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詩詞大會》:於詩詞盛宴中看見中國故事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高凱)3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yu) 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hui) 聯合主辦的《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基本宗旨下,本季節目圍繞“江山”“少年”“燃”“遇見”“稻香”“韻”“天地”“味道”“颯”“出發”十大主題,從(cong) 不同視角,於(yu) 古今相照中展現時代風貌。
首期節目以江山為(wei) 主題,在中華文化中,“江山”一詞既有實指,也有豐(feng) 富的含義(yi) 。幅員遼闊,江河湖海是目之所及的壯麗(li) 江山,同時,曆史、時代和一代代的民族英雄,又組成了江山二字的多重含義(yi) 。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代文人墨客譜寫(xie) 下中華民族燦若星河的詩詞,建構起波瀾壯闊的文化長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隻有人民是創造曆史的根本動力和主體(ti) 力量。在耳熟能詳的古典詩詞之外,首期節目還同屏對照毛主席在不同年代寫(xie) 下的江山之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wan) 戶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江山如畫,古代曾雲(yun) 海綠”,從(cong) 青年到晚年,在毛主席的詩詞中,人民與(yu) 江山融為(wei) 一體(ti) ,其中有建黨(dang) 百年來的曆史經驗總結,也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脈相承的見證。
少兒(er) 團、青年團、百行團、家庭團四大陣營組成現場百人團,來自天南地北、各行各業(ye) 的詩詞愛好者組成雲(yun) 中千人團。熒屏上,科技感與(yu) 文化之美交織並行,詩詞小劇場、身臨(lin) 其境、千人千問、畫中有詩等不同出題類型,又在多種形式中呈現江山的文化內(nei) 涵與(yu) 民族精神。
在詩詞小劇場中,來自三千年前周朝的何尊、重要青銅禮器利簋以第一人稱出現,不管是再現西周初年統治者治理天下、經營城邦革故鼎新的功業(ye) ,還是暗含敬天法祖之意的文化精神根源,都彰顯著中華文明的璀璨和源遠流長。中國青年報評論:“‘詩詞小劇場’作為(wei) 本屆詩詞大會(hui) 最具特色的創新題型,將把大家帶入沉浸狀態中去出題和答題。比如,何尊和利簋將‘開口說話’,讓觀眾(zhong) 從(cong) ‘史詩互證’的全新視角去理解詩詞、了解曆史。”
本季節目,參與(yu) 詩詞答題的嘉賓有不少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他們(men) 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也是祖國河山的守護者。來自中國救援山東(dong) 搜救犬機動專(zhuan) 業(ye) 支隊的蔣韓,就曾榮立援建北川個(ge) 人三等功,榮獲玉樹抗震救災先進個(ge) 人稱號。在與(yu) 詩詞為(wei) 伴的日子裏,他在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並將對祖國的熱愛,化為(wei) 一次次守護人民安全的行動。
繼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原則,《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以文化自信為(wei) 底色,優(you) 化比賽環節,創新互動模式,升級沉浸體(ti) 驗,從(cong) 室內(nei) 演播廳走到更廣闊的山川湖海,作為(wei) 2022年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節目的排頭兵,時值驚蟄率先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一道文化大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