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產業過後,現象級內容綜藝應該怎麽走
作為(wei) 掀起國內(nei) 百億(yi) “劇本殺”市場的現象級綜藝,《明星大偵(zhen) 探》在五年裏播出六季,憑借紮實劇本累積一批忠實觀眾(zhong) 。時隔兩(liang) 年,其以《大偵(zhen) 探第七季》之名再度回歸,熱度口碑雖超過同檔期或同類型綜藝,但與(yu) 前六季相比還是明顯拉開了差距。
有人說這是難逃“綜N代”後勁不足、IP疲態的創作傳(chuan) 播規律;有人說是因這類節目水準高度依賴“劇本殺”文本質量所導致的必然結果;也有人說是在普法和娛樂(le) 節目的左右搖擺中失去了節目立身的特色;還有人則認為(wei) 撒貝寧等頗具綜藝感嘉賓的集體(ti) 缺席,降低了節目的可看性。
這些分析各有道理,值得反思。而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圍繞《大偵(zhen) 探第七季》未能延續昔日超高熱度與(yu) 口碑的討論,恰恰為(wei) 國內(nei) 綜藝提供了一個(ge) 有價(jia) 值的樣本。作為(wei) “綜N代”,《大偵(zhen) 探》主創並未急於(yu) “上新”,強求“年年見”;麵對已有成功IP,節目也沒有“吃老本”,而是努力創新探索,不僅(jin) 在嘉賓上“以老帶新”,同時在劇本創作上也在呼應前作的同時,致力於(yu) 令其承載更多社會(hui) 關(guan) 切與(yu) 思想深度。浪遏飛舟之時,《大偵(zhen) 探第七季》所呈現的創作踟躕與(yu) 市場反饋搖擺,具備一定的借鑒價(jia) 值,其不止停留在節目的生命力層麵,也指向一個(ge) 更新的命題——在撬動線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過後,以內(nei) 容為(wei) 核心驅動現象級綜藝下一部應該怎麽(me) 走?
拉胯?用心?口碑割裂本質是觀眾(zhong) 群體(ti) 圈層屬性不同
一邊是“跌落神壇”“劇本拉胯”的失望吐槽,另一邊是“製作用心有誠意”“嘉賓表現依舊在線”的滿足欣慰,《大偵(zhen) 探第七季》雖不至於(yu) 用“口碑兩(liang) 極”形容,但就目前反饋看,觀眾(zhong) 對其評價(jia) 有著明顯的分歧。
仔細追究,這種分歧其實並不矛盾。拆解節目模式,其基本遵循了“劇本殺”的遊戲環節:角色介紹—現場搜證—推理解謎。稍有不同的是,明星嘉賓的參與(yu) 使整個(ge) 過程有了更多情境演繹成分。嘉賓更有戲劇性的表演,為(wei) 觀眾(zhong) 作為(wei) “旁觀者”,提升了沉浸其中的“代入感”,而逗趣搞怪的即興(xing) 互動,則緩解了推理帶來的緊繃感,使節目風格更為(wei) 輕鬆明快。
而這就意味著,觀看節目的觀眾(zhong) 也分出兩(liang) 種人群,一類是推理解謎的愛好者。他們(men) 首要關(guan) 注的,是節目“劇本”的質量,是案件推理過程是否“燒腦”,是劇情是否不斷反轉、結局出人意料。《大偵(zhen) 探第七季》帶給觀眾(zhong) 的最大感受是,劇本更注重戲劇故事的演繹,然而謎題線索存在漏洞,弱化了推理的樂(le) 趣。尤其是第五案《飛躍子午線》中,劇本著重渲染主角間複雜的情感故事,單個(ge) 嘉賓長達十多分鍾的“念劇本”,生生把推理解謎變成了“故事會(hui) ”。
而另一類觀眾(zhong) 則更期待嘉賓帶來的綜藝感。盡管少了撒貝寧、白敬亭等此前被觀眾(zhong) 讚為(wei) “爆梗”的常駐嘉賓,但張若昀、大張偉(wei) 、魏晨等人還是以各自風格貢獻了不少笑點。而節目組,也在劇本與(yu) 製作上,時不時“致敬”此前節目內(nei) 容,激起觀眾(zhong) 的美好回憶。比如在第六案《機智的老年生活》中,昔日風華正茂的NZND樂(le) 隊,邁著蹣跚步履以老年樂(le) 隊形象再聚首。而比起節目初期簡陋的“格子間”內(nei) 景,新一季節目開篇《童話學院之畢業(ye) 悸》甚至做到了對城堡外景以及數個(ge) 房間的豪華搭建,所以給觀眾(zhong) 帶來更好的觀賞體(ti) 驗和戲劇沉浸感。
