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徽商文書資料 深化拓展徽商研究
【光明學術筆談】
作者:馬勇虎(黃山學院教授)
徽商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並保存了數量可觀的商業(ye) 文書(shu) 資料。遺存的徽商商業(ye) 文書(shu) 類型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具體(ti) 記錄了徽商資本組合、貨源組織、市場銷售、經營開支和貨幣結算等經營活動,較為(wei) 細致地呈現了徽商經營的實際形態,是徽商研究乃至中國商業(ye) 史、社會(hui) 經濟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
徽商文書(shu) 是徽州文書(shu) 的主要類目之一,因此徽商文書(shu) 的發掘整理亦得益於(yu) 20世紀五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徽州文書(shu) 兩(liang) 次大規模的發現。在兩(liang) 次徽州文書(shu) 大發現中,徽商商業(ye) 文書(shu) 得到了初步的整理,相繼公布出版了部分整理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徽州千年契約文書(shu) 》(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等。但是,在這些整理成果中,公布的徽商文書(shu) 數量偏少,且係統性也略顯不足。與(yu) 此同時,在徽商文書(shu) 發掘整理的過程中,學者們(men) 開始利用文書(shu) 資料研究徽商,例如張海鵬先生等主編的《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第十章“徽商個(ge) 案研究”,即利用了多份契約合同、鬮書(shu) 及商業(ye) 賬簿等文書(shu) 資料,研究了徽商經營方式。其後雖然也有部分徽商文書(shu) 研究成果的發表,然而大多隻是停留在個(ge) 案研究的層麵,綜合利用文書(shu) 的整體(ti) 研究成果不多,也說明徽商文書(shu) 資料的限製,製約了徽商研究的深度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一大批包括徽商文書(shu) 在內(nei) 的徽州文書(shu) 整理成果影印出版,如劉伯山主編《徽州文書(shu) 》1~6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至2017年版)、李琳琦主編《安徽師範大學館藏千年徽州契約文書(shu) 集萃》(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封越健主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徽州文書(shu) 類編》(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2019年版)等,以及各地徽州文書(shu) 數據庫的上線,為(wei) 進一步利用徽商文書(shu) 資料、深化徽商研究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徽商文書(shu) 類型多樣,係統完整,為(wei) 深化拓展徽商研究提供了門類齊全的原始資料。從(cong) 業(ye) 已公布的徽商文書(shu) 來看,在徽商經營的鹽、典、木、茶等行業(ye) 中,幾乎每個(ge) 經營環節都有文書(shu) 遺存,顯現出徽商文書(shu) 類型的多樣性和係統完整性。例如,在商號開業(ye) 之初,既有商人出資合夥(huo) 經營的合同契約,也有官府批準經營的執照、引照和引票等;在商業(ye) 經營過程中,不僅(jin) 有徽商的訂貨單、銷售單、發貨票等,還有銀錢簿、進貨簿、銷貨簿、開支簿等各種類型的商業(ye) 賬簿,以及年終決(jue) 算的盤單和利潤分配的紅單。即便是徽商商號歇業(ye) ,也有股東(dong) 之間進行財產(chan) 清算與(yu) 處理的協議合同等文書(shu) 。這些類型多樣、係統完整的商業(ye) 文書(shu) ,覆蓋了徽商開業(ye) 、經營、結算,乃至關(guan) 張歇業(ye) 等環節,較為(wei) 細致地呈現了徽商經營的實際形態,因此利用這些文書(shu) 資料可以對徽商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徽商文書(shu) 所載商業(ye) 經營信息真實、具體(ti) ,且時間前後連續,為(wei) 深化徽商研究提供了翔實可靠的研究內(nei) 容。在徽商文書(shu) 中,尤其是商業(ye) 賬單、賬簿等,不僅(jin) 詳細記載商業(ye) 資本、商品價(jia) 格、銷售數額、工資和開支等經營信息,而且時間前後連續,表現出較好的信息完整性。例如,明代《萬(wan) 曆程氏染店查算帳簿》,詳細記載了萬(wan) 曆十九年(1591年)至三十二年(1604年)連續13年的資產(chan) 、利潤盈虧(kui) 、股東(dong) 與(yu) 資本數額等經營信息。清代《乾隆萬(wan) 隆號帳冊(ce) 》,記錄了乾隆七年(1742年)至二十九年(1764年)22年的股東(dong) 資本與(yu) 利潤、支用等經營信息。清末徽商兆成號盤單、抄單記載了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長達61年的股東(dong) 姓名、資本數量和所得利潤金額等信息。誌成號商業(ye) 賬簿76冊(ce) ,記錄了鹹豐(feng) 元年(1851年)至十一年(1861年)11年的進貨、銷售和日常開支等經營數據。這些連續記錄的經營信息為(wei) 研究徽商資本與(yu) 利潤分配製度的變遷提供了翔實完整的數據,為(wei) 研究徽商經營變化與(yu) 社會(hui) 經濟變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雖然徽商文書(shu) 資料的獨特價(jia) 值,為(wei) 深入研究徽商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但是利用徽商文書(shu) 資料,進一步深化拓展徽商研究,尚需要在整理研究的深度廣度上下苦功。
