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食住行用玩中體現“雙碳”行動
作者:夏光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方式也更加依賴能源消耗。在化石能源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下,能耗強度不斷升高的消費方式產(chan) 生了更大的碳足跡。“雙碳”行動要推動以能源結構調整和節約使用能源為(wei) 主體(ti) 內(nei) 容的能源革命,對現行生活能源消費格局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
近年來,國家采取了加快折舊、給予補貼等惠民政策,加快高能耗家用電器的更新,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部分替代了燃油汽車,對降低能耗和減少汙染物排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隨著“雙碳”行動深入推進,現行高度依賴能源消耗的社會(hui) 消費習(xi) 慣和消費模式還將發生深刻變化,低碳消費是未來消費方式的重要導向。
推進“雙碳”工作有助於(yu) 矯正過多物質消耗的消費方式。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物質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鏈條在拉長,產(chan) 品的精細化和精致化導致增加了很多過程性中間產(chan) 品。比如,2020年,我國快遞包裝廢物總量超過1000萬(wan) 噸。這些快遞包裝物在其生產(chan) 過程中消耗了很多能源並排放了溫室氣體(ti) ,控製其過度使用也是“雙碳”行動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
“雙碳”行動引導循環再生的可持續消費。為(wei) 了在不斷提高人民消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物耗增加而產(chan) 生的碳排放,必須對廢棄物加強循環再生利用,即在減量化基礎上加強資源化。我國正在製定《快遞包裝廢物汙染控製技術規範》,其中規定快遞包裝廢物的利用處置應按照循環使用、再生利用、降解處理、焚燒處置、填埋處置的優(you) 先順序進行選擇。事實上,隨著固體(ti) 廢物處置的環保要求日趨嚴(yan) 格,我國垃圾處理填埋和焚燒的成本在上升。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研究發現,如果按焚燒1噸廢塑料排放3.03噸二氧化碳、中和1噸二氧化碳需種55棵梭梭樹計算,2019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ye) 塑料製品產(chan) 量為(wei) 8184.2萬(wan) 噸,產(chan) 生廢塑料6300萬(wan) 噸,如果其中31%(約1953萬(wan) 噸)焚燒,將排放約5918萬(wan) 噸二氧化碳。因此,強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或循環再造,可以降低處置成本,並減少碳排放。
總之,“雙碳”目標和“雙碳”行動本質上是新增的對消費行為(wei) 的外在約束。我國由於(yu) 人口多、消費量大,在這種新增約束與(yu) 人民不斷提升消費水平的需求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正確處理二者關(guan) 係,總的方針應該是鼓勵消費、反對浪費。
在推進綠色消費方麵,國際上積累了不少經驗。為(wei) 減少家庭和辦公室人均碳排放,2021年德國提出到2030年基於(yu) 消費層麵的人均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將比2016年減少一半,主要辦法是減少食物浪費和增加自行車使用量。日本出台的《全球變暖對策促進法》規定,到2050年實現脫碳社會(hui) (碳中和),具體(ti) 措施包括少用空調的“涼裝”“暖裝”運動、合理使用交通工具的“智能移動”等。
對物質產(chan) 品進行循環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徑之一。2020年歐盟發布的《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覆蓋了包括電子和信息通信技術、電池和車輛、包裝、塑料、紡織品、建築住房、食品、水和營養(yang) 物質在內(nei) 的主要商品價(jia) 值鏈。2020年德國開始實施新修訂的《循環經濟法》,要求生產(chan) 商、零售商、銷售平台等把過去當做垃圾丟(diu) 棄的商品或包裝物進行捐贈或再利用。
《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先後出台,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入行動階段。筆者認為(wei) ,在開展“雙碳”行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加快推進生產(chan) 領域的綠色轉型與(yu) 大力促進綠色低碳消費是“鳥之雙翼”,兩(liang) 翼齊舉(ju) 方為(wei) 正道。促進綠色低碳消費、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可以從(cong) 衣食住行用玩等多方麵發力。
推行合理服裝消費。按照質樸、適用、品位原則進行服裝理性消費,減少對豪華衣物的商業(ye) 炒作。單位、學校等采購具有綠色低碳認證標識的製服、校服。鼓勵和規範公眾(zhong) 的舊衣公益捐贈行為(wei) 。
製止舌尖上的浪費。樹立文明健康的食品消費觀念,合理、適度采購、儲(chu) 存、製作食品和點餐、用餐。加強對食品生產(chan) 經營者反食品浪費情況的監督。深入開展“光盤行動”等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廚餘(yu) 垃圾回收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推廣綠色家居生活。全麵推廣綠色低碳建材使用及循環利用。發展綠色家裝,推廣使用節能燈具、節能環保灶具、節水馬桶等。推廣建築光伏應用,合理控製室內(nei) 溫度、亮度和電器設備使用。
發展綠色交通。引導消費者購買(mai) 輕量化、小型化、低排放的乘用車。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出行占比。加強行人步道和自行車專(zhuan) 用道等城市慢行係統建設。鼓勵共享單車規範發展。
增加綠色產(chan) 品供給。加強綠色低碳產(chan) 品質量和品牌建設,引導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和環保家具。推廣智能家電,參與(yu) 電網調峰,減少非必要耗能。
引導綠色文化旅遊。完善遊客集聚區域與(yu) 重點景區景點交通轉換條件,推進騎行專(zhuan) 線、登山步道等建設,引導遊客采取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夏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