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經濟:步步為“營” 方能持續“出圈”
拎上帳篷、折疊桌椅、美食,前往河岸綠地……清明假期以來,露營這種曾經的小眾(zhong) 旅遊形態成為(wei) 消費新熱點,而“一篷難求”“一地狼藉”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更好地發展露營經濟,涉及戶外體(ti) 育、休閑娛樂(le) 、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諸多方麵。
露營“出圈”:
擁抱“家門口”的美好
“露營的好地方是需要搶的!”4月17日,住在南京江北新區的李寧被鬧鍾喚醒後,在10點前趕到江北新區綠水灣濕地公園“搶位置”。鑒於(yu) 上一次露營“排隊上廁所”的教訓,李寧精心挑選了一塊有樹蔭,距離廁所、停車場不超過100米的江邊草地,紮帳篷,支桌子,擺食物。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短短一個(ge) 小時內(nei) ,原本空曠的草地上陸續被花花綠綠的帳篷“塞滿”。中午12點左右,沿江行車道邊停放的車輛已蜿蜒幾公裏。
疫情期間,我省多個(ge) 城市公園以及鄉(xiang) 村中不斷增加的露營帳篷,成為(wei) 一道別樣的城市“風景”。對於(yu) 南京市民韓明來說,眼下露營已成為(wei) 旅行的“替代品”——以前小長假會(hui) 自駕前往皖南、揚州等周邊城市遊玩,今年他選擇和校友們(men) 去方山露營燒烤,“在大自然的蟲鳴鳥叫中,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唱歌、燒烤,那種感覺很純粹,能讓人徹底放鬆下來。”
作為(wei) 一名戶外愛好者,漂移車友俱樂(le) 部創始人楊益兵喜歡上了房車露營。從(cong) 去年7月購置房車以來,一家四口選擇前有綠水、後有青山的南京方山音樂(le) 穀“安營紮寨”。目前,楊益兵和其他4戶人家以房車為(wei) “家”、與(yu) 方山為(wei) “鄰”。房車裏有水有電有網絡,疫情期間,兩(liang) 個(ge) 孩子就在房車裏上網課,開學後孩子住校,他和妻子白天外出工作辦事,晚上仍回到房車裏休息。
省房車露營協會(hui) 工作人員陶宗英介紹,目前露營的玩法越來越“精致”,呈現出多樣化“露營+”模式,如“營地+景區”“營地+鄉(xiang) 村”“營地+研學”“營地+體(ti) 育”等,“這也體(ti) 現出消費者對高質量旅遊產(chan) 品和多元化旅遊目的地的需求。”戶外慧澤自然學校校長張馬文慧是南京市溧水區一家幼兒(er) 園的負責人,近兩(liang) 年,她把“露營”和“親(qin) 子教育”結合起來,在幼兒(er) 園附近打造了一塊戶外“露營基地”,“孩子和家長一同來一場‘野外求生’,可以體(ti) 會(hui) 到城市生活之外的別樣樂(le) 趣,感受到更豐(feng) 富的親(qin) 子交流,還能培養(yang) 孩子的動手能力、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楊益兵觀察到,疫情阻擋了人們(men) 出行的腳步,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擁抱“家門口的風景”,露營也隨之變成高頻的大眾(zhong) 新消費。
產(chan) 業(ye) 火爆:
“一頂帳篷”撐起百億(yi) 市場
擁有3個(ge) 帳篷生產(chan) 廠房、1600名工人,江蘇省阿珂姆野營用品有限公司一天能生產(chan) 5000多頂可容納5-6人的大帳篷。公司董事長萬(wan) 從(cong) 榮告訴記者,目前即使開足馬力生產(chan) ,產(chan) 品還是供不應求,“訂單已經排到2024年3月”。
露營的火爆,直接帶動一係列露營裝備、產(chan) 品的熱銷。根據艾媒谘詢發布的研究報告,2014年至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cong) 77.1億(yi) 元增至299億(yi) 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yi) 元。
今年4月1日,南京市民何靜在某電商平台下單買(mai) 帳篷,打算清明假期約上好友去江心洲露營。但是等了10多天,訂單遲遲不發貨,商家反饋“訂單量太大,要延遲發貨”,她隻好借朋友的帳篷過了一把“露營癮”。
迪卡儂(nong) 南京應天大街店導購員陳玉銀告訴記者,清明節以來,店裏露營便捷推車和一鍵折疊帳篷最受歡迎,上周一度賣到斷貨。天貓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ge) 月,大型帳篷、天幕、折疊桌椅、睡袋等露營裝備成交額同比增幅超兩(liang) 倍。
露營的“出圈”,讓營地“一位難求”。常在野場露營營地承辦聚會(hui) 的負責人成成告訴記者,該營地采取預訂製,目前價(jia) 格是每位398元,一天能接待幾百位客人。
深耕戶外用品行業(ye) 30餘(yu) 年,萬(wan) 從(cong) 榮敏銳捕捉到需求端的變化:疫情發生前,銷量不錯的一般是容納人數少、搭建技術要求高、性能較強的帳篷;近幾年,家庭式、自動折疊式、外觀好看的大帳篷最受市場歡迎。
此外,露營也帶動了無人機、咖啡壺、飛盤等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消費,組合銷售的“露營包”成為(wei) 不少人的首選。“一個(ge) ‘露營包’裏有帳篷、一桌四椅、天幕、彩燈等,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製。”萬(wan) 從(cong) 榮說,許多人還是露營“新手”,千元左右的“入門款”最受他們(men) 歡迎。
相比之下,房車露營更專(zhuan) 業(ye) ,投入也更多。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綜合房車保有量預估有19.2萬(wan) 輛。楊益兵告訴記者,一輛房車的價(jia) 格為(wei) 20萬(wan) -70萬(wan) 元,目前江蘇是全國房車保有量最高的省份。他曾連續兩(liang) 年在江蘇組織“房車嘉年華”活動,200多輛房車半天售罄,消費群體(ti) 中,退休人員占50%,自由職業(ye) 者占40%,10%是戶外愛好者。
