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中醫古籍煥發新光彩

發布時間:2022-05-25 15:25: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指出:“梳理挖掘古典醫籍精華,推動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是中華文明的傑出代表,數千年來為(wei) 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醫古籍是中醫藥傳(chuan) 承精華的源頭活水,也是中醫藥守正創新的核心資源。目前,我國中醫古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間,有的流失海外。這些稀世珍品若有損毀,不僅(jin) 是祖國醫學的損失,也是中華文化的損失。因此,推進中醫古籍工作,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發展好,對於(yu) 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中醫古籍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基因,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液,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和生存智慧。我國現存中醫古籍在全部古籍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例如,中醫藥學不僅(jin) 在理論上繼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在實踐中發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將順應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運用到具體(ti) 診療中,提倡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堅持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同時,中醫藥學提出“醫乃仁術”“大醫精誠”“人命至重”等觀念,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厚德載物、以人為(wei) 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強中醫古籍保護和利用,有利於(yu)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也有利於(yu) 堅定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中醫古籍是中醫學術體(ti) 係和原創思維的重要載體(ti) ,是中華民族防病治病經驗的寶庫,也是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根基。例如,青蒿素的問世,就是從(cong) 中醫古籍中得到的啟示。屠呦呦在翻閱古籍《肘後備急方》時,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記述獲得靈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wan) 人的生命。又如,《黃帝內(nei) 經》《傷(shang) 寒雜病論》《溫病論》等古籍中,蘊藏著大量防治疫病的經典方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我國通過臨(lin) 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三個(ge) 方劑,都是由古代經典名方化裁而來。因此,加強中醫古籍保護和利用,有利於(yu) 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you) 勢和作用,也有利於(yu) 推動傳(chuan) 統醫學與(yu) 現代醫學更好結合。

  中醫藥作為(wei) 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you) 勢的科技資源、優(you) 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醫古籍工作麵臨(lin) 新要求、迎來新機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實施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chuan) 承專(zhuan) 項,編纂出版《中華醫藏》,建立國家中醫藥古籍和傳(chuan) 統知識數字圖書(shu) 館。”我們(men) 要以此為(wei) 契機,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you) 勢,切實把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讓中醫古籍薪火相傳(chuan) ,煥發新的光彩。

  中醫藥學包含著豐(feng) 富的健康養(yang) 生理念和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ge) 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我們(men) 要堅持古為(wei) 今用,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讓中醫古籍“活”起來,使之與(yu) 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護佑人民健康,為(wei) 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白劍峰)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