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傳了幾百年的手藝,不能到我這裏就斷了”

發布時間:2022-03-15 17:27:00來源: 四川日報

  原標題:皮影藝術家王彪:“傳(chuan) 了幾百年的手藝,不能到我這裏就斷了”

  傳(chuan) 承人的非遺絕活⑥

  40歲之前,王彪可能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hui) 重拾家裏傳(chuan) 承了350多年的皮影。雖然有著祖傳(chuan) 的皮影手藝,但在人生邁入不惑之年前,為(wei) 了生計,他不得不在深圳、北京等地打工,下煤窯、做裝卸工、通下水道……啥樣的工作都幹過。如今,王彪已在家鄉(xiang) 閬中組建起了“四川川北皮影藝術團”,並在閬中古城內(nei) 開辦了“王皮影博物館”,他說:“能親(qin) 曆非遺的複興(xing) ,重新拾起祖輩雕琢、表演過的皮影,很是欣慰。”

  已有“皮影戲(四川皮影戲)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中國名人錄”“國際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加身的王彪,最近進入了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名單。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成博

  走過“皮影嚴(yan) 冬”,創辦皮影藝術團

  皮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製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le) 和演唱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在我國流派眾(zhong) 多,僅(jin) 四川皮影戲就有成都、川北等分支。王彪家世代傳(chuan) 承的王皮影就是川北皮影的典型代表。“皮影作為(wei) 一項綜合性藝術,包含了製作、表演等多方麵的技術。”王彪說。

  王皮影傳(chuan) 到王彪這一輩,已是第七代。“我的技藝是跟著爺爺學的。”說起爺爺,他滿是敬佩,“10歲那年,我第一次看爺爺表演皮影戲,演的是《水漫金山》,當時就被爺爺的表演深深吸引了。”王彪的爺爺王文坤,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皮影藝人,在皮影製作、皮影操控、劇本台詞等方麵有很深造詣,1988年曾受邀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表演中國皮影戲,成為(wei) 第一個(ge) 登上金色大廳的中國農(nong) 民藝人。

  對王彪,爺爺寄予了厚望,把世代相傳(chuan) 的絕技傾(qing) 囊相授,從(cong) 敲鑼打鼓到唱川劇,再到操控皮影、製作皮影,爺爺自己教,也請劇團裏的師傅教。“那時還罰站,冬天在外迎著寒風,夏天在大太陽底下。午飯不準吃,隻有背好了才可以。”嚴(yan) 苛的訓練使王彪嫻熟地掌握了皮影表演各環節技藝。

  從(cong) 學習(xi) 皮影到繼承劇團,似乎應該水到渠成,但成年之後的王彪,首先遭遇的卻是“皮影嚴(yan) 冬”。“上世紀80年代,皮影確實火過,農(nong) 村但凡有婚喪(sang) 嫁娶活動,都會(hui) 請皮影劇團去表演。但很快,隨著電視、DVD普及,豐(feng) 富的節目內(nei) 容吸引了大量觀眾(zhong) ,剛剛複蘇的皮影很快又在市場衝(chong) 擊下式微了。”

  1989年,王彪離開了家鄉(xiang) ,外出打工。“對我沒能繼續表演皮影,爺爺非常遺憾,他曾跟我說,‘這祖傳(chuan) 的東(dong) 西,不能在你們(men) 這一代就不搞了呀!’可那時的現實是,靠表演皮影根本沒法養(yang) 家糊口。”

  直到2000年,王彪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看到了一副製作精美的陝西老皮影,“當時我就想,家裏傳(chuan) 了幾百年的手藝,不能到我這裏就斷了。”於(yu) 是他回到了四川,在成都認識了皮影收藏家趙樹同,並在趙樹同的支持下,重拾從(cong) 爺爺那裏學來的手藝,演皮影。2004年,已小有名氣的王彪回到家鄉(xiang) 閬中,創辦了“四川川北皮影藝術團”,自任團長,弟弟王舫任副團長。

  轉變傳(chuan) 承思維,在創新中找到發展生機

  傳(chuan) 統皮影戲的危機,一定程度上和整個(ge) 社會(hui) 的審美風向轉變息息相關(guan) 。回到閬中後,王彪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賦予皮影這項傳(chuan) 統的藝術形式新的表達風格。在他諸多的探索中,比較大膽的嚐試是一出被他稱為(wei) 《迪斯科》的皮影新戲。不同於(yu) 以往皮影戲中的角色都是古裝扮相,這出《迪斯科》裏,王彪把人物的服裝做成了色彩鮮豔的時裝,配樂(le) 也不再是戲劇的敲鑼打鼓,而變成了動感的迪斯科。

  與(yu) 此同時,結合近年來興(xing) 起的青少年研學旅行,王彪也利用自己的場地研發起了研學課程,比如他自己編劇並製作皮影形象的《小猴摘桃》,就圍繞一隻小猴子和一頭熊展開,卡通形象搭配著“友誼”故事,寓教於(yu) 樂(le) 。

  “現在,我們(men) 基本上是根據多數顧客的需求上演不同的戲,外國朋友多的時候我們(men) 就演《千裏走單騎》等傳(chuan) 統皮影劇目,年輕人來了可能就會(hui) 安排《迪斯科》,小朋友多的時候又有《小猴摘桃》《龜兔賽跑》等兒(er) 童劇。”對市場,王彪已很有經驗了。

  在皮影傳(chuan) 承中,幾百年來一直有“傳(chuan) 內(nei) 不傳(chuan) 外,傳(chuan) 男不傳(chuan) 女”的傳(chuan) 統,但王彪有意破除之。2006年底,王彪曾招了20多位學徒,打算培養(yang) 年輕一代的“王皮影”傳(chuan) 承者。“因為(wei) 學習(xi) 皮影確實苦,而且當時表演皮影賺錢有限,所以這批學員幾個(ge) 月後就走光了。”有些傷(shang) 心的王彪,直到2011年才第二次招徒。當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jue) 定把中國皮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這一次,王彪招了6名學員,全是大學畢業(ye) 生,“我跟他們(men) 每個(ge) 人簽合同,承諾在他們(men) 完成學業(ye) 後,可以留在藝術團就業(ye) 。”這也是王彪轉變非遺傳(chuan) 承思維的新嚐試,“此後,我們(men) 還和西華師範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支持大學生們(men) 來學習(xi) 皮影製作與(yu) 表演。”最讓他高興(xing) 的是,兒(er) 子王小兵也加入了王皮影傳(chuan) 承人隊伍,成了王皮影第八代傳(chuan) 人。

  2019年,王皮影博物館在閬中古城內(nei) 正式開館。這座占地約4畝(mu) 的博物館,古色古香,庭院風格頗具川北特色。王彪告訴記者,這座博物館,不僅(jin) 是川北皮影創作、傳(chuan) 承、發展的中心,還有展覽、演藝、銷售等多方麵功能,是參觀者全麵了解皮影曆史、近距離欣賞皮影藝術的窗口。

  達人檔案

  王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皮影戲(四川皮影戲)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出生在皮影世家,自幼跟隨爺爺學習(xi) 皮影,係統掌握皮影相關(guan) 的敲鑼打鼓、唱川劇、操控皮影、製作皮影等技藝。2004年,在家鄉(xiang) 四川南充閬中市創辦“四川川北皮影藝術團”並任團長。近年來,王彪不斷創新皮影戲內(nei) 容,破除皮影傳(chuan) 承中的諸多限製,促進皮影戲的複興(xing) 和傳(chuan) 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