房車在江蘇如此“走俏”,既體(ti) 現了江蘇人的消費實力,也與(yu) 江蘇房車製造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密不可分。去年江蘇有28家房車生產(chan) 企業(ye) ,數量僅(jin) 次於(yu) 山東(dong) 。“中國房車產(chan) 業(ye) 已出現明顯集聚,尤其在華東(dong) 地區,經濟、人力、物力、交通優(you) 勢明顯,不斷產(chan) 生創新效益、競爭(zheng) 效益及外部規模經濟效益,加速了整個(ge) 房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省工信廳相關(guan) 處室負責人說。
在中國十大房車品牌中,江蘇有4-5個(ge) 。其中揚州賽德房車有限公司作為(wei) 省內(nei)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在當地帶動了5家企業(ye) 共同發展,“房車改裝”成為(wei) 揚州一張亮眼的“產(chan) 業(ye) 新名片”。“這兩(liang) 年露營確實催熱了房車產(chan) 業(ye) ,去年企業(ye) 產(chan) 品銷量上漲20%。”公司董事長黃建說。
立好“規矩”:
考驗城市管理“精度”
今年清明小長假,南京市建鄴區江心洲街道城市管理部副部長段頻和同事們(men) 忙著巡查沿江步道。那幾天,每天有3000多輛車進島、1萬(wan) 多人參加露營活動。段頻和同事們(men) 發現,有些司機隨意將車停在草坪上,岸邊的“網紅草”被拍照的人群踩踏,一些市民露營過後將紙巾、塑料袋、竹簽等丟(diu) 在原地……
統計數據顯示,4月4日至10日,南京消防共接到草坪類火災報警118起,數量較前期有明顯上升趨勢。其中10日接到一則遊客報警:南京市橋北濱江生態公園靠近江邊的一處草坪著火。監控顯示,著火地點距離遊客搭建的帳篷僅(jin) 20米左右。南京消防泰山新村政府專(zhuan) 職消防救援隊副隊長吳明明告訴記者,初步判定,此次火情大概率是露營者人為(wei) 使用明火、蘆葦遇明火被點燃所致。
“露營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些人享受戶外運動的同時,卻沒有遵守戶外運動的規則。”張馬文慧提到,在玄武湖、中山陵景區綠地、江心洲等開放式空地上,帳篷、灶台密集紮堆,又缺乏專(zhuan) 業(ye) 的露營指導和管理,這給草坪養(yang) 護、森林防火安全等埋下了隱患。隨意丟(diu) 棄的各類垃圾、露營過夜等行為(wei) 也增加了環保壓力,“當前露營行業(ye) 火爆卻又脆弱,如果不加以有效監管,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就可能對行業(ye) 造成毀滅性打擊。”
房車保有量的激增,也讓江蘇德發房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卞金超有些擔憂,“不少車主是跟風入手,但對房車缺乏基本了解,更不要談遵守規則了。”卞金超告訴記者,除去水電費,目前房車在露營基地的“過夜費”一般200元起步,不少人因此不願停在房車基地,而是找個(ge) 風景不錯的地方隨意停放,“房車露營涉及汙水排放等係列問題,隨意停放不僅(jin) 會(hui) 汙染環境,還會(hui) 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正是因為(wei) 這些破壞規則的行為(wei) 屢屢發生,一些地方甚至對房車下達‘驅逐令’,這顯然不利於(yu) 房車行業(ye) 健康持續發展。”
“離開了管理和保障,露營就與(yu) 文旅助力構建美好生活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在段頻看來,應及時規劃、完善配套、做好引導,以此積極擁抱露營熱潮。為(wei) 解決(jue) 島上停車問題,近期江心洲街道投入60名協管員充實管理力量,在機動車道上增設多個(ge) 臨(lin) 時停車點;同時,規範紮帳篷、燒烤野餐等行為(wei) ,集中設置了3塊宿營區域,按照人流量增配移動公廁。
緊跟“露營熱”節奏,備戰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不少景區在緊鑼密鼓準備中。南京市玄武湖景區根據草地生長情況動態調整露營區域,進一步給露營者“立規矩”,明確帳篷以及周邊區域不可以使用明火,不能進行烹飪、燒烤。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玄武區大隊也將在玄武湖公園開展消防安全宣傳(chuan) 、巡防活動。但記者發現,一些比較“野”的露營地,尤其是不少戶外公共區域,仍處在無專(zhuan) 人管理的狀態。
麵對遊客高漲的露營需求,陶宗英建議,相關(guan) 部門應積極盤活閑置的公共資源,合理規範用地,利用水域、森林等自然資源優(you) 勢建設露營地以增加供給,同時進行規範化管理;另一方麵,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做好流量引導,避免人員紮堆和路途擁堵。
在江蘇現代服務業(ye) 智庫首席專(zhuan) 家、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wei) 付看來,作為(wei) 一種新型的旅遊產(chan) 業(ye) 模式,“露營”火爆可以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帶動當地就業(ye) 與(yu) 經濟發展,生動闡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yu) 前幾年興(xing) 起的民宿相似,露營經濟在持續‘升溫’的同時,也會(hui) 遭遇一些‘成長的煩惱’。”他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和部門可以集中規劃建設露營場地,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完善相關(guan) 露營配套設施,進行規範化、集中化管理。各景區可以結合當地自然、人文特色,建設不同主題的露營場地,吸引不同興(xing) 趣的消費人群,避免露營經濟單一化、同質化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