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複興的曆史上

發布時間:2022-05-25 13:4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這是百年黨(dang) 史長卷極具標誌性的重要節點,是中國文藝劃時代的耀眼坐標:

  80年前,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為(wei) 中國革命文藝指明正確方向,中國新文藝發展道路有了前行明燈。

  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新時代為(wei) 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

  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wan) 兵。廣大文藝工作者與(yu) 黨(dang) 同心同向、與(yu) 時代同步同行、為(wei) 人民抒寫(xie) 抒情抒懷,奮力書(shu) 寫(xie) 民族複興(xing) 壯闊史詩。

  從(cong) 延安出發

  中國國家博物館精心打造了一座長12米的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參會(hui) 者大合影牆。巨幅黑白影像中,一個(ge) 個(ge) 樸素而振奮的麵龐,定格了時光。

  1942年的中國,正值民族生死存亡關(guan) 鍵時刻。這一年5月舉(ju) 行的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藝的發展軌跡。

  毛澤東(dong) 同誌主持召開了由文藝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文藝座談會(hui) ,發表了重要講話。他鮮明地提出,“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一個(ge) 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men) 的文學藝術都是為(wei) 人民大眾(zhong) 的”。他向廣大文藝戰士發出號召: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zhong) 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nong) 兵群眾(zhong) 中去,到火熱的鬥爭(zheng) 中去。

  參會(hui) 者、作家劉白羽後來形容:“我甚至感到整個(ge) 世界的重量此時都凝聚在中國的西北高原和這一片黃土地之上,凝聚在這會(hui) 場裏每個(ge) 人的心上。從(cong) 此以後,中國的文學、藝術,中國的文藝工作者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巨大變化。”

  到人民中間去,到火熱的鬥爭(zheng) 中去,解放區文藝工作者紛紛奔赴抗戰前線,深入農(nong) 村、部隊、工廠,創作了一大批代表“延安文藝”的作品: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暴風驟雨》,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荷花澱》,民族歌劇《白毛女》,民歌《東(dong) 方紅》《翻身道情》……直到今天,這些紅色經典仍給人啟迪。

  文藝為(wei) 人民,是一條從(cong) 延安出發貫穿新中國文藝史的精神脈絡。

  鄧小平同誌說:“我們(men) 的文藝屬於(yu) 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qin) ”。江澤民同誌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的曆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胡錦濤同誌強調:“隻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同人民在一起,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曆史翻開新的一頁。2014年10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和科學回答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一係列重大問題,為(wei)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錨定價(jia) 值航向,擘畫中國文藝發展宏偉(wei) 藍圖。

  “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guan) 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

  “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wei) 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shu) 寫(xie) 和記錄人民的偉(wei) 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

  相隔72年時空,兩(liang) 次文藝座談會(hui) 遙相呼應。

  一樣的群英薈萃,一樣的暢所欲言,一樣的心係人民,一樣的家國情懷。兩(liang) 次座談會(hui) 一脈相承又與(yu) 時俱進,成為(wei) 中國文藝發展曆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裏程碑。

  沿著不可逆轉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之路踔厲前行,開啟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藝新征程,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wei) ”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更加廣闊的舞台上為(wei) 人民放歌、為(wei) 時代鑄魂,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

  始終如一的人民情懷

  高亢的陝北民歌、歡快的安塞腰鼓與(yu) 悠長渾厚的呼麥,交織回蕩在陝西延安。2022年5月20日,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牧騎來到新中國文藝的出發地,為(wei) 當地百姓演出,從(cong) 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曆史的回響,更是時代的命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60多年來,一代代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wei) 幕布,以地為(wei) 舞台,傳(chuan) 遞黨(dang) 的聲音和關(guan) 懷,為(wei) 廣大農(nong) 牧民送去歡樂(le) ,成為(wei) 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麵旗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不止一次為(wei) 他們(men) 點讚,並勉勵他們(men)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wu) 蘭(lan) 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為(wei) 人民書(shu) 寫(xie) 是作家的職責。”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鐵流以柳青寫(xie) 作《創業(ye) 史》為(wei) 榜樣,深入農(nong) 村進行長達14年的“搶救性”采訪,寫(xie) 出長篇紀實文學《靠山》再現動人的支前故事,獲評2021年度“中國好書(shu) ”。他由衷感歎:“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就像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聚焦現實,潛心創作深耕不輟,我國文藝事業(ye) 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氣象一新。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電視劇《山海情》《覺醒年代》、長篇小說《人世間》《主角》、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話劇《穀文昌》、豫劇《焦裕祿》……有溫度、有筋骨、有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層出不窮,激發廣泛情感共鳴。

  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wei) 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大文藝工作者火熱開展“到人民中去”“送歡樂(le) 下基層”等誌願服務活動,深入400多個(ge) 地市、區、縣,累計培訓基層文藝骨幹20餘(yu) 萬(wan) 人,讓文藝之光照亮基層每一個(ge) 角落。

