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大家談】漫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托起民生穩穩的幸福

發布時間:2022-03-10 15:33: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謝偉(wei) 鋒

  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一件政治大事,全國兩(liang) 會(hui) 既回望中國在極不平凡的2021年的光輝曆程,更勾勒2022年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藍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民生問題。”

  從(cong) 響徹人民大會(hui) 堂的32次掌聲,到億(yi) 萬(wan) 網民在社交媒體(ti) 上的強烈關(guan) 注,不同場景匯聚成一個(ge) 共識——這是一個(ge) 能夠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民生溫度的報告。其中,關(guan) 於(yu)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眼,既進一步明確了社會(hui) 治理工作的目標,又提出了民生建設新的更高要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謀全局、幹實事、開新局,政府工作報告裏的每一行文字,都對應著14多億(yi) 中國人民的熱切關(guan) 注。作為(wei) 一個(ge) 統攬全局的綱領性文件,政府工作報告從(cong) 起草策劃到落筆成文的過程,必然要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而對於(yu)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指出,更體(ti) 現了黨(dang) 心與(yu) 民意的同頻共振。此時,無論從(cong) 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去觀察,都會(hui) 看到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新常態——百姓對民生的更高需求,不僅(jin) 是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滿足,更是對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期盼。基於(yu) 此,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著具體(ti) 落腳。

  “一切為(wei) 民者,則民向往之。”民生的內(nei) 涵,是要我們(men) 具有民胞物與(yu) 之心,把老百姓的急愁難盼時刻掛在心上。“保障適齡兒(er) 童就近入學”“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穩步實施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加強對超過1000萬(wan)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服務”“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政府工作報告裏的“民生紅包”,暖心又提氣。也要看到,因為(wei) 社會(hui) 治理還有不足,使得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導致不少難點和痛點等待紓解。破題是發展的必然,政府工作報告就以“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為(wei) 抓手,推動民生建設往實裏走、往深裏走。而這,也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的道路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破局之中需要方向的指引。“健全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重視社會(hui) 心理服務”“強化公共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推進國家安全體(ti) 係和能力建設”……仔細閱讀政府工作報告,會(hui) 發現它關(guan) 於(yu) “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的內(nei) 容是有要求、有標準、有措施,不啻是一張詳盡的“民生施工圖”。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推進社會(hui) 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沒有局外人,也沒有旁觀者,把它變成所有主體(ti) 都能參與(yu) 的生動實踐,就需要激發出人民內(nei) 部的力量,繼而凝聚起推動民生建設的偉(wei) 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托起民生穩穩的幸福。展望“十四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的推動下,億(yi) 萬(wan) 人民也將對美好生活有著更深層次的體(ti) 會(hui) 。字麵上的表述是言簡意賅,但背後卻是無數建設者踔厲奮發的模樣。確定目標,並為(wei) 之奮勇拚搏,最終才能體(ti) 悟奮鬥價(jia) 值。因此,對於(yu) 政府工作報告裏所提及的每一個(ge) 民生建設之目標、每一項社會(hui) 治理之舉(ju) 措,我們(men) 都不能隻停留於(yu) “熱議”或“解讀”,而更應該用一次又一次的奮鬥來讓它們(men) 一個(ge) 個(ge) 付諸現實。比“量”更難攻堅的是“質”,比“心”更難做到的是“行”。讓我們(men) 從(cong) 這個(ge) 春天出發,帶著社會(hui) 治理的有益探索,把充滿民生溫度的“中國故事”刻進2022的年輪。(謝偉(wei) 鋒)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