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捍衛規範漢字需要強力規範

發布時間:2022-04-12 16:34:00來源: 中國藝術報

  作者:戴先任

  在網絡時代的海量信息和音視頻傳(chuan) 播越發活躍的當下,文字似乎漸被“視而不見”,但其實一直都在。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級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和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各單位充分認識規範使用漢字的重要意義(yi) ,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漢字使用情況開展全麵自查和清理,切實提升內(nei) 容質量。《通知》的有關(guan) 要求表明,即使在讀圖、看屏時代,文字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力量。

  規範漢字是國家法定文字,漢字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損害了規範漢字的法定地位,同時也破壞了母語的純潔性,甚至會(hui) 對中華文明的傳(chuan) 承造成負麵影響。守護漢字,也是守護傳(chuan) 統文化、中華文明的根基。

  目前的漢字使用現狀不容樂(le) 觀。比如錯別字現象嚴(yan) 重,從(cong) 電視、網絡到報刊,從(cong) 街頭廣告到教科書(shu) 及學生讀物等,錯別字、語法等問題都時有發生。另外,一些商家甚至媒體(ti) ,為(wei) 了吸人眼球,還故意使用錯別字,濫改成語,還有忽視漢字書(shu) 寫(xie) 規範、書(shu) 寫(xie) 技法和文化內(nei) 涵、審美特征,故意將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誇張變形的‘醜(chou) 書(shu) ’‘怪書(shu) ’類信息化字體(ti) 產(chan) 品。這更加凸顯了規範使用漢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為(wei) 此,11家協會(hui) 、學會(hui) 於(yu) 今年年初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規範使用漢字的倡議》,以進一步規範出版、影視及相關(guan) 新媒體(ti) 等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媒介漢字使用。《倡議》指出,漢字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是中華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標識。規範使用漢字、表現漢字之美,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此次有關(guan) 部門聯合開展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正視漢字使用現狀、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值得肯定。

  如此次《通知》中的要求,有關(guan) 部門要壓實管理責任,健全長效機製,引導有關(guan) 單位嚴(yan) 格對出版物、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等用字情況進行審核把關(guan) ,對漢字使用不正確、不規範的問題認真進行整改。對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要加強整治力度,要進行有力的約束與(yu) 懲治,要督促相關(guan) 方麵守土盡責。對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一方麵要零容忍,堅決(jue) 糾正;另一方麵,也要加強引導與(yu) 宣傳(chuan) ,提高全社會(hui) 的漢字規範使用意識。

  此外,開展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專(zhuan) 項整治,也不能成了“一陣風”,要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機製,嚴(yan) 格落實責任製,擰緊責任鏈條,讓相關(guan) 各方都不再敢“亂(luan) 用”漢字。通過形成各方合力,才能更好捍衛規範漢字,根治漢字使用亂(luan) 象,讓漢字的使用更為(wei) 規範,從(cong) 而更好傳(chuan) 承、傳(chuan) 播漢字文化、中華文化,同時也能讓作為(wei) 表達和交流重要工具的漢字,發揮出更大的現實功用。(戴先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