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現實題材精品力作閃耀熒屏
現實題材精品力作閃耀熒屏(聚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
易 凱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 第 20 版)
現實題材一直是電視劇創作的重要領域。為(wei) 進一步繁榮創作生產(chan) 、提升作品質量,我們(men) 推出“聚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係列文章,梳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生產(chan) 的經驗啟示,解碼精品力作的共性規律,為(wei) 推動湧現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you) 秀電視劇建言獻策。
——編 者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現實題材精品力作閃耀熒屏,以高度的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謳歌時代,禮讚人民,唱響主旋律。
特別是近年來,電視劇行業(ye) 整體(ti) 減量提質,現實題材作品比重持續攀升,由2013年全年產(chan) 量的54.88%上升至2021年的74.2%。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製定頒布的《“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十四五”重點電視劇選題以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曆史題材為(wei) 主,突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為(wei) 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一批現實題材電視劇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不久將陸續與(yu) 觀眾(zhong) 見麵。
聚焦我國社會(hui) 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
黨(dang) 和人民的百年奮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偉(wei) 大實踐,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也為(wei) 電視劇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電視劇工作者立足新的曆史方位,牢牢把握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主題,努力緊跟時代、理解時代、展現時代。特別是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和決(jue) 戰脫貧攻堅、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主題,不少主題性現實題材作品受到觀眾(zhong) 的好評。《山海情》(圖①)通過一組立體(ti) 鮮活的脫貧攻堅人物群像,展現了東(dong) 西協作、共同富裕的“閩寧實踐”,彰顯了在黨(dang) 的領導下人民群眾(zhong) 為(wei) 消除絕對貧困貢獻出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劇中“像從(cong) 土裏拔出來”般的真實感,讓很多觀眾(zhong) 產(chan) 生了強烈的共情共鳴。《在一起》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ye) 真實人物和事件為(wei) 原型,通過一段段感人故事謳歌了偉(wei) 大的抗疫精神,彰顯出現實主義(yi) 應有的深度、銳度和溫度。《大江大河》刻畫了改革開放初期,幾位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在時代浪潮中的不懈奮鬥和命運變遷。這些作品充滿濃厚的家國情懷,散發出昂揚向上的強勁力量,成為(wei) 時代風貌與(yu) 精神氣象的縮影。
英雄是一個(ge) 民族最閃亮的坐標。記錄英雄、謳歌英雄,是新時代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重要主題,不少電視劇作品將鏡頭對準英雄楷模,生動詮釋英模精神的時代特質。《功勳》(圖②)講述了8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故事,詮釋出當代英雄的人格魅力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劇中有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有為(wei) 祖國強盛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也有為(wei) 新中國婦女積極爭(zheng) 取勞動權利的全國勞動模範,每一位功勳都是一麵旗幟,每一位人物身上都有獨特的閃光點和記憶點。可貴的是,該劇不僅(jin) 顯現出這些英模人物為(wei) 人子女、父母、夫妻的平凡之處,又將他們(men) 的平凡性與(yu) 超越性融於(yu) 一身,展現其鑄就人生高光時刻的精神質地,讓英雄的崇高信仰具有了更加強烈的感染力和召喚力。《焦裕祿》《楊善洲》《永遠的忠誠》等作品,通過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鮮活動人的故事情節,弘揚英模人物“忠誠、執著、樸實”的崇高品格。《最美的青春》藝術性地詮釋了塞罕壩精神,《超越》(圖⑤)形象地闡釋了奧運精神,讓觀眾(zhong) 從(cong) 心底裏增強了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也讓時代精神在一段段精彩故事中播撒到社會(hui) 的各個(ge) 角落。
現實題材電視劇努力站在更高的基點上,以更宏闊的視野講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所帶來的全方位社會(hui) 變革,讓更多觀眾(zhong) 通過電視劇重溫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感悟曆史偉(wei) 力,激發奮鬥意誌。《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講述改革開放大潮下,幾代浙商群體(ti) 的拚搏故事,深情謳歌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平凡的世界》把經典文學作品搬上熒屏,細膩描摹普通百姓的人性光亮與(yu) 生命意誌,在對波瀾壯闊時代的展現中揭示時代發展的內(nei) 在邏輯。《人世間》的熱播熱議成為(wei) 一種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其熱度從(cong) 今年初延續至今,該劇通過生動書(shu) 寫(xie) 一個(ge) 時代的生活,寫(xie) 活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寫(xie) 出了國家民族發展進步的氣與(yu) 魂。
