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學把握“大思政課”的本質

發布時間:2022-03-17 14:47: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曾令輝(南寧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廣西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南寧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1年3月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hui) 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思政課不僅(jin) 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hui) 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men) 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大思政課”的重要論述,為(wei) 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和遵循。構建新時代“大思政課”格局,必須科學把握“大思政課”的本質。

  把握“大思政課”的學科內(nei) 涵,是構建“大思政課”的首要問題。構建“大思政課”不是另立一門新課程,而是立足當今國際國內(nei) 時代背景,麵向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使命,在繼續發揮現有的課堂思政課優(you) 勢基礎上的守正創新。“大思政課”是相對於(yu) 課堂思政課而言,是對課堂思政課內(nei) 涵的豐(feng) 富和發展。所謂“大思政課”,應該是基於(yu) 人的思想政治素養(yang) 形成與(yu) 發展規律,以學生學習(xi) 生活和成長發展為(wei) 時空維度,集合課內(nei) 課外、校內(nei) 校外、線上線下全時空領域鮮活思政教育素材,構建起縱向貫穿大中小學全學段、橫向貫通學校與(yu) 社會(hui) 全時空的思政課。它是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趨勢,也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和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的根本體(ti) 現,更是新時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的根本要求。“大思政課”首先是思政課,具有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和功能,是在課堂思政課基礎上的進一步守正創新,它不是別的什麽(me) 課,更不是拋離課堂思政課而另行開設的獨立的思政課。相對於(yu) 課堂思政課而言,“大思政課”在教學理念上,將進一步改變課堂思政課局限於(yu) 課堂教學的教學觀,轉向思政課知、情、意、行等多要素協同融合的大教學觀。在教學理念上,更能符合和彰顯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與(yu) 發展規律。在教學資源上,“大思政課”將進一步改變課堂思政課教學資源局限於(yu) 教材、書(shu) 本和文件等,轉向更能聚集、整合和優(you) 化課內(nei) 課外、校內(nei) 校外、線上線下全時空領域鮮活的教學資源,更加貼近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發展所需。在教學與(yu) 育人質量上,“大思政課”將進一步改變課堂思政課理論講授單一的局限,轉向運用理論講授、情境體(ti) 驗、實踐鍛煉等多種教學方法,深度激活教師教的主體(ti) 性和學生自主學習(xi) 的主體(ti) 性,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鮮活性、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課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科學把握“大思政課”的外延,是把握“大思政課”本質的基本要求。“大思政課”作為(wei) 思政課,不因其“大”而模糊外延和邊界。構建和實施“大思政課”,切記不因其“大”而“泛”,因為(wei) “大思政課”不是包羅萬(wan) 象的,不應把所有的育人活動和實踐活動都歸結在“大思政課”範疇。“大思政課”之所以“大”,在於(yu) “大思政課”相對於(yu) 課堂思政課而言,其邊界與(yu) 外延的延伸、拓展與(yu) 豐(feng) 富。在教學時空上,“大思政課”突破了課堂思政課空間的局限,轉向構建以學生學習(xi) 生活和成長發展為(wei) 時空維度,從(cong) 課內(nei) 向課外延伸,從(cong) 校內(nei) 向校外延伸,從(cong) 線下現實社會(hui) 向線上虛擬社會(hui) 延伸,從(cong) 學段思政課向全學段思政課延伸,構建起縱向貫穿大中小學全學段、橫向貫通學校與(yu) 社會(hui) 全時空的思政課。具體(ti) 體(ti) 現在,一是在學段思政課教學中,構建起從(cong) 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延伸與(yu) 拓展,實現思政課程與(yu) 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二是在思政課空間上,從(cong) 課堂思政課向課外思政課和社會(hui) 思政課拓展,從(cong) 線下思政課向線上思政課延伸,實現思政教育從(cong) 學校延伸到社會(hui) ,從(cong) 線下延伸到線上;三是從(cong) 學段思政課向全學段思政課延伸,實現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ti) 化,貫穿青少年成長和發展全過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思政課”實施的主體(ti) 依然是學校的思政課教師,教學對象依然是在校青少年學生,教學內(nei) 容依然是以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為(wei) 主,集合課內(nei) 課外、校內(nei) 校外、線上線下的思政教育資源,豐(feng) 富和充實思政課教材內(nei) 容,不斷增強思政課鮮活度、吸引力和親(qin) 和力。在實施“大思政課”過程中,不能將“大思政課”作為(wei) 一個(ge) 筐,什麽(me) 都往裏裝,切忌將“大思政課”泛化和虛化的現象。

