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中國雜技青春風采
作為(wei) 世界第一雜技大國,中國有兩(liang) 千多年的雜技文化曆史,雜技類節目也成為(wei) 大型文藝晚會(hui) 的“座上賓”。“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句耳熟能詳的讚歎訴說著雜技表演的驚豔震撼和雜技演員的汗水心血。然而,一直以來,挑戰極致藝術、定義(yi) 無限可能的雜技缺少綻放光彩的較好平台。近日,廣東(dong) 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大型雜技文化節目《技驚四座》播出第二季,節目集結了蹦床、空竹、綢吊、頂椅等多門類的30支優(you) 秀雜技團隊,將聚光燈給予雜技人,照亮傳(chuan) 統文化背後的傳(chuan) 承道路,讓雜技以嶄新姿態回歸觀眾(zhong) 視野。
“新”是《技驚四座》的關(guan) 鍵詞眼,也是雜技傳(chuan) 承的未來方向。今天的雜技表演已經不是雜耍、競技的單一表演模式,也不是技巧和力量的平衡博弈,而是以雜技為(wei) 核心,集多種藝術表達為(wei) 一體(ti) 的新型綜合藝術模式,它能配合歌曲、聲樂(le) 、光影等元素,用雜技技巧和藝術表演完整地敘述一個(ge) 故事。作為(wei) 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1年“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chuan) 播工程”的重點項目,《技驚四座》致力於(yu) 展現“雜技+”的藝術創新。在技藝初舞台環節,“向上少年”的《少年行》將蹬人與(yu) 繩技相結合,陳桃的《酒中俠(xia) 》將滾環與(yu) 武術相結合,崔焱的《歸途》將自行車上倒立與(yu) 父尋子情景劇相結合,曹凱的《激·踢》將球技與(yu) 踢踏舞相結合,實現了雜技技巧性、思想性、故事性、藝術性的多元融合。從(cong) 行業(ye) 內(nei) 部技巧的相互交融,到交叉藝術門類的文化融合,再到國內(nei) 外新潮元素的兼容並蓄,他們(men) 敢破敢立,借鑒吸納多元藝術的形式特點為(wei) 雜技所用,讓觀眾(zhong) 看到了中國雜技的諸多可能性和超強生命力。
為(wei) 了更好地展現新時代中國雜技的青春風采,《技驚四座》在拍攝製作上引入高科技,賦予雜技藝術年輕化、流行化的創新表達。節目首次使用高速穿越機,實現空中環形360度無死角動態拍攝。在先進技術的加持下,觀眾(zhong) 得以沉浸式穿梭在雜技表演中,收獲身臨(lin) 其境的審美享受;中國雜技的“高、難、新、奇、美”被呈現得全麵且生動,既有廣度,更有細節。節目播出以來,“內(nei) 蒙古姑娘高車踢碗接力太驚豔了”“貴州小夥(huo) 跳板蹬人解鎖蹺蹺板新玩法”等話題詞條登上微博熱搜,點讚、評論不斷刷屏,真正實現了跨界出圈,讓更多年輕人看見雜技、愛上雜技。(齊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