了解日深,有關(guan) 婚史、家庭、事業(ye) 、異地等基於(yu) 現實相處的話題也逐步展開,提醒觀眾(zhong) ,婚戀觀念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愛情從(cong) 來不是虛幻的想象,愛現實中的人,以生活為(wei) 目的,才能描繪出愛情美好而真實的模樣。
“半熟愛情研究所”的觀察員們(men) 通過對嘉賓的婚戀觀、兩(liang) 性相處細節、日常社交等維度進行分析和拆解,在更寬闊和多元的視角上展開人生思考。這其中既有圍繞羅拉、王能能的婚史與(yu) 生育展開的社會(hui) 觀念層麵的討論,也有圍繞周楠的成長,針對社交、性格、自我展現等問題的探究。理性派代表薛兆豐(feng) 用“債(zhai) 權”、“投資的長期與(yu) 短期”等經濟學概念解讀愛情,在他眼中,“兩(liang) 個(ge) 人在一起就像做企業(ye) ,穩定關(guan) 係是生產(chan) 性互補、消費性相同”,“愛情中的先來後到,在短期內(nei) 不重要、長期內(nei) 重要”,點出了年輕的愛情可以隻憑幻想,年齡增長後大家生活穩定,需要考慮雙方能否融入彼此的生活。
綜藝節目是人們(men) 洞察社會(hui) 的一扇窗口
透過“戀愛這件小事”展開的現實人生探討,讓《半熟戀人》產(chan) 生了遠大於(yu) “磕糖”、“治愈”的社會(hui) 反饋,節目以豆瓣評分7.6,在戀綜領域穩居高位。口碑持續發酵的同時,節目播放熱度也居高不下,在燈塔、藝恩、Vlinkage、貓眼、骨朵等行業(ye) 榜單屢登TOP1。此外,#唐藝昕說愛情需要彼此攜手彌補缺口##半熟戀人朋友圈環節好真實##半熟戀人小屋好像老友記#等話題詞也登錄熱搜。
《半熟戀人》的熱播也提示綜藝節目創作者,綜藝節目不隻是大眾(zhong) 娛樂(le) 消費品,還是人們(men) 洞察社會(hui) 的一扇窗口。節目中潛藏著社會(hui) 的情緒、觀點和價(jia) 值觀的碰撞,蘊含著非常豐(feng) 富的社會(hui) 思潮。
婚戀綜藝之所以長盛不衰,也在於(yu) 此。人們(men) 通過觀看婚戀綜藝獲得“嗑CP”的快感,學習(xi) 異性交往技巧,也從(cong) 中理解人性,感受社會(hui) 的變遷。隻有滿足觀眾(zhong) 這種對節目的剛性需求,戀愛綜藝才能真正與(yu) 觀眾(zhong) 產(chan) 生共情。(祖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