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遇冷的古裝劇,少了些什麽

發布時間:2022-03-17 14:50:00來源: 解放日報

  作者:從(cong) 易

  ■這些輕量化的古裝劇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因為(wei) 投資“小”,忽略了製作上的精細,“小而美”是少數,“小而醜(chou) ”不幸成為(wei) 主流

  ■現實主義(yi) 不是現實題材,它是一種創作手法,任何傑出的古裝劇、家庭劇、年代劇、職場劇等,其共同點都是恪守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手法

  ■古裝劇應該找到曆史人物與(yu) 當代觀眾(zhong) 的情感聯結點,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表達一種能夠穿透曆史、抵達現實的現代意識

  當下的古裝劇創作,似乎未能令觀眾(zhong) 感到滿意。粗略統計,2021年在電視台和視頻網站上播出的古裝劇數量有60餘(yu) 部,而豆瓣評分及格以上的不足10部。被寄予厚望的一眾(zhong) S+級別(視頻網站對於(yu) 網劇的最高級別)古裝劇,從(cong) 年初的《上陽賦》《鬥羅大陸》《有翡》《錦心似玉》《長歌行》,到暑期檔的《千古玦塵》,再到歲末的《風起洛陽》《雪中悍刀行》,均徘徊於(yu) 及格線上下,未能取得耀眼的成績。其他諸多中小成本古裝劇,更是口碑平庸。

  過於(yu) 迷信IP的副作用已顯現

  長期以來,古裝劇是最受國內(nei) 觀眾(zhong) 喜歡的電視劇劇種,受眾(zhong) 基礎龐大,這些年也有爆款代表作。但2021年S+級別古裝劇紛紛折戟,意味著傳(chuan) 統的“大IP+大投資+大製作+流量明星=爆款”的公式在失效。

  不難發現,前文所列舉(ju) 的S+級別的古裝劇,幾乎都改編自網絡小說,隻有《長歌行》是改編自漫畫。譬如《鬥羅大陸》改編自唐家三少的同名小說,《錦心似玉》改編自吱吱的小說《庶女攻略》,《雪中悍刀行》改編自烽火戲諸侯的同名小說……這些小說多是擁有眾(zhong) 多讀者的網文大IP,將它們(men) 改編成影視劇,天然地就具有話題量,宣發事半功倍,也自帶一定數量的觀眾(zhong) ,更有可能成為(wei) 爆款。出於(yu) 這個(ge) 原因,幾年前影視圈出現了爭(zheng) 搶網文IP的熱潮。

  但過於(yu) 迷信IP的副作用正顯現出來。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不少熱門網絡小說本身其實頗為(wei) 平庸,更致命的是,網絡小說的高度模式化。譬如小說《鬥羅大陸》和小說《雪中悍刀行》都屬“男頻”裏的爽文,雖然寫(xie) 作者的風格不一樣,但起承轉合卻分享著相似的“流程”:熱血少年在機緣巧合之下習(xi) 成絕世武功,之後少年不斷打怪升級中,一次次以弱勝強,一步步逆襲成王,造福天下。這兩(liang) 部小說改編影視劇時的執筆編劇都是王倦(《慶餘(yu) 年》編劇),它們(men) 最後都有點“王倦化”了:以爽感為(wei) 核心,再加上三分權謀,三分江湖,三分喜劇。無怪乎有人說,看著《雪中悍刀行》,還以為(wei) 自己是在看《慶餘(yu) 年2》呢。

  至於(yu) 那些帶有仙俠(xia) 和奇幻元素的古裝偶像劇,談情說愛是核心。其中仙俠(xia) 劇的同質化程度最高。仙俠(xia) 世界裏的神啊、仙啊,都活了幾千年幾萬(wan) 年了,但他們(men) 的格局就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樣,戀愛大過天,幾世輪回的主要精力都用來談戀愛了。觀眾(zhong) 對《千古玦塵》態度的冷淡,映射出仙俠(xia) 劇同質化的危機:“三生三世談戀愛”也會(hui) 跟“白馬王子與(yu) 灰姑娘”“霸道總裁愛上我”一樣變得俗不可耐。

