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榜樣力量 贏得觀眾共情
原創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裏的中國》第三季,17日在央視一套播出第九期。節目講述了“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為(wei) 人民而演、為(wei) 國家而唱的生命曆程,以此致敬在藝術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藝術家們(men) 。《故事裏的中國》第三季開播以來,電視端首重播觀眾(zhong) 規模達2.16億(yi) ,央視頻客戶端視頻合集播放量超1700萬(wan) ,微博平台話題閱讀量超36億(yi) 。一檔文化節目緣何持續熱播?講述方式上注重與(yu) 年輕觀眾(zhong) “共情”,內(nei) 容展示上對真實細節的挖掘,讓其贏得觀眾(zhong) 特別是年輕觀眾(zhong) 的喜愛和肯定。
藝術演繹展現榜樣力量
《故事裏的中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央視創造傳(chuan) 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打造。新一季節目開播以來,已經講述了瞿獨伊、李宏塔、彭士祿、張桂梅、辛育齡、魏德友、鍾揚、孫家棟等典型人物的故事。已經播出的八期節目,也讓觀眾(zhong) 充分感受到了節目團隊的全力以赴和十足誠意,主創人員用心創作、收集翔實史料,演員理解人物命運、全身心投入戲劇表演,通過大眾(zhong) 化的藝術演繹將觀眾(zhong) 引回過往,專(zhuan) 注於(yu) 風雨如磐的歲月故事,感受榜樣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17日播出的節目,以常香玉的經典劇目《花木蘭(lan) 》作為(wei) 精神意向,串聯起這位豫劇大師獻身藝術的一生,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忠誠。節目中,河南省豫劇三團退休演員、原香玉劇社學員韓玉生,原《河南日報》攝影記者周淑麗(li) ,常香玉之女常小玉等現場講述,為(wei) 觀眾(zhong) 還原一代豫劇大師“戲比天大”的精神世界。常香玉生前囑咐子女,將畢生積蓄捐獻給家鄉(xiang) 的一所小學,把豫劇藝術永遠傳(chuan) 承下去。這所小學後來改名為(wei) “香玉小學”。節目最後,來自香玉小學的師生們(men) 也在視頻連線中再現《花木蘭(lan) 》經典唱段,向常香玉致敬。
真實細節引發觀眾(zhong) 共情
作為(wei) 一檔熱播三季的“爆款”文化節目,《故事裏的中國》每期節目播出後,都能獲得萬(wan) 千觀眾(zhong) 好評點讚。節目中,真實的故事讓家國情懷達到高潮,引發觀眾(zhong) 共情。比如,當瞿秋白唱著他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從(cong) 容走向刑場;當李大釗走上絞刑台,他那“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號召激勵著更多的人;當彭湃親(qin) 手點燃田契,高喊著“田誰在種,就歸誰”,也同時點燃了農(nong) 民運動的星火;首度公開的開國大典俄語播報原聲,源自與(yu) 共產(chan) 黨(dang) 同歲的“七一勳章”獲得者瞿獨伊女士。不少觀眾(zhong) 表示:“處處是平凡和可愛之處,這些細節,也凸顯他們(men) 身為(wei) 時代楷模的偉(wei) 大。”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世界傳(chuan) 媒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研究員冷凇人認為(wei) :“很多時候,情緒會(hui) 影響我們(men) 對某檔節目是否會(hui) 看、看了是否會(hui) 追更,比如快樂(le) 、悲傷(shang) 、激動以及感動等產(chan) 生的情緒,往往成為(wei) 年輕人真正喜歡上一檔綜藝節目的理由。《故事裏的中國》第三季抓住這些特殊的情感痛點,讓年輕人和綜藝內(nei) 容之間有了更深的關(guan) 聯,達到自我治愈的情緒慰藉,同時對這檔綜N代的節目來說,僅(jin) 僅(jin) 是感動的情緒價(jia) 值也能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深厚的忠誠度。”
(文/記者 劉桂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