深入研究徽商文書(shu) ,係統整理徽商文書(shu) 專(zhuan) 題資料。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徽商研究取得的成就,其中的經驗之一即是從(cong) 資料做起。利用徽商文書(shu) 資料深化徽商研究,也應該主動繼承這一優(you) 良傳(chuan) 統,做好徽商文書(shu) 專(zhuan) 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編輯出版《明清以來徽商文書(shu) 資料匯編》,為(wei) 徽商研究提供高質量的第一手專(zhuan) 題資料。做好徽商文書(shu) 專(zhuan) 題資料的整理工作,首先要有紮實的古文書(shu) 學知識基礎。不僅(jin) 需要了解文書(shu) 發展演變的源流,還要具備識別徽商文書(shu) 中的俗字俚語以及商品價(jia) 格、斤兩(liang) 、金額等數字民間書(shu) 寫(xie) 的技能。其次,徽商文書(shu) 專(zhuan) 題資料如何整理編排,商業(ye) 經營的信息和數據如何提取匯總等問題,目前並無先例可循。這就需要在充分研究徽商文書(shu) 的基礎上,依據商業(ye) 經營和文書(shu) 書(shu) 寫(xie) 的規律,積極探索文書(shu) 專(zhuan) 題資料編排的體(ti) 例和方法,保證徽商文書(shu) 專(zhuan) 題資料編選工作嚴(yan) 謹、規範。
利用徽商文書(shu) 資料,進行徽商行業(ye) 史的實證研究。徽商行會(hui) 、公所文書(shu) 的大量遺存,說明近代徽商的經營具有較強的行業(ye) 性。徽商經營的行業(ye) 性,也就決(jue) 定了徽商文書(shu) 在性質上首先屬於(yu) 行業(ye) 經營文書(shu) 。因此,依據這些行業(ye) 文書(shu) ,可以對徽商經營的行業(ye) 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例如在徽州茶商遺存的商業(ye) 文書(shu) 中,既有小本茶販收購、銷售茶葉的散件文書(shu) ,也有中等規模茶號茶葉收購、加工、運銷等簿冊(ce) 文書(shu) ,還有較大規模的茶號經營合同、賬簿、茶引票、船票和承運合同、代沽單等文書(shu) 。其中,又以介號京茶莊173冊(ce) 商業(ye) 賬簿最為(wei) 典型。介號京茶莊是徽商茶葉行業(ye) 中大型商號的典型代表之一,經營地域覆蓋安徽、浙江、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形成了茶葉采購、加工和銷售一體(ti) 化的經營模式,這些賬簿文書(shu) 正是這一經營模式的真實記錄。顯然,這些不同類型的茶商文書(shu) ,為(wei) 徽商茶葉行業(ye) 史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條件。依據這些文書(shu) 資料,可以分別研究大、中、小型茶號資本的來源、股東(dong) 的社會(hui) 構成以及利潤分配機製,進而深入研究茶商營銷網絡的成功搭建與(yu) 其家族及商人社會(hui) 資源的關(guan) 係、茶葉銷售策略的選擇與(yu) 市場的波動變化等內(nei) 容,這些研究鮮活而又具體(ti) ,有助於(yu) 我們(men) 深化對徽商茶葉經營的曆史認識,也會(hui) 促進對徽商行業(ye) 經營特色和規律的認識了解,從(cong) 而有利於(yu) 徽商研究的深入。與(yu) 此同時,亦可開展不同行業(ye) 徽商的比較研究,如從(cong) 鹽、典、木、茶等行業(ye) 資本的比較研究中,分析行業(ye) 運轉的資本規模、資金運轉效率,進而研究行業(ye) 資本的差異,從(cong) 差異中發現徽商行業(ye) 經營的特色特點,實現深化徽商研究的目的。
融合徽商文書(shu) 資料與(yu) 文獻資料,積極開展徽商相關(guan) 理論問題研究。首先是利用徽商文書(shu) 資料,對徽商研究中已經形成的相關(guan) 概念、理論等進行再審視,從(cong) 而驗證、夯實徽商相關(guan) 概念和理論,或者修正、補充、完善已有的結論。例如,徽商大賈、中賈和小賈的概念,需要借助賬簿、分家書(shu) 等文書(shu) 中有關(guan) 資本數量的記載,進行具體(ti) 的量化計算,從(cong) 而對其概念形成明確的定義(yi) 。其次是利用徽商文書(shu) 資料,對徽商經營中的基礎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如徽商資本研究、徽商與(yu) 明清市場研究、徽商資本風險管控與(yu) 產(chan) 權保護研究等。其中,徽商資本風險管控與(yu) 產(chan) 權保護研究,主要考察徽商在金融製度不健全、產(chan) 權意識不充分的社會(hui) 環境下,如何籌措經營資本並進行資本風險管控,進而實現產(chan) 權保護與(yu) 經營效益增長的關(guan) 係。徽商合夥(huo) 經營合同中有關(guan) 官利餘(yu) 利製的約定,為(wei) 這些問題研究提供了豐(feng) 富的素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