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家公園建設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共贏
作者:李瑩
近日,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青川唐家河片區內(nei) ,工作人員拍攝到兩(liang) 隻黃喉貂在雪中奔跑、跳躍、嬉戲。黃喉貂屬於(yu)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衡量和評價(jia) 一個(ge) 區域生態係統健全與(yu) 否的重要指示物種之一,也是控製和調節一個(ge) 區域生態平衡的關(guan) 鍵物種之一。黃喉貂的出現,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
建設國家公園是完善我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的製度創新,為(wei) 保護自然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林草局日前介紹,首批 5 個(ge) 國家公園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特別是在生態保護方麵,取得了新進展。筆者認為(wei) ,國家公園製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與(yu) 其探索建立生態保護與(yu) 民生改善的共贏之路密切相關(guan) 。
改善民生是實現生態保護的前提。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掘珍稀植物資源、獵殺珍稀野生動物,曾經一度成為(wei) 自然資源富集地區居民謀生的重要手段,但也給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災難。過去,在三江源地區,每年夏季有20萬(wan) 人挖掘蟲草,嚴(yan) 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隻有為(wei) 當地百姓找到脫貧致富的手段,使他們(men) 從(cong) 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中受益,生態環境保護才能落到實處。
國家公園建設始終堅持既要保護好自然生態係統,又要保障好原住民生產(chan) 生活,實現生態保護與(yu) 民生改善相統一。例如,三江源國家公園深挖百姓保護自然的力量,國家公園建設之初,在三江源生活的每戶人家中都有一人被聘用為(wei) 管護員做日常的維護、保護、監測工作。這種做法不僅(jin) 解決(jue) 了當地居民的生計問題,也充分調動起他們(men) 保護自然的積極性,築起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最基礎的保護屏障。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統籌各類資金9000萬(wan) 元,實施黃牛集中養(yang) 殖、黑木耳提質增效等一批民生發展項目,帶動部分原住居民年均增收1萬(wan) —2萬(wan) 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yu) 生態效益的雙贏。大熊貓國家公園構建起以核心保護區為(wei) 禁止開發區、一般控製區及外圍區域為(wei) 半開發區的生態旅遊發展格局。在外圍區域建起多條森林棧道,打造自然科普教育館、標本館,探索開展親(qin) 子遊、研學遊、綠道遊等活動。旅遊產(chan) 業(ye) 迅速發展,農(nong) 家樂(le) 老板們(men) 成為(wei) 最積極的巡護隊員。這些做法讓當地百姓嚐到生態保護的甜頭,贏得其對保護工作的支持。
當然,我們(men) 也要看到,改變一個(ge) 地方長期從(cong) 事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絕非易事,不僅(jin) 需要足夠的前期資金保障,還要逐步建立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同時,當地百姓也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改變生活習(xi) 慣、提高技術能力等。這就需要各方攜手、提前謀劃,做好各項配套措施。
資金是民生保障、產(chan) 業(ye) 轉型的基礎。在充分利用好各類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chang) 相關(guan) 政策措施並督促生態補償(chang) 資金及時到位。同時,盡快設立國家公園基金,在確保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公益屬性的前提下,鼓勵引導金融資本、社會(hui) 資本和公益組織參與(yu) 國家公園建設,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製。
發展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是幫助原住民轉產(chan) 轉業(ye) 的重要方式。但在個(ge) 別地方,原住民由於(yu) 缺乏養(yang) 殖技術,曾將幫扶人員贈送的種羊種牛直接賣掉或吃掉。由於(yu) 缺乏銷售經驗,特色產(chan) 品也曾出現銷路不暢的問題。這些現象提醒我們(men) ,幫助原住民轉產(chan) 轉業(ye) 不僅(jin) 需要提供資金、材料、設備等物質條件,更要在技術、營銷等方麵對當地百姓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和幫扶。
發展生態旅遊也是幫助原住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生態資源往往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生態旅遊的旺季較為(wei) 短暫。個(ge) 別地方存在“天價(jia) 餐費”、旺季宰客等現象,這無異於(yu) 殺雞取卵。為(wei) 實現長遠發展,需要加強監管,提高旅遊產(chan) 品的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提升旅遊產(chan) 品品質,逐步打響生態旅遊品牌。
實踐證明,隻有讓百姓依托自然資源獲得更多的經濟實惠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其保護自然的內(nei) 在動力。生態環境保護要始終堅持以人為(wei) 本,國家公園在建設過程中也要積極創新方式方法,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李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