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鄉土文化“反哺”鄉村

發布時間:2022-05-12 11:2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當陽光照耀山巔,我總會(hui) 順著那光芒望向高處。那祥雲(yun) 繚繞的山巔啊,祖先們(men) 是否端坐其上……”身穿彝族服飾的少男少女懷抱吉他圍坐於(yu) 火塘,彝族民謠悠揚的歌聲縈繞在夜空。這是由6名00後彝族少年組成的原創樂(le) 隊“拾光者計劃”演唱時的場景。這兩(liang) 年,他們(men) 彝歌演唱的短視頻在網絡上迅速走紅,2021年4月還奪下《中國彝歌會(hui) 》冠軍(jun) 。

  85後青年劉燁龍便是為(wei) 樂(le) 隊種下“民歌種子”的人,也是這些大涼山的孩子們(men) 認識的第一個(ge) 漢族人,今年是他在當地支教的第十一個(ge) 年頭。過去,深山裏的彝族村落生活條件不好,環境也是髒亂(luan) 差,村民自己都覺得民歌“土氣”。

  但是自脫貧以來,“生活好了、環境美了,許多青年返鄉(xiang) 振興(xing) 鄉(xiang) 村文化,加上樂(le) 隊還成了‘網紅’,村民都很受鼓舞,覺得民族的東(dong) 西是最美的!”劉燁龍堅信,文化藝術在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大有可為(wei) ,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促進了鄉(xiang) 土文化的繁榮。

  文化“反哺”農(nong) 村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以來,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來自河北省沽源縣的35歲“寶媽”李瑞芬對此深有感觸,她在快手平台直播教成人識字至今一年零兩(liang) 個(ge) 月,擁有近38萬(wan) 名學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nong) 民有了穩定收入,也想多學點文化,至少能用手機打字。”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我國文盲率從(cong) 4.08%下降至2.67%,但仍然有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3775萬(wan) 多人。據李瑞芬統計,她的粉絲(si) 主要是35至65歲、地處偏遠地區的成人文盲,特別是未受過教育的農(nong) 村婦女。“我來自農(nong) 村,現在有能力後,就想盡自己所能用文化‘反哺’農(nong) 村。”

  李瑞芬從(cong) 最簡單的聲母、韻母開始,反複教練拚音,每天教8個(ge) 字,還和學員在直播間連麥,幫忙糾正錯誤。有個(ge) 67歲的女學員,堅持聽課3個(ge) 多月,已經學會(hui) 了四五百個(ge) 字。

  來自貴州某山村的粉絲(si) 小月(化名)兒(er) 時因家庭負擔重,一年級就輟學回家,吃盡了沒文化的苦,現在村村通網,她從(cong) 網絡上跟李瑞芬識字。她說,“瑞芬老師就像一支蠟燭,帶來了希望的光亮。我也要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他人的尊重。”

  將目光轉向鄉(xiang) 村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節目有多受歡迎?中國視聽大數據(CVB)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衛視頻道共播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題材電視劇14部、公益廣告27621條次、紀錄片25部、動畫片4部、文藝節目21檔,收視效果表現優(you) 異。

  B站UP主“導演小策”(張策)的不少作品,被許多90後、00後評價(jia) 為(wei) “看到了真實又可愛的農(nong) 村”。張策將經典電影情節與(yu) “鄉(xiang) 土元素”巧妙結合,請來村裏的大爺大媽本色出演,廣受網友好評。截至目前,他的《廣場往事》係列視頻播放量累計超過9000萬(wan) 次,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達1330萬(wan) 次。

  “鄉(xiang) 村是文化的寶庫,其蘊含的鄉(xiang) 土文化、民間藝術非常豐(feng) 富,必須看到鄉(xiang) 村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存在價(jia) 值。”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農(nong) 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指出,鄉(xiang) 土藝術是鄉(xiang) 村生產(chan) 與(yu) 農(nong) 民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鄉(xiang) 土藝術根植於(yu) 鄉(xiang) 土,是人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藝術形式,最容易為(wei) 人們(men) 所接受,喚起情感共鳴,具有最廣泛的生命力。

  張策覺得,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在人。“需要更多創作者看到鄉(xiang) 村文化的價(jia) 值並產(chan) 生興(xing) 趣,發現更多鄉(xiang) 村文化的美、商機和寶藏。”他呼籲更多文藝工作者將目光轉向鄉(xiang) 村,創作出更多優(you) 秀作品,帶動大家共同助力鄉(xiang) 村文化傳(chuan) 播。

  鄉(xiang) 土文化繁榮之路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內(nei) 容,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在今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裏,“文化”出現6次,“文明”出現4次。“繁榮和振興(xing) 鄉(xiang) 土藝術,是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主要抓手和有效途徑之一。”朱啟臻說。

  近年來,各地圍繞鄉(xiang) 土藝術振興(xing) 鄉(xiang) 村,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2019年4月,浙江省寧海縣製訂了藝術振興(xing) 鄉(xiang) 村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當地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作為(wei) 計劃試點的葛家村,通過藝術家和村民共同設計改造,打造了40多個(ge) 藝術共享空間、300多種文創產(chan) 品,2021年旅遊人數超12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逾600萬(wan) 元,吸引回鄉(xiang) 創業(ye) 投資總計1800多萬(wan) 元,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藝術村。

  清華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的胡振通認為(wei) ,寧海模式投入小、效果好,可複製、能推廣,是一個(ge) 喚醒農(nong) 民集體(ti) 意識和激發農(nong) 民內(nei) 生動力的路徑。

  朱啟臻強調,通過鄉(xiang) 土藝術振興(xing) 鄉(xiang) 村,需要充分認識鄉(xiang) 村作為(wei) 鄉(xiang) 土藝術載體(ti) 的重要意義(yi) ,處理好鄉(xiang) 村保護與(yu) 鄉(xiang) 土文化發展的關(guan) 係,深入挖掘鄉(xiang) 土藝術的綜合價(jia) 值,豐(feng) 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化內(nei) 涵,可以采用“老瓶裝新酒”“新瓶裝老酒”的理念,使鄉(xiang) 土藝術得到傳(chuan) 承。鄉(xiang) 土藝術發展要與(yu) 時俱進,讓村民享受現代化成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