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如何以研促教

發布時間:2022-03-22 14: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這項研究,就是要引導教師形成數學概念教學範式,實現數學概念從(cong) ‘學術形態’向‘教育形態’的轉化,讓‘冰冷的美麗(li) ’激發出‘火熱的思考’,從(cong) 而讓學生跳出‘刷題’怪圈。”

  在2021年底教育部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ou) 秀成果獎獲獎名單裏,廈門一中教師王淼生的著作《概念:數學教學永恒主題》獲得了二等獎。而在他口中“很意外,沒想到”的榮譽,“薄發”背後是常人想不到的“厚積”——在19年任教高三畢業(ye) 班期間,他發表過300餘(yu) 篇論文,出版3部專(zhuan) 著、6部合著,主持或作為(wei) 核心成員實施了包括3項全國課題在內(nei) 的16項研究。

  “做研究”不再是大學教授、教育研究者的專(zhuan) 利,近年來,尤其是“雙減”後,越來越多中小學教師加入其中,一項項課題、一個(ge) 個(ge) 項目、一絲(si) 絲(si) 靈感,他們(men) 在教學科研的舞台上發揮才幹、展現水平,為(wei) 課內(nei) 提質增效總結規律、提煉方法、貢獻智慧。

  1.反思教學,激發學生學習(xi) 探究的興(xing) 趣

  從(cong) “知”到“信”再到行動,究竟哪一個(ge) 環節才是讓思政課“真有效”的破題關(guan) 鍵?“雙減”以來,這個(ge) 問題一直縈繞在華東(dong) 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思政課教師陳明青的腦中。每周的思考,她會(hui) 帶到團隊中交流分享——這是一個(ge) 由16名來自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教師共同組成的、為(wei) 期三年的學習(xi) 共同體(ti) ,共同發現問題、申報課題,一起“攻關(guan) ”。

  “課題都是來源於(yu) 實踐,”陳明青表示,加入上海市“雙名工程”的“攻關(guan) 計劃”團隊後,自己和團隊成員一同研究“高階思維視角下思想政治學科的課堂教學策略”。為(wei) 什麽(me) 會(hui) 想到研究“高階思維”?“思政課上學生學習(xi) 了很多理論,但我們(men) 也發現,學生‘會(hui) 背’和‘真信’之間存在一段距離。如果隻是‘會(hui) 背’,上課互動和提問的質量不高,就很難引發學生內(nei) 心真正的觸動。如何彌合這段距離?我們(men) 試圖引入高階思維,讓學生學會(hui) 在比較中分析,在價(jia) 值衝(chong) 突中鑒別,在實踐中有所創新創造。”

  辦過講座、開過課、切磋過、也爭(zheng) 吵過……陳明青這樣描述“學習(xi) 共同體(ti) ”裏的思維碰撞。一次大家在討論中小學思政課講愛國主義(yi) 該怎麽(me) 講時,團隊裏的初、高中老師共同使用了一個(ge) 案例——“愛國三問”,那它究竟更適合哪個(ge) 學段?從(cong) 反饋來看,初中課堂的效果比高中好。“這件事給我們(men) 的啟發是,不能主觀臆斷教高中就一定要‘難於(yu) ’初中,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高階’並不一定是年級高、知識點難,而是比學生的認知起點要高,這才是有效的課堂。”

  通過做課題、做項目,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感知,也是雲(yun) 南省會(hui) 澤縣茚旺高級中學教師趙慶準的感受。以特崗教師身份來到這座滇東(dong) 北小縣城從(cong) 教的他,在學校推薦下,加入了一個(ge) 雲(yun) 南“萬(wan) 人計劃”教師發起的工作坊,“坊裏的前輩們(men) 都是教學牛人”。

  在研討中,讓趙慶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ge) 詞是“課程創生”。“以前這個(ge) 概念聽都沒聽說過,通過搜索資料、找論文閱讀、請教前輩,反思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識到教師不僅(jin) 僅(jin) 是課本知識的傳(chuan) 授者,也可以做課堂的創造者與(yu) 開發者。”

