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呼喚深閱讀
作者:陳航直
近日,《2022國民專(zhuan) 注力洞察報告》出爐,其中提到,當代人的連續專(zhuan) 注時長已從(cong) 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如今的8秒,引發了關(guan) 於(yu) 閱讀專(zhuan) 注力的關(guan) 注和討論。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占用了我們(men) 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人們(men) 通過公眾(zhong) 號、短視頻、消息推送等途徑獲取信息,通過社交軟件、辦公軟件處理工作,通過購物軟件、支付軟件安頓生活,在不同界麵間進行著注意力的轉換。麵對手機屏幕,我們(men) 在不斷地淺閱讀中消耗著精力,使得注意力日漸碎片化。久而久之,專(zhuan) 注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間慢慢消磨,持續的專(zhuan) 注力儼(yan) 然變成一種“稀缺品”。
誠然,淺閱讀作為(wei) 一種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對於(yu) 解決(jue) 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頗有助益,尤其是在獲取一般知識、掌握特定技巧、方便日常生活等方麵,非常高效、實用。但同時,也應注意避免將注意力和時間淹沒在浩如煙海、應接不暇的各類信息中。做時間的主人,就是要對自己的注意力進行合理分配,多擠出一些時間深入閱讀、專(zhuan) 注思考、躬身審視。
深閱讀作為(wei) 個(ge) 人行為(wei) ,較少受外界幹擾。在這種投入、忘我的閱讀狀態下,人們(men) 得以從(cong) 生活的壓力中短暫抽離出來,注意力從(cong) 外在世界向內(nei) 在世界轉移,主動、持續、專(zhuan) 注地吸納養(yang) 分。在這一過程中,人成為(wei) 自己的主宰,掌握了自我發展的主動權,在“心與(yu) 物遊”的狀態中,豐(feng) 富自我、愉悅自我、提升自我,借此實現了人格的塑造與(yu) 完善。
在筆者看來,深閱讀不必過多在乎結果,也不用在乎花了多少時間、讀了幾部大部頭的經典著作,它更多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川端康成在《雪國》中有一句話:“孤獨驅散了哀愁,蘊含著一種豪放的意誌。”某種程度上,讀書(shu) 是孤獨的,能讓我們(men) 暫且拋開外麵世界的精彩,專(zhuan) 注於(yu) 內(nei) 心的平靜;但它又是激越的,總能攪動我們(men) 的神經,獲得智性頓悟或審美升華。陳曉明在《守望剩餘(yu) 的文學性》一書(shu) 中說:“閱讀偉(wei) 大的作品,必然是偉(wei) 大心靈的相互撞擊,至少也是激情的相互交流。”世界很大,但在深閱讀的時候,隻有“我”和書(shu) 在對話,沒有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或許有些平庸的我們(men) ,也能在這個(ge) 過程中叩問那些偉(wei) 大的靈魂,不斷地向上向好。
在當下快節奏生活中,阻礙我們(men) 進行深閱讀的一大原因是時間。即使隻有碎片化的時間,隻要能夠堅持深閱讀,以日拱一卒的精神形成習(xi) 慣,就能從(cong) 文本中感受到情感和思想的共鳴,收獲人生與(yu) 學問的洞見。
實際上,淺閱讀與(yu) 深閱讀並行不悖、相互促進。希望我們(men) 都能抽出那麽(me) 三兩(liang) 夜晚,或是周末午後,放下手機、翻開書(shu) 本,當一個(ge) 自在的閱讀者,享受那種“讀書(shu) 不覺已春深”的美好。(陳航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