胸懷“兩(liang) 個(ge) 大局”、心係“國之大者”,聚焦我國社會(hui) 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弘揚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熒屏故事才能真正為(wei) 國家寫(xie) 史、為(wei) 民族塑像、為(wei) 時代鑄魂。
刻畫時代浪潮中築夢逐夢圓夢的平凡個(ge) 體(ti)
堅持人民立場,從(cong) 不同角度切入書(shu) 寫(xie) 時代變遷、描摹社會(hui) 萬(wan) 象,從(cong) 普通百姓關(guan) 注的柴米油鹽、感悟的喜怒哀樂(le) 中尋找創作選題,現實題材電視劇注重刻畫時代浪潮中築夢逐夢圓夢的平凡個(ge) 體(ti) ,展現普通人不平凡的精神品格。《情滿四合院》通過塑造北京四合院裏的平民人物群像,彰顯了小人物的美善品格和情懷擔當。《裝台》刻畫了普通勞動者的淳樸本真與(yu) 自強自立,讓小人物身上“由裏而外地散發出生氣”,表現了在社會(hui) 舞台上人與(yu) 人之間“互相裝台”的精神內(nei) 涵。《麥香》塑造淡泊名利、不懼艱辛、飽含軍(jun) 人情懷的“最美軍(jun) 屬”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現實題材電視劇敢於(yu) 直麵百姓生活的痛點、難點、堵點,用心展現奮鬥者的進取意識和人格光輝,在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方麵起到了引導作用,散發出滿滿的正能量。《巡回檢察組》《人民的名義(yi) 》《掃黑風暴》等,敏銳把握時代脈動,不回避社會(hui) 矛盾,從(cong) 不同視角呈現全麵依法治國的生動實踐,讓公平正義(yi) 在全社會(hui) 發揚光大。《急診科醫生》《嘿,老頭!》(圖③)《小歡喜》《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圖④)等,不僅(jin) 真實反映了醫療、就業(ye) 、教育、養(yang) 老等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心的社會(hui) 話題,還表現了人民群眾(zhong) 不斷提升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產(chan) 生較高話題度的同時,讓觀眾(zhong) 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實踐證明,優(you) 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彰顯了時代特征,反映了社會(hui) 實際,並真實地再現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因而受到廣大觀眾(zhong) 的真心喜愛和真情歡迎。創作者深入人民群眾(zhong) 、了解百姓的辛勤勞動、感知百姓的喜怒哀樂(le) ,通過細膩的內(nei) 容感染人,通過誠摯的情感打動人,通過正向的價(jia) 值引導人,作品才能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
用充滿匠心的藝術表達呈現精神內(nei) 涵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guan) 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這需要我們(men) 進一步把“找準選題、講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原則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立足“高原”攀登“高峰”,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視聽語言,展示思想的力量、人民的創造、時代的偉(wei) 業(ye) ,讓創新精神貫穿作品創作生產(chan) 的全過程,尊重和遵循創作規律,通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人物和故事彰顯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從(cong) 《老農(nong) 民》到《父母愛情》,這些獲得口碑與(yu) 收視雙豐(feng) 收的作品讓我們(men) 看到,創作者秉持著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從(cong) 時代大勢與(yu) 百姓生活中找選題、尋創意、講故事,用充滿匠心的藝術表達呈現精神內(nei) 蘊,以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打造精品,是現實題材電視劇不斷煥發魅力的根本所在。
當前,媒體(ti) 融合不斷走向縱深,身處融媒時代的電視劇工作者積極探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在一起》嚐試單元式敘事的表現手法,以“短平快”的方式更加適應當下的新型傳(chuan) 播環境。《外交風雲(yun) 》較早嚐試主旋律作品的融合傳(chuan) 播,主動在微博、微信等設置話題,以適應新媒體(ti) 傳(chuan) 播規律。如何進一步樹立融媒體(ti) 思維,通過新形式新手段新媒介,創作和傳(chuan) 播優(you) 秀作品,讓正能量轉化為(wei) 大流量,是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時代課題。如何更好地激發創作者用創新的藝術表達,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生動活潑地體(ti) 現在作品之中,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如何更好地在作品評價(jia) 標準上把思想性、藝術性、社會(hui) 反映、市場認可等有機統一起來,引導創作者朝著健康的方向持續發力?未來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間,有待我們(men) 進一步深入探索。
(作者為(wei)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