  趙慶準說,“例如前兩(liang) 天講到圓的方程,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一個(ge) 任務,讓他們(men) 回去測量一下附近小橋和水麵寬度,並引導他們(men) 思考:水位如果下降一米或者上升一米,水麵寬度會(hui) 如何變化?如何建立坐標係解決(jue) 問題?”他表示,通過引入一些有趣的問題情境、鮮活的例證、實踐活動,不僅(jin) 課堂氣氛活躍了,也激發了學生學習(xi) 、探究的興(xing) 趣。

  2.搭建平台,教師個(ge) 體(ti) 經驗走向“大家共享”

  遴選60所“研學課堂”實驗學校,啟動120項“研學課堂”、60項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專(zhuan) 項課題申報……“麵對‘雙減’的新要求,作業(ye) 和課堂教學要實現‘雙提質’。”江蘇省鎮江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譚慶仁介紹,去年10月全市啟動的研學課堂課題申報,正是通過構建基於(yu) 教學體(ti) 係重構的課堂教學新樣態——“研學課堂”,對教育目標、教學內(nei) 容、教學策略、教學評介和學業(ye) 評估進行必要的整合,以達到改變課堂質態、促成學科育人和提升教師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的教學改革總目標。

  “有時發現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ge) 探究過程。老師教課很多年,如果逐漸‘沒有問題’了,他的專(zhuan) 業(ye) 水準實際上是下降的。如果越教越覺得有差距,覺得不少維度還沒處理好,自然而然會(hui) 在教學過程中產(chan) 生科研課題。”陳明青說。

  “近些年我們(men) 旗老師們(men) 的科研意識比原來強了很多,氛圍也濃了, 他們(men) 會(hui) 自主申報一些自己的小課題,還會(hui) 參與(yu) 興(xing) 安盟、自治區級課題,甚至國際級課題或專(zhuan) 項。”內(nei) 蒙古科右前旗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楊金輝介紹, 中心不但參與(yu) 教師立項課題、按程序舉(ju) 辦開題報告會(hui) , 也參與(yu) 中期的跟進檢查、督促指導,並引導教師把課題做實、做好、 做出成果,還會(hui) 在結題後幫助教師提煉梳理,形成可供推廣、借鑒的範例。

  楊金輝坦言,“雙減”後,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精心設計作業(ye) 和考試,為(wei) 教師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考課題。“我們(men) 發展中心的英語教研員 帶著來自全旗多所學校的七八名優(you) 秀教師申報了‘初中英語作業(ye) 設計與(yu) 實施’自治區級課題,立項後在 積極開展具體(ti) 研究,目前已經設計出一些樣例作業(ye) 模板。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多年摸索總結的‘3-2-1’教學法,通過實驗對比其他同型班教學,教學質量確實有明顯提升,目前已經推廣到全旗6所學校。”

  3.強化保障,讓回歸教學本質的研究多起來

  “中小學教師發表的論文中,探討最多的是各學科教學方法策略問題,其次是德育工作。”吉林省通化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語晗對近年參與(yu) 市級教育科學優(you) 秀成果評獎的88篇論文作了統計,發現其中有52篇探討的是各學科教學中常見的實踐性問題。“與(yu) 課程改革初期更熱衷關(guan) 注新理念、新方法不同,這可看作是教師參與(yu) 教學研究的科學理性的一種回歸。”

  “‘教育教學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師實際具有的指導、分析和解決(jue) 具體(ti) 教學實踐中各種矛盾問題的能力,而好的教學論文能體(ti) 現教師分析和解決(jue) 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也是能科學完整、具體(ti) 精細地反映其理論素養(yang) 和實踐智慧的方式。”高語晗認為(wei) ,近年來各級中小學教師培訓普遍缺乏指導教師規範發表學術成果的內(nei) 容,“各級教育科研部門應幫助指導基層學校強化規範化管理意識,倡導廣大教師在正規的教育類刊物上發表學術成果,並建立科學的科研成果管理流程,開展規範、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教師的教育教學保持不斷探索、追求科學真理的‘本真’狀態。”

  “希望能給予有誌於(yu) 科研的中西部基層教師更多經費、專(zhuan) 家資源支持,並讓做出成果的老師更有榮譽感、獲得感。”楊金輝說,做教研本身對教師來說是個(ge) “長跑”的過程,不能期待短期出結果,需要不斷尋求方法,需要通過討論、交流獲取靈感,需要堅持不懈的勁頭,還需要有理論功底、較高的站位格局、梳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2日 13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