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握機遇 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12 16:24: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賈品榮(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高精尖產(chan) 業(ye) 指具有“高級、精密、尖端”特征的科技發明或產(chan) 品工藝。北京將“高精尖”產(chan) 業(ye) 定義(yi) 為(wei) 以技術密集型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以效率效益領先型產(chan) 業(ye) 為(wei) 重要支撐的產(chan) 業(ye) 集合。“十四五”時期,我國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進入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需要牢牢把握宏觀力量、中觀力量和微觀力量帶來的機遇。

  首先,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把握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雙碳”目標、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五大宏觀力量”。

  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建設一批科研創新人才隊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帶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轉型升級,擴大產(chan) 業(ye) 鏈、生態鏈,提高價(jia) 值鏈,建立數字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強綠色循環經濟發展,鞏固綠色發展成果;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走出去”,積極構建產(chan) 業(ye) 高質量開放體(ti) 係;共享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成果。

  抓住國家發展戰略科技力量的機遇。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下,我國將加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加速推進,前沿科技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以上舉(ju) 措將給高精尖產(chan) 業(ye) 帶來新的增長點。

  抓住推進“雙碳”目標帶來的機遇。綠色轉型產(chan) 生規模龐大的綠色經濟,高精尖企業(ye) 應把握碳中和催生出的眾(zhong) 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機會(hui) ,調整業(ye) 務組合;把握傳(chuan) 統高耗能產(chan) 業(ye) 加快節能減排的機會(hui) ;把握建築能源效率提高、建築材料綠色升級的機會(hui) ;把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技術與(yu)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的機會(hui) 。

  抓住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帶來的機遇。隨著以“互聯網+”、智能製造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掀起了一輪創新創業(ye) 的熱潮,創造大量新職業(ye) 新崗位。同時,政府積極支持專(zhuan) 特精新企業(ye) 發展,大量高校畢業(ye) 生前往專(zhuan) 特精新企業(ye) 就業(ye) 創業(ye) ,既拓寬了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又為(wei) 專(zhuan) 特精新企業(ye) 注入發展新活力。

  抓住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帶來的機遇。企業(ye) 應加強自主研發新藥的能力;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加快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提供健康產(chan) 品和服務。

  其次,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把握產(chan) 業(ye) 互動、產(chan) 業(ye) 升級、空間重構、產(chan) 業(ye) 生態、數字化驅動“五大中觀力量”。

  產(chan) 業(ye) 互動是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推動數字經濟與(yu) 製造業(ye) 、服務業(ye) 的互動,促使數字技術與(yu) 一二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推進重點企業(ye) 智能化轉型,加快製造業(ye) 互聯網建設;推動低碳綠色產(chan) 業(ye) 與(yu) 製造業(ye) 的互動,實現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圍繞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創新鏈進行融合,推動產(chan) 業(ye) 內(nei) 部融合創新;推動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之間的互動,挖潛傳(chuan) 統文化。

  產(chan) 業(ye) 升級包括以下幾方麵:產(chan) 業(ye) 間升級,從(cong) 價(jia) 值鏈低端向價(jia) 值鏈中高端攀升;從(cong) “稟賦資產(chan) ”或“自然資產(chan) ”向“創造資產(chan) ”升級,加強技術創新,集聚一批領軍(jun) 人才隊伍、引入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團隊、培養(yang) 一批工匠隊伍;從(cong) 必需品向便利品、質量高的產(chan) 品升級,提升質量與(yu) 標準化體(ti) 係,全麵提升產(chan) 品服務品質;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向全要素、全流程、多領域智能協同運營轉型;從(cong) 有形的商品類生產(chan) 投入向無形的、知識密集的支持性服務升級,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

  空間重構要求為(wei) 高精尖企業(ye) 提供資源基礎和場所支撐。集聚化,推進高精尖產(chan) 業(ye) 向科技園區集聚發展,構建合理的空間格局體(ti) 係和結構網絡;聯動化,統籌城市群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關(guan) 注點向實現城市群多要素轉變;差異化,根據城市不同地域的特點,因地製宜地采取相應的重構路徑和模式;生態化,將產(chan) 業(ye) 培育、空間優(you) 化與(yu) 生態價(jia) 值保護有機結合。

  產(chan) 業(ye) 生態持續優(you) 化。構建要素共生、互生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推行“鏈長製”,暢通產(chan) 業(ye) 循環;推動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推廣供應鏈協同、創新能力共享、數據協同開放和產(chan) 業(ye) 生態融通的發展模式;構建基於(yu) 新原理、新技術的新業(ye) 態新模式。

  數字化驅動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戰略。高精尖產(chan) 業(ye) 應積極培育數字化能力,以科技創新為(wei) 支點,融入產(chan) 品營銷、服務、風控各個(ge) 環節;產(chan) 業(ye) 數字化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企業(ye) 應加速推進智能製造、醫藥健康和綠色智慧能源等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人工智能與(yu) 醫藥健康的融合發展,推動先進信息技術與(yu) 能源的深度融合發展。

  再次,高精尖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把握技術引領、應用場景牽引、人才與(yu) 企業(ye) 的匹配、服務化創新與(yu) 迭代進化“五大微觀力量”。

  高精尖企業(ye) 的知識密集程度和技術密集程度高,具有高成長、短周期,高創新、高集群的特征。這些特征決(jue) 定了高精尖企業(ye) 一定要在技術先進性上做足文章,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加大企業(ye) 自主創新,專(zhuan) 注於(yu) 細分市場的產(chan) 品創新,提高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同時,促進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

  企業(ye) 創新必須從(cong) 業(ye) 務場景出發,基於(yu) 未來的產(chan) 品、服務及業(ye) 務模式做係統的場景梳理,思考這些場景是否會(hui) 給企業(ye) 帶來新的競爭(zheng) 力,或者會(hui) 創造新的業(ye) 務價(jia) 值。在此基礎上,方可對技術先進性和市場成熟度進行有效評估。

  企業(ye) 的人才戰略重點是持續優(you) 化人才結構,確保人才與(yu) 企業(ye) 技術發展和市場發展協調適配。

  服務化創新已成為(wei) 高精尖企業(ye) 創新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企業(ye) 應利用自身在資金、技術、產(chan) 業(ye) 鏈上的優(you) 勢,基於(yu) 產(chan) 品製造體(ti) 係衍生出新的產(chan) 品與(yu) 服務融合的新商業(ye) 模式,尋求產(chan) 品技術和產(chan) 品服務之間的平衡。

  企業(ye) 需要持續迭代和進化。高科技產(chan) 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迭代創新作為(wei) 投入相對較少、風險相對較低的創新模式,已成為(wei) 高科技新產(chan) 品開發的一種重要方式。企業(ye) 通過迭代式創新不僅(jin) 能夠快速地更迭產(chan) 品原型,而且還能滿足客戶現有和潛在的市場需求,形成具有高市場接受度和強產(chan) 品黏性的新產(chan) 品,增進新產(chan) 品開發的效率。迭代創新在高精尖產(chan) 品開發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