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產曆史劇回歸正劇範兒

發布時間:2022-04-14 16:46:00來源: 北京日報

  講述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成長史的電視劇《山河月明》目前正在北京衛視熱播,作為(wei) 近年來市場少見的曆史劇類型,它的厚重大氣讓人眼前一亮,也收獲了良好口碑。曆史劇回歸正劇,既符合政策導向,又順應了當下觀眾(zhong) 的口味需求。

  單從(cong) 劇作品質來看,《山河月明》敘事風格沉穩紮實,服化道準確精致,演員普遍演技在線,應該算得上是一部水準線以上的作品。伴隨著劇情深入,不少觀眾(zhong) 發現,《山河月明》中刻意為(wei) 主角朱棣增加了一條蒙古公主的故事線,按照往常的敘事邏輯,這個(ge) 意外闖入的角色身上應該有不少戲份。可是蒙古公主的出現莫名其妙,在故事裏和朱棣也沒有產(chan) 生太多交集,這條人物線變得沒頭沒腦。

  此外,根據該劇的拍攝記錄來看,原定80集的長度在正式播出後僅(jin) 僅(jin) 保留了45集。這種大幅的改動可能源於(yu) 近兩(liang) 年國內(nei) 對於(yu) 電視劇的長度有了新的規定。2019年,國產(chan) 劇集數不得超過40集的新規開始生效,過去動輒五六十集、七八十集的長劇不再符合播出標準。拍攝於(yu) 2018年的《山河月明》,按照原定長度自然也不符合要求,要壓縮一半的內(nei) 容就勢必需要對劇情做出取舍。

  如果查閱曆史就會(hui) 發現,朱棣本人的感情生活中並沒有蒙古公主這樣的人物存在,曆史上朱棣與(yu) 徐皇後情意深重而傳(chuan) 為(wei) 佳話。因此,《山河月明》中關(guan) 於(yu) 蒙古公主的戲份在原本的故事中就屬於(yu) 虛構情節,刪減的原因自然也可以理解。

  正劇量少難產(chan) 戲說又遭詬病

  這幾年來,國產(chan) 劇市場似乎很少見到曆史劇的身影。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官網上發布的“2021年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名單一覽”統計,2021年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中,各類型劇共498部,古代題材劇隻有15部,且大都為(wei) “古代傳(chuan) 奇題材”。這意味著,像《山河月明》這樣被列入“重大革命和重大曆史題材”的曆史正劇,在2021年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在劇評人楊文山看來,曆史正劇的生產(chan) 量相對較少,與(yu) 這一題材本身的創作生產(chan) 規律相關(guan) 。“一方麵,國產(chan) 劇這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曆朝曆代帝王的故事幾乎都被翻來覆去地講過了,在題材廣度上很難找到新意。另一方麵,從(cong) 深度來看,曆史正劇有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巔峰作品出現,後來者想要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既是曆史學家又是編劇的,除了劉和平,幾乎找不到第二個(ge) 。”

  因曆史劇正劇生產(chan) 困難,更為(wei) 市場化的曆史戲說劇就成了新方向。從(cong) 早年間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係列,到後來把曆史劇與(yu) 偶像劇結合的古裝曆史劇,各個(ge) 朝代的皇後、帝王都被曆史劇以大女主、大男主的方式解讀,幾乎每次播出都會(hui) 受到觀眾(zhong) 的指摘。這類劇集被認為(wei) 劇情過於(yu) 懸浮,與(yu) 曆史不符,有誤導之嫌,在過於(yu) 泛濫後也直接導致了曆史劇近幾年來的過審困難。楊文山透露,這幾年來,帶有虛構情節的曆史劇都會(hui) 被要求進行架空處理,因此就擺脫了傳(chuan) 統的曆史正劇表達,而變得更加商業(ye) 化,能夠符合播出標準的曆史正劇就更加稀少了。

  表達方式創新再贏觀眾(zhong) 心

  盡管可能存在劇情銜接的問題,但是《山河月明》至少保證了正劇的表達方式,從(cong) 該劇播出後收獲的口碑反響來看,也給國產(chan) 曆史正劇帶來了一些希望。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還有不少曆史正劇處於(yu) 待播狀態。

  這批曆史劇涵蓋了漢、唐、北宋、明、清等多個(ge) 曆史朝代,如聚焦唐初貞觀盛世的《天下長安》,展現東(dong) 漢開國皇帝光武帝的《大漢賦》。除了帝王故事,也有著名曆史人物的傳(chuan) 記史,如講述宋代著名中醫王唯一後代王陵直故事的《大中醫》,講述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故事的《陽明傳(chuan) 》,還有展示能人異士乃至小人物生活的作品,如《顯微鏡下的大明》《廣州十三行》《天下長河》《人生若如初見》等。

  前兩(liang) 年,雖然屬於(yu) 架空曆史,但在表達上有明顯創新的《長安十二時辰》在播出後廣獲讚譽,也讓曆史劇的觀眾(zhong) 緣和市場價(jia) 值得到了提升。在豆瓣網上,《大秦帝國》係列曆史劇的評分始終居於(yu) 高位,從(cong) 2009年起開始播出的係列劇,雖然四五年才推出一部新劇,但觀眾(zhong) 口碑始終維持在8分以上。待播劇中,《天下長安》《大漢賦》《人生若如初見》等劇的呼聲也一直很高。

  曆史正劇已經擺脫了過去死氣沉沉、被年輕觀眾(zhong) 所拋棄的收視困境,目前已養(yang) 成了一批能夠欣賞正劇表達方式的觀眾(zhong) 群體(ti) 。正在生產(chan) 的曆史正劇,或許應該抓住新的時代機遇,在尊重曆史的同時注重表達創新,再創曆史正劇新的輝煌。李夏至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