  “大思政課”除了具備課堂思政課的一般特性外,還具有自身的特性。“大思政課”彰顯出學校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雙向互動的特性,一方麵,“大思政課”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學校小課堂理論教育把基本理論和原理講清楚、講透徹,增強學生的理論認知;另一方麵,通過社會(hui) 大課堂實踐教學,深化學生對社會(hui) 實踐中麵臨(lin) 的重大現實問題的理性思考,進而深化、增強和鞏固對思政課講授的基本理論的認識、認同。“大思政課”顯示出課程統一性與(yu) 資源多樣性結合的特性,一方麵,“大思政課”通過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內(nei) 容、教學管理、教學標準和教學評價(jia) 等方麵的統一性,確保不偏離思政課的本位;另一方麵,不斷增強“大思政課”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式、教學載體(ti) 、教學途徑等方麵的多樣性,既確保“大思政課”的規範性、科學性、權威性,又能結合社會(hui) 現實和學生的實際,運用更多豐(feng) 富鮮活的思政教育素材講“活”思政課,克服簡單照本宣科的現象,增強教學親(qin) 和力、感染力。“大思政課”呈現出教師主導性與(yu) 學生主體(ti) 性協同的特性,在“大思政課”教學中,一方麵,教師要發揮好思政課教學的主導性,落實好思政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確保“大思政課”不偏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另一方麵,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wei) 中心,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與(yu) 接受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讓學生在教師主導下參與(yu) “大思政課”教與(yu) 學全過程,發揮學生主體(ti) 性作用。“大思政課”蘊含著顯性教育與(yu) 隱性教育融合的特性,一方麵,顯性教育隻能加強不能削弱,要理直氣壯辦好思政課;另一方麵,也要充分挖掘其他課程和社會(hui) 生活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結合社會(hui) 生活講好思政課,開展好隱性教育,更好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大思政課”除了具有課堂思政課一般的教學矛盾與(yu) 規律以外,還有其特殊矛盾與(yu) 規律。要科學理解“大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矛盾。從(cong) 思政課教學縱向時空看,“大思政課”的基本矛盾體(ti) 現在大中小學思政課各學段之間教學時空堵塞的矛盾;從(cong) 思政課教學橫向時空來看,體(ti) 現在學校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之間教學時空壁壘的矛盾。要科學運用“大思政課”教學規律。“大思政課”的教學規律是由自身基本矛盾決(jue) 定的,從(cong) “大思政課”縱橫多維立體(ti) 教學時空場域來看,“大思政課”教學的規律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育與(yu) 引導的規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培育與(yu) 引導,貫穿於(yu) “大思政課”全時空全過程,在“大思政課”教學中發揮支配、主導、製約作用,是“大思政課”教學的基本遵循。人在哪裏,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育和引導就在哪裏。當代青少年學生是在多維立體(ti) 虛實融合的時空場域中成長的,學生在學校,思政課就在學校,學生在社會(hui) ,思政課就在社會(hui) ,學生在網絡上,思政課就要在網絡上,這是構建“大思政課”教學格局的客觀要求。“大思政課”正是從(cong) 多維度、多角度、多方麵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和發展施加培育與(yu) 引導。

  (本文係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1BKS031]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