  北京、河北、內(nei) 蒙古、山東(dong) 、河南、湖北、新疆等七省區市推進“文藝進萬(wan) 家 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誌願服務項目試點,組織開展各類文藝誌願服務活動8000餘(yu) 場,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豐(feng) 富基層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將組織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主題展,同時舉(ju) 辦優(you) 秀劇目網絡展播,歌劇《白毛女》、京劇《三打祝家莊》、秦腔《王貴與(yu) 李香香》等經典劇目再度呈現;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ju) 辦“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繁榮發展理論研討會(hui) ”;中國文聯組織召開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理論研討會(hui) ,還將組織知名美術、攝影藝術家赴陝西延安、照金開展采風創作活動;中國作協舉(ju) 辦“向人民大地”特展等係列紀念活動,展現經典作品,彰顯時代新貌……

  歲月如歌,江山如畫;精神如炬,信念如磐。複興(xing) 路上,“文藝為(wei) 人民”的旗幟愈發鮮豔!

  吹響時代前進號角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ge) 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ge) 時代的風氣。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濃墨重彩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來走過的光輝曆程,振奮精神、激發鬥誌;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hui) 《奮鬥吧 中華兒(er) 女》再現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為(wei) 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不懈奮鬥的偉(wei) 大曆程,引發巨大共鳴;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hui) 《我們(men) 的四十年》生動刻畫改革開放帶來氣勢恢宏的山河巨變,展現全民族昂首闊步新征程的豪邁情懷;

  ……

  在藝術的回望與(yu) 傳(chuan) 承中,家國情懷的印記清晰可見。

  一方舞台,演繹百年風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之際,民族歌劇《黨(dang) 的女兒(er) 》、京劇《紅燈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jun) 》等一大批反映黨(dang) 的百年曆程的舞台藝術經典再度亮相新時代舞台,鋪展開斑斕的曆史畫卷。

  為(wei) 時代畫像、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明德。

  從(cong) 講述精準扶貧故事的歌舞劇《大地頌歌》,到全景描寫(xie) 中國脫貧攻堅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鄉(xiang) 村國是》;從(cong) 表現偉(wei) 大抗疫精神的話劇《人民至上》,到抗擊疫情主題歌曲《堅信愛會(hui) 贏》……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靈魂,新時代文藝書(shu) 寫(xie) 時代之美,彰顯信仰之力,弘揚人間正道。

  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等國家級獎項的引導下,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作品脫穎而出。

  “麵對每一個(ge) 重要曆史關(guan) 頭和重大曆史事件,文藝工作者從(cong) 來沒有置身事外,從(cong) 來沒有缺席缺位,始終與(yu) 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yu) 共。”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諄諄囑托,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在創作實踐中磨煉人品、鍛造藝品,德藝雙馨的文藝隊伍不斷充實壯大。

  “‘演員’這兩(liang) 個(ge) 字沉甸甸,飽含前輩掙得的榮譽、時代賦予的責任、人民殷切的期待。”電影表演藝術家李雪健說,為(wei) 人民奉獻精神食糧,演員責無旁貸;為(wei) 民族貢獻精神力量,演員大有可為(wei)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壬寅年伊始,連接東(dong) 西方文明的一場新春“冬奧之約”,架起中華文明與(yu) 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二十四節氣、黃河之水、中國結、迎客鬆、折柳寄情、雪花主題歌……飽含圓融和合等中國理念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驚豔世界。中華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輝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主題貫穿始終。時光定格下東(dong) 方大國的奮進雄姿,更激蕩中華文化的自信昂揚。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chuan) 承和弘揚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鮮明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原則。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努力推動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六季《中國詩詞大會(hui) 》收視超過30億(yi) 人次,《永樂(le) 大典》回歸再造見證中華兒(er) 女傳(chuan) 續文脈,係列圖書(sh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百部經典》深受讀者歡迎,《國寶檔案》《唐宮夜宴》等傳(chuan) 統文化節目頻頻“破圈”,舞劇《隻此青綠》、昆曲《牡丹亭》等多部力作叫好叫座、一票難求,故宮、敦煌等國潮文創IP讓生活更有“文藝範兒(er) ”……

  《關(guan) 於(yu) 支持戲曲傳(chuan) 承發展的若幹政策》出台,全麵促進戲曲傳(chuan) 承發展;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hui) 演、全國梆子聲腔優(you) 秀劇目展演、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等戲曲演出活動,推出了一係列優(you) 秀戲曲劇目;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錄製了全國優(you) 秀京劇演員的380餘(yu) 部代表性劇目;“名家傳(chuan) 戲”活動的開展、中國京劇優(you) 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舉(ju) 辦,培養(yang) 了一大批青年戲曲人才。

  堅定文化自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新時代生動的藝術實踐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張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2022年的這個(ge) 5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推出大型文化節目《從(cong) 延安出發》,聯合10餘(yu) 家國家級文藝院團、院校及演出機構,展演話劇、歌劇、舞劇等多類型精品力作,展示新時代文藝成果。節目中,平均90餘(yu) 歲的前輩藝術家與(yu) “90後”青年追尋者“時空對話”,賡續紅色血脈,凝聚文藝力量。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新時代中國文藝牢記“國之大者”,勇攀藝術高峰,把文藝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周瑋、施雨岑、史競男、王思北、蔡馨逸)

    (更多報道見9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