  缺乏建構更宏大更理想世界的能力

  除了麵目雷同外,一些古裝大劇令人失望的另一個(ge) 根本症結是:雖是大製作,格局卻不大。從(cong) 《有翡》《鬥羅大陸》到《千古玦塵》《雪中悍刀行》,“俠(xia) ”都是這些劇集所要烘托的主人公品質。身在爾虞我詐、世事難料、身不由己的江湖,俠(xia) 之為(wei) 俠(xia) ,不是他們(men) 順應江湖規則,被江湖所同化,成為(wei) 貪生怕死、唯利是圖、恩怨不分的小人;俠(xia) 之大者,在於(yu) 為(wei) 國為(wei) 民,在於(yu) 對正義(yi) 的堅守,在於(yu) 替天行道、懲惡揚善的快意恩仇,在於(yu) 對絕望命運和殘酷法則的反抗……

  如今的一些古裝大劇,卻在丟(diu) 失“俠(xia) ”的內(nei) 核,它失去了想象和建構一個(ge) 更宏大更理想的世界的能力,兒(er) 女情長比家國天下擺在更重要、更迫切的位置。如果三生三世隻為(wei) 戀愛,“仙俠(xia) ”隻有“仙”沒有“俠(xia) ”,如果武俠(xia) 世界,都在忙著權謀和“搞笑”,那麽(me) 劇集傳(chuan) 達給觀眾(zhong) 的價(jia) 值內(nei) 核,也是逼仄的、狹隘的。

  大製作的古裝劇以外,大多數古裝劇都是小成本,足見2018年“限古令”仍在持續影響著古裝劇創作,仍在持續擠壓行業(ye) 泡沫、遏製虛假繁榮。這兩(liang) 三年,古裝劇每年的備案數目都不高。譬如2021年1月至11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總數為(wei) 447部,古裝劇僅(jin) 為(wei) 19部。古裝劇跳出戲說、宮鬥、曆史虛無主義(yi) 等窠臼,將更多精力投注於(yu) 武俠(xia) 、奇幻、仙俠(xia) 、喜劇、甜寵、探案等古裝題材。小而美,正成為(wei) 古裝劇新的追求。演員陣容上,不選最貴的,盡量選取對的;主題表達上,不追求宏大敘事、宏大框架,而在細分的主題上做到極致,既有生活化、輕量化的一麵,也能由極致抵達思考的深度。

  眾(zhong) 所周知,跟當代都市劇相比,古裝劇的投資耗費往往會(hui) 更大。比如古裝劇需要搭幾十個(ge) 上百個(ge) 外景,大到一座城池,小到一簾帷幔,怎麽(me) 搭建、如何擺放,全都經過工作人員的精心設計,一次轉場可能就得出動多輛道具車;比如人物的造型,服裝和頭飾是什麽(me) 年代不能錯亂(luan) ,演員的儀(yi) 態舉(ju) 止等也要考究……如今我們(men) 所能看到的那些經典的古裝劇,背後都花費了主創者無數的時間、精力和心血。例如1987年版《紅樓夢》,前後就花費了7年時間:2年研討,2年籌備,3年拍攝。化妝造型師楊樹雲(yun) ,當年把《紅樓夢》讀了7遍,成了半個(ge) 紅學專(zhuan) 家,給劇裏幾十個(ge) 演員設計出了160個(ge) 造型。他談到這段經曆時說:“我看了多少古代繪畫,臨(lin) 摹了多少作品,翻閱了多少史料與(yu) 資料,吸收了多少姊妹藝術的造型精髓。現在的人,不會(hui) 也不願意下那麽(me) 大的功夫,對中國五千年傳(chuan) 統的熱愛欠缺。”

