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遠程心理治療有效嗎

發布時間:2022-03-03 10: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環球視野】

  撰文:克勞迪婭·沃利斯(Claudia Wallis) 翻譯:賈明月

  疫情暴發前,臨(lin) 床心理學家萊斯莉·貝克爾-費爾普斯(Leslie Becker-Phelps)會(hui) 在私人辦公室接待來訪者。她會(hui) 密切觀察來訪者的舉(ju) 止和身體(ti) 語言,如果是伴侶(lv) 谘詢,她還會(hui) 觀察二人相處的氣氛。而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們(men) 保持社交距離,改變了原來的谘詢模式。現在,她的治療有時通過視頻會(hui) 麵進行,有時是通過電話。“我驚訝地發現這樣也有用。”

  貝克爾-費爾普斯並不是在疫情期間唯一轉換執業(ye) 方式的人。美國心理學會(hui) (APA)於(yu) 2020年10月發表了一項囊括1141名臨(lin) 床心理學家的調查,其中96%說自己為(wei) 患者提供遠程服務,也有同樣多比例的人判斷這種方式有效。而僅(jin) 僅(jin) 是在兩(liang) 年以前的2019年,還隻有21%的心理學家報告會(hui) 將視頻會(hui) 麵作為(wei) 一種服務選項,APA負責執業(ye) 方式轉變與(yu) 質量的資深主管林恩·布夫卡(Lynn Bufka)說。不過,患者依然會(hui) 懷疑:在視頻裏和心理治療師見麵,真的和麵對麵療法一樣有效嗎?那起初的診斷過程呢?會(hui) 不會(hui) 有些類型的療法比其他療法更適合遠程進行?對於(yu) 有些問題,我們(men) 有肯定的答案;但對另一些問題,答案還不確定。

  新冠肺炎疫情前很久,研究者就開始探究遠程心理療法的作用。大部分研究關(guan) 注的是用認知行為(wei) 療法(CBT)來治療的抑鬱症患者。這種療法的目的是改變消極的思考和行為(wei) 模式,“它非常適合研究,因為(wei) 它有著清晰的結構和程序”,布夫卡說。2018年,一項包含20項研究、涉及超過1400名患者的薈萃分析發現,不管是麵對麵進行還是遠程進行,CBT對於(yu) 抑鬱以及一係列焦慮障礙都同樣有效。“它可以單人做也可以小組做,可以用電話也可以做線上幹預,效果都沒什麽(me) 不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臨(lin) 床心理學家皮姆·蓋珀斯(Pim Cuijpers)說,他是這項薈萃分析的共同作者。

  研究者也研究了CBT的替代療法,不過不如CBT研究得透徹。蓋珀斯和荷蘭(lan) 、澳大利亞(ya) 的同事一道發現,人際心理治療(另一種高度結構化的療法)在線進行時,對於(yu) 抑鬱症狀的療效大體(ti) 與(yu) CBT相當;一項2020年的薈萃分析發現,即使是相比外在行為(wei) 更關(guan) 注問題根源的心理動力學治療,也可以通過科技手段有效實施。2017年有一篇綜述囊括了遠程治療退伍軍(jun) 人創傷(shang) 後應激障礙(PTSD)的41個(ge) 研究,發現治療PTSD的療法中也有同樣的結論。

  遠程技術同樣可以用來做診斷。不過,很多關(guan) 於(yu) 遠程療法的研究中,初始的診斷篩查是麵對麵進行的。“有人顧慮,遠程診斷可能無法確認患者的嚴(yan) 重程度。”布夫卡解釋道。不過現在保險公司放寬了遠程診斷和治療的規則,臨(lin) 床醫生也開始在初次評估中使用遠程工具。“我在想,這樣會(hui) 缺失微妙的、非語言的溝通——在攝像頭裏不會(hui) 像坐在房間裏那樣能捕捉到這些東(dong) 西。”馬薩諸塞州北安普頓庫利·迪金森衛生保健係統(Cooley Dickinson Health Care system)的精神科醫生彼得·霍爾珀林(Peter Halperin)說。不過他反而看到了其中的優(you) 點:“對某些人來講,第一次談論高情感濃度的話題時,就要走進一個(ge) 新地方、見一個(ge) 陌生人,是很困難的。我發現,如果是在自己家裏跟我交談,人們(men) 會(hui) 更容易表達。”

  當然,遠程治療也存在問題。APA的調查發現,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技術和聯網問題,以及患者很難為(wei) 談話找到私密空間。“在車裏接受谘詢很常見。”貝克爾-費爾普斯說。有些患者懷念麵對麵谘詢的親(qin) 密感,她自己也是。共處一室時,她可以利用身體(ti) 做出動作,患者煩躁時可以富有同情地前傾(qing) ,或者在有人過於(yu) 激動時她也能掌控局勢。

  和遠程辦公一樣,遠程治療似乎也注定會(hui) 持續下去。布弗卡說,很多地方還值得商榷,不過考慮到新冠時代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上升,讓人們(men) 有更多獲得治療的選項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方便,而是必須。

  (圖文由《環球科學》雜誌社供稿)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3日 14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