此前,《明星大偵(zhen) 探》前六季憑借超高製作與(yu) 內(nei) 容水準,成功“圈”住不同觀眾(zhong) 群,使得節目成為(wei) 全民級綜藝。而這也就意味著,想要延續超高熱度與(yu) 口碑,必須在劇本、場景搭建、嘉賓陣容、綜藝效果等各個(ge) 麵向持續打磨節目,才能使之滿足不同圈層的觀看需求。
娛樂(le) 與(yu) 深度不可兼得?普法方式有待探索
翻看百度百科,會(hui) 發現《大偵(zhen) 探第七季》的定位,已從(cong) 前六季《明星大偵(zhen) 探》所標榜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轉變為(wei) “互聯網普法教育推理節目”。由此可以看出,主創是有意做出一些改變,以期在節目深度上再多下一些功夫。
這種努力首先表現在節目環節設置上。《大偵(zhen) 探第七季》此次新增《大偵(zhen) 探合議庭》。這一環節是節目組與(yu)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合作推出。來自最高院的法官,會(hui) 從(cong) 劇情案件的成因和所反映的社會(hui) 熱點問題中,找到可以延伸普法教育的內(nei) 容,進行紮實專(zhuan) 業(ye) 的講解。
這一初衷得到觀眾(zhong) 的認可。隻不過,相對嚴(yan) 肅專(zhuan) 業(ye) 的內(nei) 容,與(yu) 輕鬆喜劇為(wei) 底色的明星推理表現,產(chan) 生了割裂的觀賞體(ti) 驗。這意味著,觀眾(zhong) 前幾分鍾還在聽明星嘉賓“插科打諢”,等到案件真相大白,便很快被切換到正襟危坐的“聽課”環節。也就難怪網友吐槽“綜藝不像綜藝,法製不像法製”。
對此,有人認為(wei) 是“娛樂(le) 與(yu) 深度不可兼得”,此前定位清晰的“劇本殺”綜藝和法製節目都有廣泛受眾(zhong) 和不錯口碑,但當兩(liang) 者融合,就很難產(chan) 生“1+1>2”的效果。事實上,“寓教於(yu) 樂(le) ”並非不可為(wei) 之,但要強化綜藝的普法功能,顯然不能簡單嫁接“法製節目”的專(zhuan) 家解讀模式。尤其是麵對《大偵(zhen) 探》絕大多數都以“魔幻”“科幻”為(wei) 噱頭的案件,現實的法條法理梳理就缺少了實在的依傍。而以推理揭謎為(wei) 觀賞核心訴求的觀眾(zhong) 來說,如何讓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有效“轉碼”,還需要主創進一步探索。此外,相比於(yu) 對法理的深入普及,從(cong) 案件引申出的社會(hui) 人文視角反思還有所欠缺。而這恰恰本該是“大偵(zhen) 探”IP的優(you) 勢所在。過往案件中,“裸貸”“信息泄露”“租房安全”等社會(hui) 關(guan) 切話題都巧妙融入劇情,引人警醒。而在立意上,案件引出的“抵製校園暴力”“反對容貌焦慮”“不做麵對求救的漠視者”都給觀眾(zhong) 留下深刻印象。更在“偵(zhen) 探能量站”中,貢獻“沉默不是縫合傷(shang) 口的針,有時候說出口的話就是保護自己的武器”等大量發人深省的金句。
作為(wei) 國產(chan) 綜藝中難得的IP常青樹,作為(wei) 百億(yi) 級“劇本殺”產(chan) 業(ye) 的撬動者,《大偵(zhen) 探》係列的確背負諸多期待。如何深化主題、引領行業(ye) ,考驗的不隻是主創的創新力,更是一份人文情懷與(yu) 社會(hui) 擔當。黃啟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