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理解“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

發布時間:2022-05-25 15:25: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建軍(jun)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2022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現場觀摩了思政課教學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並要求思政課教師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那麽(me) ,如果理解“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這一嶄新命題及其意義(yi) 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思政課的這一論述,是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首次明確提出並論述“思政課的本質”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yi) 。從(cong) 理論上說,它深化了人們(men) 對思政課性質和功能的認識,並打開了關(guan) 於(yu) 思政課本質的學術研究新領域。從(cong) 實踐上說,它對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因為(wei) 隻有把握了思政課的本質,才能掌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規律,從(cong) 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對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提法,我們(men) 要結合理論背景和具體(ti) 語境來深刻理解和全麵把握。從(cong) 理論上講,“思政課的本質”包括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社會(hui) 政治本質,二是教育教學本質。從(cong) 前者來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其本質是鑄魂育人,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從(cong) 後者來說,思政課是一個(ge) 教書(shu) 育人的過程,其本質是講道理,從(cong) 思想理論上促進學生成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思政課本質的論述是全麵的,包含著上述兩(liang) 個(ge) 基本方麵。其中,關(guan) 於(yu) 思政課的社會(hui) 政治本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年來已經作出多次論述和強調,隻是沒有明確使用“本質”概念而已。這次是在中國人民大學觀摩思政課教學時在教學語境中著重談思政課教學的本質。我們(men) 要聯係總書(shu) 記近年來關(guan) 於(yu) 思政課本質的全麵論述來全麵把握思政課的本質。

  本質相對於(yu) 現象而言,是對現象把握的超越。思政課教育教學過程就其現象層麵而言具有多樣性表現,既有教學過程諸環節的呈現,又有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顯現,以及教師個(ge) 性風格的多樣化展現等。這些多樣性無疑是十分重要的,表明思政課內(nei) 涵豐(feng) 富、多姿多彩。但同時也要注意,對思政課教學的把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認識不論思政課教學可以呈現出多少種現象形態,都不能偏離其本質規定即講道理。如果誇大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某一個(ge) 因素或方麵,如果直接把某一重要現象當作本質來看待,就可能離開思政課的本質,違背思政課的初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思政課教學的本質是講道理”的論斷,包含著對思政課理論屬性的認定,也包含著對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真理性的信心。學校思政課特別是高校思政課,具有突出的理論屬性,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課程。這裏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不僅(jin) 包括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而且包含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理論成果,特別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還包括我們(men) 黨(dang) 用馬克思主義(yi) 及其中國化理論所指導的關(guan) 於(yu) 社會(hui) 和人生的各種內(nei) 容。這些課程內(nei) 容當然有突出的政治屬性,但不是就政治談政治,而是具有理論性和學理性,是科學真理。我們(men) 相信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相信馬克思主義(yi) 道理是能夠說服人和征服人的。從(cong) 根本上說,隻要我們(men) 把道理講好,能夠體(ti) 現出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真理魅力,就一定能為(wei) 當代大學生所接受。如果沒有這種理論自信,就不敢說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

  在“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表述中,也包括著對教師和學生的信任。一方麵是對教師的信任和期望,因為(wei) 他們(men) 是講道理的主體(ti) ,是他們(men) 在講道理。這裏集中體(ti) 現著教師的主導性,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相信這支思政課教師隊伍,認為(wei) 廣大思政課教師不論是在人格人品方麵,還是在知識見識方麵,都是有資格講道理的,而且是能夠把道理講好的。對思政課教師的這種信任同時也是一種鞭策,激勵著他們(men) 加強自我修養(yang) ,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學的真理魅力。另一方麵,這一重要論述中也包括著對學生的信任。相信廣大青少年,特別是當今大學生是聽道理、懂道理並能明辨是非的。他們(men) 雖然有時會(hui) 任性,有時會(hui) 偏激,以及心智上不完全成熟和缺少社會(hui) 經驗,但從(cong) 根本上講他們(men) 都是健全而理智的人,是能夠明白道理和辨別道理的人。相信他們(men) 隻要真正明白了思政課的道理,就一定會(hui) 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當然,這裏的道理不僅(jin) 是關(guan) 於(yu) “為(wei) 什麽(me) ”的道理,還包括“怎樣做”的道理,以促進學生在內(nei) 化於(yu) 心的同時做到外化於(yu) 行,實現知行統一、言行一致。

  在這一重要論斷中,還包含著一個(ge) 深層的人性假設,即理性主義(yi) 人性假設。隻有假設所有的人都有其理性並能進行理性溝通,才有講道理和聽道理的問題。當然,馬克思主義(yi) 的理性人假設,不是抽象的理性人,而是社會(hui) 的理性人。其認為(wei) 人是社會(hui) 的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在人的社會(hui) 本質中,包含理性因素在內(nei) ,而且所謂理性也不隻是個(ge) 人理性,更是社會(hui) 的理性。社會(hui) 理性會(hui) 隨著社會(hui) 發展而不斷進步。在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中,人們(men)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能夠聽說理、懂道理、明事理的。這是一種樂(le) 觀進步的人性假設,為(wei) 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思政課教育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

  在思政課教學中要把握和處理好情與(yu) 理的關(guan) 係。思政課作為(wei) 理想信念和價(jia) 值觀教育,本身包含著情感傾(qing) 向,而不是所謂“價(jia) 值中立”,也不是知識技能的傳(chuan) 授。因此,不論是思政課的內(nei) 容,還是思政課教師的態度,都是“有情”的。“以情感人”是思政課很重要的使命和職責。特別是對於(yu) 中小學思政課來講,更是如此。但對學校思政課來說,以情感人並不代表教學的本質,而以理服人、講道理才是本質所在。特別是對高校思政課來說更是如此。因為(wei) “學校”與(yu) “家庭”不同,如果說在家裏應該多講感情,那麽(me) 在學校裏則應該更加強調講道理。而且,我們(men) 這裏所說的“感情”不隻是個(ge) 人感情,更是指一種公共感情,即對黨(dang) 和國家的熱愛、對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熱愛等。而這種公共感情本身是包含著道理的,它是一種集體(ti) 主義(yi) 的道理。如果不講清楚“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就很難僅(jin) 憑個(ge) 人感覺和自發感情而形成理智而成熟的愛國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感情。中國人常講情理結合,這是十分正確的,但情與(yu) 理的結合應該有主有次,如果說在家庭裏二者的結合是以情為(wei) 主,那麽(me) 在學校思政課中則是以理為(wei) 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