  應找到曆史人物與(yu) 觀眾(zhong) 的情感聯結點

  “小而美”的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近來,古裝劇頻頻登上熱搜的關(guan) 鍵詞是“審美降級”:布景粗糙、造型隨意、道具穿越、人物言談舉(ju) 止現代化……觀眾(zhong) 看不到製作方的嚴(yan) 謹與(yu) 誠意,也察覺不到古裝劇應有的曆史感。比如《國子監來了個(ge) 女弟子》中有一個(ge) 片段,女演員披著一頭焦糖色還頗具蓬鬆感的頭發,身穿白色浴袍。隻看這個(ge) 片段還以為(wei) 是在快捷酒店呢,哪裏是古代的語境?鞠婧禕在《慕南枝》中的造型與(yu) 妝容,與(yu) 她在《芸汐傳(chuan) 》《漂亮書(shu) 生》《如意芳霏》等劇中的扮相也幾乎一樣,但這些劇集的曆史背景並不一樣……

  這些輕量化的古裝劇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因為(wei) 投資“小”,忽略了製作上的精細,“小而美”是少數,“小而醜(chou) ”不幸成為(wei) 主流。絕大多數豆瓣評分都不及格,更有得三四分這樣的慘案。為(wei) 什麽(me) 製作方追求“量”,不惜“爛”也要“濫”?主要還是受到視頻網站策略的影響。為(wei) 了留存會(hui) 員,視頻網站需確保有足夠數量的新劇填充內(nei) 容庫,以至於(yu) 盲目追求劇集的數量,犧牲了質量。但觀眾(zhong) (也包括視頻網站的會(hui) 員)寧願“少而精”,也不要“多卻爛”。因此,古裝劇的備案數目下跌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把錢都花在刀刃上,不盲目追求數量,一年多出幾部古裝精品劇,“小而美”“少而精”,古裝劇反而能行穩致遠。

  小成本古裝探案劇《禦賜小仵作》成為(wei) 2021年國產(chan) 古裝劇的“年冠”,豆瓣評分8分。它並非什麽(me) 大IP改編,演員也是沒什麽(me) 流量的新人,但憑借優(you) 秀的質量,口碑不斷發酵,反而成為(wei) 2021年好評度最高的古裝劇。原因無他,尊重戲劇的創作規律,小成本卻不忘打造精品的初衷。既然是探案劇,那麽(me) 它就踏踏實實、本本分分進行探案推理,情節嚴(yan) 謹、邏輯在線;不時通過古風小漫畫為(wei) 觀眾(zhong) 還原案件過程,頗具巧思;哪怕因為(wei) 投資有限,服化道簡略了一些,但“簡略”卻不“粗糙”,力爭(zheng) 嚴(yan) 謹準確,案件該有的美術配置不馬虎,實景拍攝不摳圖……劇集尊重觀眾(zhong) 的智商、尊重觀眾(zhong) 的審美,觀眾(zhong) 也不吝好評。

  知名導演鄭曉龍有一個(ge) 發人深省的說法:“古裝劇也要有現實主義(yi) 精神。”現實主義(yi) 不是現實題材,它是一種創作手法,任何傑出的古裝劇、家庭劇、年代劇、職場劇等,其共同點都是恪守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手法,就像《人民日報》一篇評論文章寫(xie) 到的,“要從(cong) 真實的人、事、物和客觀的曆史邏輯出發,通過對當下和過往兩(liang) 種時空的準確把握,呈現其發展軌跡和規律,觸發人們(men) 對現實生活的觀照”。

  古裝劇應該找到曆史人物與(yu) 當代觀眾(zhong) 的情感聯結點,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表達一種能夠穿透曆史、抵達現實的現代意識。就比如《禦賜小仵作》裏有個(ge) 橋段,當手下責怪女主角“輕信”才被騙時,男主角糾正道:“這話她父母說得,親(qin) 友說得,尋常路人說得,唯獨公門之人說不得。公門人若要求百姓日防夜防,時時處處謹小慎微,那朝廷養(yang) 我公門之人何用?”這就是古代民本思想的現代闡釋。

  這並不是說要古代人物揪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而是應該意識到:古裝劇不是糟粕觀念的承載者,而應該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將精華部分與(yu) 現代價(jia) 值觀結合起來,並予以強化凸顯,讓古裝劇具備突破性和創新性的表達,以史為(wei) 鏡,觀照今人。這是優(you) 秀古裝劇的最高價(jia) 值,亦是我們(men) 對未來古裝劇的期待。(從(cong) 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